Sunday, December 27, 2009

京阪冬之旅 三: 關西空港至大阪 (The Passenger)

說真的,關西空港,冇乜感覺。

可能是因為有點心急,落機以後我已經只顧想著貝司的問題,又因搭火車比搭飛機困難,當時跟本沒有心情去留心一下關西空港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機場。

最大感覺,是落飛機,入建築物上扶手電梯後,是要搭接駁火車才能從停機坪到客運大樓入境,真浮誇。第一次跟日本人接觸,是填寫入境紙的那個阿姐,跟我說我填漏了東西……

檢查行李的姐姐是兜風耳雙眼圓碌碌的美人。她一時多口,用水平不錯的英語,問本人是香港人但為何填由上海飛來,我便解釋是由香港飛往上海再由上海飛來大阪,問她我用不用再填,她好像就點馬虎了事地示意本人可以離開……完全就是那種一時多口衝口而出說多了一句把事情弄複雜了的典型。就是說,不說話就不用花工夫跟本人溝通,不說話早就收工了……年輕人就是不夠老練。

其實本人一早已經決心乘JR到大阪,在飛機上亦選定了1160日元的快速,而非貴一倍的特急。(是實上,我真的把乘車時間當作旅遊的一部份,貝司、新選組,此行的目的完全是享受一個人在異地的感覺,乘電車甚至要比逛商場更有感覺吧 :D)

起初差一點便上錯車,上了特急,不過問一問高大又年輕英俊的站務員,我便回到我那不豪華的快速。日本電車比起香港的火車,安靜有秩序,而且鄉郊的車站亦挺有風味。

"很明顯,這是本人第一次在日本坐電車。日本人的臉孔很易認出來,這是在香港已經知道的事。不過,慢慢便發現,看起來日本人香港人,就算你可以列出一萬種不同,但分別真的有這麼大嗎?(除了女學生短裙及化妝有著光年般難以忽略的分別)大家也是同樣地營營役役,直到歸西的一刻。

從車廂內看出去,房子比香港來是矮了一點,但天空還是沒有兩樣,依然是我家窗上掛著的夕陽和晚霞。跟夕陽晚霞及天空比起來,誰要管那些爛房子?"


這是本人在第一程火車時寫的。

除了寫這些渾話,本人亦繼看在飛機上開始看的High Fidelity(中譯:失戀排行榜,Page One都已經有中譯本出售了,不過本人是懶勁地看英語的)。一直看到主人公細數頭五段失戀,第一次看時只是感到好笑,現在倒有點失笑了……High Fidelity不單是偏執狂,應該也是每一個男人的戀愛獨白吧?

P.S. Iggy Pop的The Passenger,荷里活正在拍一套有關Iggy Pop的電影《The Passenger》,據說故事主要是講述Iggy Pop早年到The Stooges年代的事件,不過點題作的The Passenger卻已經是單飛以後的作品,而電影中Iggy Pop會由哈比人伊利亞活扮演。

因為大家都沒甚麼興趣聽歌,這個Video是人家把荷里活經典電影拼在一起,應該會提起大家多點興趣吧?



附Iggy Pop Lego一張 :D

茱蒂與瑪莉:要有野心!

Judy and Mary在youtube上的影片都是來來回回,失蹤了又再被上載。這一個Pop Life Tour在武道館的一場卻是第一次看得見。

Judy and Mary的風格,最強烈的特質是永遠都是如此有趣味。他們的音樂風格中的主調永遠是有趣、幽默、鬼馬,現場演出永遠投入,使人充滿動力。

他們的音樂很有一種不用「扮哂野」的特質,因為那是很簡單直接的趣味,就是音樂中很多趣味性的刺點以及變化,是非常非常地簡單直接。他們永遠會將一些新想法放在音樂中,即使相同風格的作品,你也可以找到一些獨特的元素。像Great Escape中段那個突然像結束卻又用一段新旋律的Bridge接回去Verse,就是JAM「非常鬼馬」的典型。

JAM的音樂,絕對不是那些要「扮有品味」、「懶正經」又或是「扮另類」的人的口味,因為那是很簡單直接的音樂,絕非「菁英主義」或「孤芳自賞」佳品。可是,從來沒有人可以質疑JAM的獨特性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JAM是YUKI的力量型童味加上TAKUYA凌亂中有序的結他加上小恩快速及重旋律的bass lead加上擊鼓爽快瀟洒的公太。最重要的是,四個人對音樂都有想法,有野心。JAM的風格有很多不同的特質甚至矛盾,同一首歌之中都會有很不相同的段落(聽一聽Music Fighter)。他們很願意把不同的東西安插在歌曲之中,即使那是鬼五馬六,然而聽起來卻又是樂而不狂。

也許,就是這四個人對音樂的野心及主見,使JAM解散。可惜是可惜,卻總比苦無野心,不停地在做著重覆的事,音樂了無生氣沒有趣味卻又裝腔作勢來得更好。

(Takuya說過四個人都來自很不同的音樂背景,當初他們在Band房拿來了各人喜歡的唱片一起聽,有Heavy Metal、有Punk、TAKUYA帶來了一些八十至九十年初的日本音樂,還包括了未紅前的Spitz,YUKI的一堆CD中也包括了Red Hot Chilli Peppers)

JAM不是一開始就說過了嗎?他們的第一張獨立專輯,就是叫「Be Ambitious」。既然這一個音樂宗旨貫徹至解散,那麼就沒有甚麼值得後悔了,這還比為了金錢繼續「發光發熱」去要強很多。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Lover Soul" again



錄得很差……而且自己看回最末段的solo,效果比想像中差喇……

不看到最後就不要看了,尾段的solo才是重點。

嗯……出年聖誕再錄一次!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京阪冬之旅 二: 起程 (Amazing Journey)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

所為計劃行程,只是計劃了幾天,行李是最後一晚執的,到了日本最大幫助的,還不是在機場「冇野做」買的那本真正的京阪攻略(大家記住閃令令那本是廢的)。

說實話,不要講去旅行,搭飛機我也只是搭過一來一回兩次而已。說真的,在機場那時真的有一種很舒服自由的感覺,身邊所有人都是過客,我也是過客,那種互相不用在意的感覺,就是舒暢。

不過,往日本的兩程飛機……

1) 早餐,我才開口要吃本來有點倒胃口的有汁羅白糕時,左手邊前一排的一位老婦,開始嘔吐大作,一直嘔,一直嘔,嘔到本人沒有耐性,伴著她的嘔吐聲吃早餐。
2) 香港方的地勤小姐問本人,上海往大阪一程想坐窗口位還是走廊位。短途機當然是坐窗口位喇……幹,這個窗口位在機翼。
3) 不知怎的,航班列表的起飛時間,如果是按起飛當地時間來看的話,香港跟大阪來回兩程的時間都正確。但上海兩程,都比上海時間晚了一小時,即所謂的起飛時間是12:30,其實是上海的11:30。因為落機走到所謂轉機站時都已經是差不多11點,而檢疫站又塞了很多人……其實喇,當時我還沒意識到有問題,首先我沒有為意轉機站姐姐說11:35起飛時我跟本沒有為意時間的問題,二來,幹嘛聲稱是轉機站,要走整個機場做那麼多步驟才上機?在我排檢疫時轉機站姐姐很心急地找回我出來,帶我走特別通道,再她一臉心急地指示我怎麼走到閘口……

補上一句:「應該很來得及。」

拜她這一句,我很心急地衝過每一個關口,每遇到不知方向便立即問工作人員方向……

幹,去到的時候,未有耐上機,上機的時間都要等到快12點,不要說起飛了。

4)當我等機時,坐在兩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前。可以上機時,我起身,穿回我那年輕的外套及年輕的褸,把那年輕的God Save The Queen袋掛在身上,再背起我借我姐的那個年輕的背囊,把我年輕的iPhone收在袋中……「小孩哦」,對喇,一定是因為那些年輕的外掛喇,本人的相貌當然是成熟穩重喇……

總而言之,時而睡,時而讀Nick Hornby的毒男聖經High Fidelity,從未到過國外的本人便單刀赴會抵達到關西空港。



P.S. 我很理解Amazing Journey這一首歌對大部份人都毫不起耳,但如果你對進入你耳朵的音樂有夠認真,應該足夠令你明暸這一首歌是如何如何地出眾。

請認住這一個名字,The Who的鼓手叫Keith Moon。

很多Metal的猛手都快、狠、怎麼怎麼技術出眾,但有一件事,使Keith Moon的鼓已經不是用技術去衡量,而且使他彷彿後無來者,任何一個The Who的代打(The Who的鼓手沒有別人,只有Keith Moon,無論頭銜,任何鼓手跟其餘三人一起演出,都只是一個代打而已,Kenney Jones,Zak Starkey都只是代打),要模仿Keith Moon都只是在自殺。

Keith Moon的鼓,不單是鼓,還是一個琴鍵盤。

Keith Moon很多時都沒有去打拍,而是去做Lead Instrument(不是一段Solo,更不是冗長沉悶的十分鐘Drum Solo,他是一直貫穿全首歌曲跟著旋律走的那種lead)。

Keith Moon打出來的樂句,有沒有重覆?有?沒有?

聽The Who沒有感覺?多半是因為不用聽覺。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興奮一夜,明天一切如常

香港隊。

場上表現大家都有眼可見,基本上每個人都發揮了水準(體能更是每個人都是超水準),要挑剔的,可能是細Mic始終欠缺明顯的殺著,阿帥表現好,但他有再成熟一點的空間。另外我一直不太認為歐沖可踢中場中位置,主要是他分波欠通透,防守亦不夠穩。不過這一場看來,他回防是不錯喇。

原來李志豪一場波的發夢時間可以少於10分鐘的。大豪也是第一次沒有外援在身旁下令我有安全感。

話題人物固然是千里勤王的陳肇麒(不要信娛樂版,球迷從來沒有叫他陳七,只有叫肇麒或C7),不過最令人驚喜的是葉鴻輝。十七歲已經開踢甲組的他一直以心理質素見稱,今年十九歲代表港隊上陣,那種浮於臉上的無比自信及投入賽事,足以把上季比較反覆的狀態而引人的疑慮一掃而空……下一代的港將門神,捨你其誰?

很奇怪,我激動地舉手的,不是大眼仔射進最後一球的時候,可能我地遠射能手的他處理十二碼很有信心吧……但日本隊之前的一個宴客,我卻用力振臂了一下……應該是本能反應,認為十二碼射失比射入來的「矜貴」吧?

歷史一刻又好,傳奇一刻又好,歷史傳奇一刻都好,我們一起高呼尖叫了一夜。聽起來,大家都突然支持起本地足運起來。

不過,化了。對這些一閃即逝的歡呼聲化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六十元山長水遠落青衣睇一場蠟鴨波,不如一個月付百幾二百蚊去睇公仔箱足球。 (不是嗎?)大家關心的是那一個遠在千理手騰腳震的英格蘭又一水貨門將賓科士打,而不是在身邊那一個兩年前會考文科十三分放棄升讀中六,替你的香港撲出了一面金牌的葉鴻輝。

對當權者一樣化了。

當立法會提起了本地足運的議題,大家看到今天有來沾光的曾德成是如何灑太極遊花園,把那拘拘五十萬港元經費說成恩賜?除了出席頒將,霍震霆你為本地足運掉過那一根腳毛?!

這一次,應該也會跟過往一樣。

興奮一夜,明天一切如常:香港足球仍是高官、球迷、非球迷眼中的蠟鴨。

Sunday, December 06, 2009

京阪冬之旅 之一: 計劃一人旅 (一個人在途上)



這個京阪之旅,在六、七月已經開始決定了要實行。由計劃之始,就已經是一個尋找幕末遺址之旅,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希望人越少越好。

本來只是找了短成同行,很早便留了十月尾的機票。之後短成卻又通知了整個NW團,拖拉了很久姐夫才確定要去,卻又發現已留的航班已沒有機位,輾轉間姐夫不能到,短成又而衰三而竭……

本來,我姐聽到我一個人去,想跟我一起去一起住,但各自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但當我說短成會與我同行,她便另找同事同行,九月尾已經去了大阪一趟。

於是最終還是本人一個人的旅程,又因一個人機位易找,轉了到十一月尾連帶去賞楓。在短成一說他也決定不去時,本人即找我的日本旅行代理人把一切落實……遲則生變啊。事實十一月的時候,短成都說過想到東京一遊,之後乘新幹線到京阪跟我玩一天,當時已經替他在我入住的酒店留了房,不過最終他又是不成行而已。

等了又等,還是未到我起行。除了大阪,我姐在十、十一月又去了一趟九齋溝。

等了又等,最早說要去旅行的我,終於起程了。

不過,等了這麼久,本人其實一直沒有詳細的計劃。一人旅嘛,不自由一點怎行。短成發過一、兩過他的朋友為旅行所訂的計劃……很利害,時間表是準確至分鐘的。工作的時間表準備至小時已經令本人吃不消了……旅行還比工作要趕急嗎……

不行,絕對不行。

每當跟人提起會是一個人旅行,大家都反應都是,人多開心一點嘛……可能吧。不過,此行的目的始終不是「熱鬧的開心」,只是一個「宅男的滿足」之旅。

當我提起我要去的地方不是旅遊點時,短成、姐夫都提過沒有關係。事實上真的沒有嗎?也可能吧。但我不認為跟他們一起去的話,能夠做到朝早四時起床洗澡,五時多到大阪站乘電車到京都吧,六時多去到一個沒有風景沒有人的七條油小路十字路口去影一堆甚麼也沒有的相片吧……即使真的做到了……一個對油小路事件沒有認識的人,站在那兒四處吃風,真的不會覺得無聊嗎?還未說在三條一帶盲衝亂撞去找幾塊石碑……花時間去找一間小小沒看頭的寺廟,在一堆墓碑中找出數個新撰組有關人物的墓碑……

不少人跟我說,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去,騰一點時間各自去看自己要看的地方……我才一開始,就跟短成說,如果四個人一起去,那麼我應該會有一天自己一個人走開一下(事實上,一天應走不完,現在我對京都巿的路比較熟悉,都不能一天內走完那堆石碑吧……),他便立即回覆「為甚麼?我們是一隊人,要去那裡便一起去!」

我是說真的。我去京都,真的不是去開心一下啊。

一人旅。

Saturday, December 05, 2009

Entirely untrammelled marketing, and completely uncritical consumers. You put them together and what do you get?

主音:哈哈哈哈……
監製:哈哈哈哈……
鼓手:哈哈哈哈……
貝司:哈哈哈哈……
結他:哈哈哈哈……
監製:我們的單曲,又賣得很好啦……哈哈哈哈……
鼓手:當然喇!是曲子寫得好!寫得好!哈哈哈哈……(向主音拍手)
貝司:哈哈哈哈……(向主音拍手)
結他:哈哈哈哈……(向主音拍手)
主音:沒喇沒喇!隨便寫的喇,現在我們是天團嘛,寫甚麼樂迷一定照單全收的喇!怎樣的曲子也是神曲喇!哈哈哈哈……
監製:哈哈哈哈……
鼓手:哈哈哈哈……
貝司:哈哈哈哈……
結他:哈哈哈哈……
監製:不過我有一點意見喇……現場演出的時候,在唱歌部份要把琴聲聲量調高,把結他弄得小聲一點,同意嗎結他君?
結他:哈哈哈哈……
鼓手:他怎會反對喇,我們這樣做了已經很久喇,哈哈哈哈……
貝司:哈哈哈哈……
主音:也對,返正樂迷們都不會認真去聽喇……還有,結他獨奏就由我來彈吧,反正樂迷來看現場演出都是看著我喇……
鼓手:也對!最帥氣是你嘛……哈哈哈哈……
監製:哈哈哈哈……天才!天才!長得好看真方便!
貝司:就算看著我們,都是我著我們在搖擺一下便好,那會去看去聽我們在彈啥喇……樂隊不過是主音及另外三個人而已!樂器沒有不行,但亂彈也沒有人管喇……
監製:哈哈哈哈……
主音:哈哈哈哈……
鼓手:哈哈哈哈……
結他:哈哈哈哈…
鼓手:不過我們真的要多謝一下監製喇!想出了好點子。本來我們都快完蛋,但想不到走溫情路線又一下子成功了喇!
監製:哈哈哈哈……
主音:對呀!只要樂迷們喜歡,現在不停廉價溫情大拍賣也沒關係喇!弄點易入耳的東西都喜歡了喇!
鼓手:想當年努力地創作音樂,才能得到認同。現在樂迷們喜歡啥便拋些甚麼出來,他們就追捧到上天了喇!
貝司:現在我們有好的巿場策略,求甚弄首濫情曲,當上套甚麼九唔搭八主打電視劇便會大賣喇……
結他:哈哈哈哈……
監製:哈哈哈哈……總之樂迷要啥,我們便賣啥,大家便年關難過年年過喇……
主音:哈哈哈哈……
鼓手:哈哈哈哈……
貝司:哈哈哈哈……
結他:哈哈哈哈……

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京阪冬之旅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Japan Trip


Japan Trip
JR京都線開往長岡京、大阪方向,是京都與大阪之間的主要交通線路。全線經停14站,京都站始發時間5:07分,末班時間24:23分

環繞大阪市內1周大概需要41分鐘。早晚時分發車間隔約為3分鐘一班,白天每隔5~10分鐘發一班車。JR大阪環狀線不僅車次很多,而且主要車站大阪站、觀光點大阪城附近的大阪城公園站,前往“日本環球電影主題樂園”的必經換乘站西九條站是旅遊者經常使用的車站,十分方便。
  大阪環狀線有外環線和內環線之分,從大阪站去西九條→天王寺→大阪城公園→京橋方向為內環線(逆時針方向),從大阪去往天滿→大阪城公園→天王寺→西九條方向為外環(順時針方向)。
4

ホテル 近畿
ホテル 近畿
1 篇評論
Japan
大阪府 大阪市北区堂山町17-8
06-6312-9117



清水寺
6am - 6pm 夜楓 6:30pm - 9:30pm 京都車站前搭乘公車 100 或 206 在清水道下車徒步約十分鐘即可到達寺廟 京都公車單趟 220 元日幣,建議在京都車站觀光案內所先購買 city bus 一日乘車卡,一天之內無限次使用只要日幣五百元喔! 門票 : 大人 500 日幣、中小學生 200 日幣 開放時間 : 早上六點至晚上六點、全年無休
6am - 6pm

夜楓 6:30pm - 9:30pm

京都車站前搭乘公車 100 或 206 在清水道下車徒步約十分鐘即可到達寺廟

京都公車單趟 220 元日幣,建議在京都車站觀光案內所先購買 city bus 一日乘車卡,一天之內無限次使用只要日幣五百元喔!

門票 : 大人 500 日幣、中小學生 200 日幣
開放時間 : 早上六點至晚上六點、全年無休


清水寺
2 篇評論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清水1丁目294
075-551-1234



高台寺
高台寺是北政所寧寧(豐臣秀吉夫人)為思念亡夫而於1606年修建的寺院,也是寧寧晚年的居所和去世後的墓地。 営業時間: 9〜17時(季節により変動あり)


高台寺
3 篇評論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下河原通八坂鳥居前下る下河原町526
075-561-9966



幕末維新ミュージアム霊山歴史館
料金: 入館500円(特別展は700円) 営業時間: 10時〜16時30分 定休日: 月曜(祝日の場合は翌日)


霊山歴史館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清閑寺霊山町1
075-531-3773
ryozen-museum.or.jp



霊山護国神社宗務庁
料金: 拝観300円 営業時間: 9〜17時


霊山護国神社宗務庁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清閑寺霊山町1
075-561-7124
gokoku.or.jp



四条大橋

本能寺寺務所
料金: 宝物館500円 営業時間: 10〜16時


本能寺寺務所
1 篇評論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御池下る下本能寺前町522
075-231-5335
honnoji.com



京都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
上京區京都御苑3 地鐵鳥丸線「今出川站」既是 075-211-6348 苑內自由參觀 免費


京都京都市中京区二条城町


壬生寺
料金: 境内自由(壬生塚拝観100円)営業時間: 8〜17時(壬生塚は8時30分〜16時30分)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壬生梛ノ宮町31
075-841-3381



壬生寺新選組旧屯所(八木大宅)
大眾運輸車站: 四条大宮駅(京都) (0.4 公里)

旧前川邸
Japan




西本願寺宗務所
料金: 境内無料 営業時間: 5時30分〜17時30分(5〜8月は〜18時、11〜2月は6〜17時)



浄土真宗本願寺派宗務所
1 篇評論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堀川花屋町下
075-371-5181



西本願寺


光縁寺
京都市下京区綾小路大宮西入四条大宮37 075-811-0883 拝観時間:9:00~17:00 拝観料:100円 新選組の足跡をたどる旅のスタートは阪急・京福の四条大宮駅。


池田屋事件

近江屋
大眾運輸車站: 三条京阪駅(京都) (0.6 公里) 龍馬中岡遇難




油小路

伊東甲子太郎死地


大阪北区茶屋町10−12
HMV天満橋
京阪電車・地下鉄谷町線・市バス、天満橋駅下車すぐ。 “京阪シティモール”7階です。




新星堂 ギャレ大阪店
Japan
大阪府大阪市北区梅田3-1-1大阪駅ビル・ギャレ大阪 1F
06-6346-7639
shinseido.co.jp



大阪中央区大阪城
日本

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JR關空快速 -> 大阪站 70min Y1160

寺田屋 見学受付
京阪電鐵京阪本線伏見桃山站下、近鐵京都線桃山御陵前站下
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区南浜町263
075-622-0243


大阪中央区心斎橋筋1丁目−9−4
所在地 〒542-0085 大阪市中央区心斎橋筋1-9-4 パルコ南隣
アクセスマップ
営業時間 11:00A.M.~8:00P.M.
ハーモニーパーク 10:30A.M.~8:00P.M
MIKIミュージックサロン心斎橋ANNEX 11:00A.M.~9:30P.M.
(日曜日は8:00P.M.まで)
定休日 毎月第3火曜日(スクールは営業致します)


大阪/梅田
地鐵 大阪市営御堂筋線(なかもず行) [6分] 3.2km 230 円
心斎橋

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其實就是一條位於連接銀閣寺與南禪寺地區,沿著北白川疏水道渠道而建的石板小徑,沿途上小橋處處,風景十分優美,而一些較小型的寺院和別具風格的茶室、咖啡屋也點綴其中;哲學之道名稱之由來是因京都大學的哲學家西田幾太郎(Nishidaikutaro)經常在這裡,一邊散步一邊沉思而得名。在這條長達1 公里以上的步道,沿路種滿了櫻花樹,因此成為京都春季最著名的花見(賞櫻)地點。 或許以股票投機立國的台灣...
哲學之道

其實就是一條位於連接銀閣寺與南禪寺地區,沿著北白川疏水道渠道而建的石板小徑,沿途上小橋處處,風景十分優美,而一些較小型的寺院和別具風格的茶室、咖啡屋也點綴其中;哲學之道名稱之由來是因京都大學的哲學家西田幾太郎(Nishidaikutaro)經常在這裡,一邊散步一邊沉思而得名。在這條長達1 公里以上的步道,沿路種滿了櫻花樹,因此成為京都春季最著名的花見(賞櫻)地點。

或許以股票投機立國的台灣,也可以弄條「K線之道」、「明牌古道」或「大師活水祭典」之類的活動,

不過哲學之道經常是遊人如織,有兩個建議可以避開人群,因為大部份團體客都是先到銀閣寺,然後再從銀閣寺出口處進入哲學之道,而團體客時間有限,大多只在步道的北端(靠近銀閣寺)附近隨便走一下就要集合上車繼續買藥,所以人潮是集中在銀閣寺那一頭,聰明的人就從南禪寺的永觀堂進去,這樣可以避開人潮,而且,若南禪寺與銀閣寺只能擇一參觀的話,南禪寺當然是優先考量。

從若王子神社開始,沿著北白川疏水道蜿蜒而行,可以一直走到銀閣寺。這條長約 2公里的林蔭小徑,便是京都最著名的散步古道,它的美麗,讓日本著名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最喜歡來這裡漫步沉思,也因此有了「哲學之道」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其實,就算不是文人墨客,也同樣能夠在夾道的綠蔭密林之中,感染到詩情畫意的氣息。春天,盛開的櫻花,將小徑妝點得繽紛多彩;夏天,猶如繁星的螢火蟲,為黑夜帶來了神秘的光亮;秋天,火紅的楓葉和夕陽餘暉,灑落了滿地的耀眼光芒;冬天,葉片落盡的枯枝,以特有的姿態寫下孤傲的堅持。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風情,再加上兩旁的特色商店和傳統屋舍,難怪哲學之道會成為情人眼中最浪漫的約會地點。
京都駅前搭:100号、5号、17号、特17号銀閣寺道下車,徒步10分鐘

 哲學之道從若王子神社到銀閣寺,全長約2公里,與琵琶湖疏水分流渠並行,是京都的以條著名的旅遊散步小路,頗有小橋流水之趣。
  哲學之道是由於日本的哲學家西田幾太郎經常在此散步而得名。
  哲學之路還是“日本之路百選”選定的散步道路。
  櫻花盛開的春天,花團錦簇的櫻花樹尤其美麗,而夏夜里渠水附近螢火虫的熒光又給人以夢幻般的遐想,秋天紅葉又將哲學之道裝扮成火紅錦秀之路。


哲学之道
Japan




銀閣寺
参拝時間 午前10:00 ~ 午後4:00 午後4:00受付終了 午後4:30閉門 参拝場所 方丈 襖絵 裏方丈庭園 法堂 重要文化財本尊釈迦如来像 鳴き龍 浴室 宣明と称し平成14年6月に復元修復されたもの 参拝料 一般 800円 65歳以上・中高生 700円 小学生400円 身体障害者及介護者1名まで 無料 交通機関 地下鉄「今出川」・市バス「同志社前」 相国寺へのアクセス地図 参拝のお問...

参拝時間
午前10:00 ~ 午後4:00
午後4:00受付終了 午後4:30閉門
参拝場所
方丈  襖絵 裏方丈庭園
法堂  重要文化財 本尊釈迦如来像 鳴き龍
浴室  宣明と称し平成14年6月に復元修復されたもの
参拝料
一般  800円
65歳以上・中高生  700円
小学生  400円
身体障害者及介護者1名まで  無料
交通機関
地下鉄「今出川」・市バス「同志社前」
相国寺へのアクセス地図
参拝のお問い合せ
相国寺 事務局
〒602-0898 京都市上京区今出川通烏丸東入
TEL:075-231-0301


法然院
料金: 境内無料(特別拝観日は有料) 営業時間: 7〜16時 開放時間 6:00~16:00(本堂特別參觀日,春天9:30~16:00、秋天9:00~16:00) 休日:無 網址 交通 京都駅前搭乘市巴士5在「淨土寺」下車,徒步12分鐘。
料金: 境内無料(特別拝観日は有料)
営業時間: 7〜16時

開放時間 6:00~16:00(本堂特別參觀日,春天9:30~16:00、秋天9:00~16:00)
休日:無
網址
交通 京都駅前搭乘市巴士5在「淨土寺」下車,徒步12分鐘。



吉田山公園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吉田神楽岡町




平安神宮
料金: 境内自由(神苑拝観600円)
営業時間: 8時30分〜17時30分(11〜2月は〜16時30分、3月1〜14日・9月1日〜10月31日は〜17時)...
日本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岡崎西天王町97
075-761-0221



三木楽器(株) そごう店
〒542-0085 大阪市中央区心斎橋筋1-9-4 パルコ南隣 アクセスマップ 営業時間 11:00A.M.~8:00P.M. ハーモニーパーク 10:30A.M.~8:00P.M MIKIミュージックサロン心斎橋ANNEX 11:00A.M.~9:30P.M. (日曜日は8:00P.M.まで) 定休日 毎月第3火曜日(スクールは営業致します)
〒542-0085 大阪市中央区心斎橋筋1-9-4 パルコ南隣
アクセスマップ
営業時間 11:00A.M.~8:00P.M.
ハーモニーパーク 10:30A.M.~8:00P.M
MIKIミュージックサロン心斎橋ANNEX 11:00A.M.~9:30P.M.
(日曜日は8:00P.M.まで)
定休日 毎月第3火曜日(スクールは営業致します)



南禪寺
Japan 左京區南禪寺福地町南禪寺內 乘市巴士「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徒步10分鐘 075-771-0365 8:40~17:00 12月~2月 ~16:30 400日圓 三門登樓參拜費300日圓
Japan
左京區南禪寺福地町南禪寺內
乘市巴士「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徒步10分鐘
075-771-0365
8:40~17:00
12月~2月 ~16:30
400日圓
三門登樓參拜費300日圓

永觀堂- 禪林寺
永觀堂是京都紅葉名所之一,不僅白天吸引很多人潮前往,到了晚上照樣遊客如織。紅葉從入口開始,逐漸向前方的本堂和右側庭園蔓延。寺院範圍內有許多形式各異的院舍,每座院舍之間都由迴廊銜接。本堂安置的阿彌陀如來像非常有名,大家都排隊依序近前去觀賞,它的特別在於佛像的臉並不是看著前方,而是往左後方回頭,表情安詳歡喜,一般都稱這尊如來像「回望阿彌陀佛」(みかえり阿彌陀)。 地址 京都市左京區永觀堂町48 電話...
永觀堂是京都紅葉名所之一,不僅白天吸引很多人潮前往,到了晚上照樣遊客如織。紅葉從入口開始,逐漸向前方的本堂和右側庭園蔓延。寺院範圍內有許多形式各異的院舍,每座院舍之間都由迴廊銜接。
本堂安置的阿彌陀如來像非常有名,大家都排隊依序近前去觀賞,它的特別在於佛像的臉並不是看著前方,而是往左後方回頭,表情安詳歡喜,一般都稱這尊如來像「回望阿彌陀佛」(みかえり阿彌陀)。
地址 京都市左京區永觀堂町48
電話 (075)761-0007
『開放時間』 9:00~17:00(最後進場時間16:00);休日:11月

『交通』 京都駅、阪急河原町駅、京阪三条駅前搭乘市巴士5、57在「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徒步10分鐘,或是搭乘地下鐵東西線「蹴上」下車徒步12分鐘。

紅葉期間拜觀料金
¥700+入園料金¥300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婉惜有用嗎?上集

我最喜歡的是你。

但你卻選擇不動聲色地離我而去。你的不辭而別,在我的心中挖下了多大的一個洞。你知道嗎?

你是以為我一定會去找另一個去填補這一個洞,還是你跟本不關心?

你怎麼知道我會?你怎麼知道我不會等你一生一世呢?你怎麼知道我不是除了你誰都不要呢?

這個故事可能沒有下集。

Sunday, October 18, 2009

Man, I dig those rhythm and blues

事件一,多年前,一鷹派唱片公司在棒紅兩名「一無勇力,二無計謀」的二人雜耍組合後聲名大噪,接連再推出三名新人。本人從不知那本雜誌看到這三人的訪問, 雜誌問起這三人最喜歡那類型的音樂,九十年代中後期嘛,最時髦的玩意兒當然要 數R&B。三人不約而同選了R&B為最喜愛的音樂類型,然後記者要三人寫出R&B的全 寫......三人中好像有一個答對了...好像。

話說回頭,我們都知道R&B的全寫是rhythm and blues,但事實上,九十年代中掘起的那一些「篤啪篤啪」rhythm and blues跟我們所認知的rhythm and blues頗有一點距離(這傢伙又在誇大年資了,明明先聽的是「篤啪篤啪」)。而更值得留意的是,老外說rhythm and blues的時候多半不是指「篤啪篤啪」(不過用縮寫則是由來已久,像The Who早期的音樂(1965年左右)便以Maximum R&B來宣傳)。

那麼到底甚麼是指甚麼?

本人一直很強調,當你要清楚了解一個所謂的「音樂類別」,難免也一定要看一點歷史。事實上,所有事件都有前因後果,音樂類別也一樣,一切都是發展及改變而來。而且,同一種事物也會隨所在的時空被賦予不同或全新的意義,尤其是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這裡還包含了很大量的主觀成份。那麼,你真有閒情去了解我眼中的R&B嗎?

Rhythm and Blues所指的,是所有的黑人音樂。「嘩!不是吧!明明還有Gospel、Hip Hop、Soul……」

Rhythm and Blues所指的,是所有的黑人音樂。1948年以前,黑人流行樂被稱為Race Music。戰後大家認為這一個「種族音樂」帶有歧視成份,唱片公司便用Rhythm and Blues去取代Race Music,作為巿場銷售所用的詞彙。

這一種流行樂的風格,它比一般藍調有著更重的拍子,而強拍都在後拍(backbeat,1234中的2、4,很可惜,聽歌只用心在旋律中的諸位,音樂定義性的元素,是拍子及節奏)。後來,白人盜去了Rhythm and Blues,融合了民歌使之變成了rock'n'roll及後來的rock—各種聽起來很型囝的XX搖滾,白人的流派,而巨星Ray Charles、James Brown等等又把Gospel等等其他風格的元素放進Rhythm and Blues,演化出像soul、funk等黑人的流派。

慢慢地,Rhythm and Blues的意義還包含著那一系列由它所衍生的黑人流派音樂。

80年代早期,流行樂進入了後Disco年代,而一直去到現在,與其說R&B是Rhythm and Blues的演化,不如說是儲如Michael Jackson、Prince等把Soul與Disco音樂融合,儘管因膚色的關係他們的音樂仍然被稱為R&B,因在音樂上已經開始變得有一點不同,最明顯的一點是錄音時愛用來自Disco的Drum Machine。到80年代中期,白人流行音樂中的Adult Contemporary潮流(復辟?大概就是那些中間路線,安全、悅耳、不反叛、純粹娛樂的成年人流行曲,其中有一些歌手隨年紀漸長搖滾不起,都會走進這一條富麗堂皇的康莊之路,Elton John、Phil Collins、Rod Stewart都有這一種「叛徒」的味道),竟也影響了黑人音樂。

九十年代開始,這一種新的R&B,在不同的黑人音樂中截取了所需的原素,像Mariah Carey、Whitney Houston那種類Gospelr唱腔,Melisma(即ad lib,不同的音符出現在同一音節),或不停的跟Hip Hop越混越像。不論是巨肺,還是「治療」美音,這一種R&B最講求的,似乎就是時尚感。這一種R&B現在被稱為Contemporary R&B或Urban,音樂的演化亦已經越來越不原始。黑人音樂以往挌倒白人的,就是憑藉其熱情奔放,那一種源起自非洲人原始野性及異國情調,可以強烈舞動的性感。現在,的R&B,在我自己看來,竟也時尚得比白人更時尚,比白人音樂更講求規律化的美感,比白人音樂更安全。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的R&B,聽起來亦只不過是一種有黑人味道的商業流行樂。

為何MJ要漂白自己?當你從音樂的發展趨勢來看,似乎始終非洲跟歐洲的種音樂起源的角力,你喜歡他的野性要把它強搶,他喜愛你的優雅亮麗要學過來……

也許吧。這純粹是本人的意見。

事件二,多年前曖昧女孩跟本人說喜歡陳慧琳的Automatic,說很有R&B的感覺。我反問:「甚麼叫R&B感覺,解釋一下。」然後她發本人脾四。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Music's... music's s'posed to be different than that

"Music's for grooving man, and music's not for puttin' yourself through bad changes, y'know? I mean, you don't have to go take anybody's shit, man, just to like music, y'know what I mean? You don't. So... so if you're getting' more shit than you deserve, you know what to do about it man. Y'know, it's just music. Music's... music's s'posed to be different than that."

Janis Joplin @ Woodstock



到底我有多喜歡音樂?我不知道。就像Janis Joplin說過,她不知道她唱歌唱成怎樣,因為唱的時候她在唱歌「之中」,在其內便不能觀其外。

撫心自問,我跟本沒有聽得很多歌,我也沒有為了音樂而不顧一切,我的生活之中有太多東西排在音樂之前。

不過,有一點我是絕對感到自豪的,是本人非常欣賞自己對喜歡的事物會不停去認識、去學習、去知得更多、去思考更多。那是很多自稱音樂迷都沒有去辦的事,單單是向來喜扮謙虛的我都夠膽承認自己有去辦過,已經夠使我自豪。

如果Janis Joplin不是認認真真的喜歡音樂,去思考一下音樂跟人的關係是甚麼,她會在胡士托的舞上說出這一番話嗎?我不知道。

返正有些空有才能卻沒有靈魂的「救世主」都穿上「膠鎧甲」自稱「音樂人」,仍能登上神檯王座。

「音樂?就是生財工具喇!」

Monday, October 12, 2009

亂買小說

是很不好的。看了一本日本翻譯小說,贏了一些甚麼文學賞的。

內容卻太簡單了一點。一個就簡單的樂團與及初中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這類小說還是比較適合年輕人去看。

不過……

不甘心!人家初中便組團,有人有gibson flying V,有人有fender的strat,練gun and roses的歌……初中生!

本人的青春都浪費到那兒去了?

Tuesday, October 06, 2009

無聊得濟

本人覺得呢個blog就好似亞視,而本人就係亞視入面既監製,不斷推出好有誠意的節目(夾雜住大量水平不能接受的節目),但偏偏冇乜人睇,但隔離台就求其推D野出黎都會有慣性收視。

請以不少於10個字寫出閣下對本blog收視欠佳的原因(如「好悶」、「唔知你講乜」、「睇唔明」、「你d中文唔掂」、「你d英文好差」、「好gap」等俱不接受),email或msn至yickhong at hot"cat" dot com,本人將抽出三位來信觀眾,各得現金獎廿零蚊。

...

好鬼無聊。

Sunday, October 04, 2009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

沒有人不曾聽過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1971年的作品。

這一首歌,本人自小便聽,一直聽到今天,只因我爸有一片American Pie專輯。至於在那個時候我才有開始去了解一下歌詞的內容,我想起碼要去到Madonna翻唱之後吧。還記得,當時報紙的副刊有作者出,當你明白到這一首American Pie是一首搖滾樂的史詩時,你就會明白為何有人會大罵Madonna是蕩婦,不可沾污這一首經典云云。

經Don McLean的証實,歌曲的內容來有關1959年2月3日,巨星Buddy Holly與及另外兩名當時得令的樂手Ritchie Valens以及J. P. Richardson因小型飛機意外而去世的事件。至於歌詞內坊間的各種解讀是否實屬,Don McLean則不置可否。

很多解讀可能是穿鑿附會。但事實上,如果The day the music died正如Don McLean所說,是指59年的那一日,那麼,歌曲被解讀59年至71年的搖滾樂發展史,卻是不用解即便可讀出來的。要解的,也就是歌詞的用字是否真的在引用其他歌名或歌詞,還是「咁啱得咁橋」。



A long, long time ago...
I can still remember how that music used to make me smile.
And I knew if I had my chance,
That I could make those people dance,
And maybe they'd be happy for a while.

That music,其實就是American Pie所要借喻的,那些可以隨之起舞的初期搖滾。要在談到用來跳舞的音樂,大家腦海中可能立刻浮現一些Disco電子音樂。而事實上早期搖滾都是可以用來跳舞的,而Disco音樂亦不過是從搖滾樂衍生出來的東西。搖滾樂來自R&B,就是指加強了節奏的藍調(跟90年代出現的那些溫婉動人的R&B是兩代同名的產物),有節奏感,有律動,有熱情,有能量,那就是59年以前的初期搖滾的面貌。而Don McLean,亦說出當年他已有志要成為一個演出初期搖滾的音樂人。


But February made me shiver,
With every paper I'd deliver,
Bad news on the doorstep... I couldn't take one more step.
I can't remember if I cried
When I read about his widowed bride
But something touched me deep inside, The day the music died.

Buddy Holly等人死於1959年的2月,而Don McLean成為歌手以前的工作就是派報,而在Buddy Holly死後,他懷孕的遺孀亦小產了。而這一天亦被稱為The day the music died。



So...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Them good ol'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g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就是指那些充滿熱情的初期搖滾已經開始消失,Don McLean要成為一個初期搖滾風格音樂人的希望亦失去,喜歡初期搖滾的人都只能喝著酒去唱老歌了。Buddy Holly的一首That'll be the say有一句歌詞:"That'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Did you write the book of love,
And do you have faith in God above, If the Bible tells you so?
Now do you believe in rock 'n roll?
Can music save your mortal soul?
And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dance real slow?

Well I know you're in love with him,
'Cause I saw you dancing in the gym
You both kicked off your shoes
Man, I dig those rhythm 'n' blues

I was a lonely teenage broncin' buck
With a pink carnation and a pickup truck
But I knew that I was out of luc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I started singing...

今天的搖滾樂都被稱為"Rock","Rock 'n' Roll"通常都用來指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初期搖滾。今天(1971)的搖滾樂己經跳不起舞來,1971,搖滾樂已經先後被那些被稱為民謠搖滾、迷幻搖滾、藝術搖滾所衝擊,搖滾樂再不單純是一種取樂、用來起舞的音樂。又或著,取樂、起舞的初期搖滾已經開始被放棄了,'n'Roll消失了,開始只剩下Rock。

當年(1959以前)大家開始相信Rock 'n' Roll,發現搖滾樂是可以救贖靈魂的音樂,所以大家希望學會跳舞,去取樂,去享受初期搖滾 — 初期搖滾的前身,節奏藍調。這都包括了白人小孩。在搖滾樂誕生以前,白人都不聽黑人音樂。但黑人音樂的能量、熱情及性意味卻漸漸得到要反叛的白人小孩所喜愛,他們喜歡這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禁忌,他們都喜歡節奏藍調,他們喜歡熱情起舞。不過,在The day the music died年以後,連這種音樂都開始被改變。



Now for ten years we've been on our own
And moss grows fat on a rolling stone
But that's not how it used to be
When the jester sang for the King and Queen
In a coat he borrowed from James Dean
And a voice that came from you and me

十年以來我們都失去了Buddy Holly(Now for ten years we've been on our own),開始要說的就是講今天(1971)到底變得怎麼了。

這一段先在說Bob Dylan。

Bob Dylan在1965年發行了Like a Rolling Stone,這一首被喻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其實也只不過是2004年Rolling Stone Magazine自己選出來的,正如Dylan所說,其實也是一時選了這首,一時會選另一首,總之是最偉大之一就好了)。取得成功之後,再發行了另一張非常成功的專輯Blonde on Blonde,之後便因後述的一個原因8年沒有再進行巡迴演出。1970年,Dylan發行了一張被稱為搖滾樂史上三大最差的專輯Self Portrait。那時有人認為,這証明了Dylan不再是那一個世代之聲(Voice of Generation)的Bob Dylan(而Bob Dylan及後自稱是有心要如此擺脫這個一「世代之聲」的「美名」)。這就是為何Don McLean說這一顆滾石,已經生滿青苔,跟以往那個從James Dean借了一件風褸(The Freewheelin' 大碟封面中的Bob Dylan,穿了一件跟James Dean在經典電影Rebel Without a Cause裡很相似的風褸,擺了一個很相似的姿勢),用一把像小狗呻吟的聲音唱著民歌(Voice from you and me)的Bob Dylan很不同。


Oh, and while the King was looking down
The jester stole his thorny crown
The courtroom was adjourned,
No verdict was returned.

The King,就是指Elvis Presley(在華語地方Presley都被稱為貓王,但這不是翻譯過來的外號,歐美就只是很簡單地尊稱Elvis Presley做The King)。在美國,Elvis Presley之後的一代巨星,就是Bob Dylan。說真的,Dylan可能在香港名氣不算響噹噹,但他不單單對搖滾樂的發展影響無遠弗介,他對當時年青人文化及思想的影響力,可能更為深遠,而這就是更少流行樂手所能做到。這裡就是說,The King走下坡時,摘去他頂上桂冠的人,就是Bob Dylan。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但我還是認為末兩句,單單是用來形容Dylan取去The King的頂上桂冠比較好;沒有被裁決是指大家亦都不認為Dylan不值取代Elvis,而這就是樂迷的口味由初期搖滾跳出來的開始。


And while Lennon read a book on Marx,
The quartet practised in the park
And we sang dirges in the dar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We were singing...

這一段本人都不太能解……首先到底是Lennon還是Lenin?既然說是搖滾樂史詩,我們當然取Lennon比較好。總而言,Beatles出現了。Lennon read a book on Marx,大概就可以解譯為John Lennon對的政治思想及世界觀開始被引入The Beatles的音樂當中。我們都知道John Lennon的Imagine,這一首歌講述了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亦充分表達了他的政治思想。Lennon的思想有濃厚的共產主義味道,在網上你很容易找到人們談論有關John Lennon及共產主義或馬克斯拉在一起談論(當時西方國家的年輕人都對馬克斯、毛澤東等社會主義思想很受落)。那麼The quartet解作The Beatles就意思會比較原整(網上有其他的解讀)。至於we sang dirges in the dark,是和The Beatles有關,還是只是一種對the day the music died的回望?甚至是指而家的流行音已經變得像送葬曲一般,長長的演奏而沒有熱情及能量?我亦想不出那一個講法比較合理……全段要表達的,或許就是包括The Beatles(受Dylan影響下)等等開始把搖滾樂變成了藝術,一種知性自我表達的方式而多於給大眾一同取樂的音樂。


Helter Skelter in a summer swelter
The birds flew off with the fallout shelter
Eight miles high and falling fast
It landed foul on the grass
The players tried for a forward pass
With the jester on the sidelines in a cast

Helter Skelter是Bealtes在1968年發行的then White Album內的一首歌,這一首歌是Paul McCartney作為樂評指他只寫情歌的反擊,這是一首經常被指為重金屬搖滾的開山鼻祖。而另一首亦被視為重金屬之始的,是The Who在1967時發行的I Can See For Miles。Paul McCartney在結他雜誌的訪問中,看到Pete Townshend說I Can See For Miles是The Who最嘈吵、最不經修飾的一首歌,於是亦啟發了Paul McCartney弄了這一首Helter Skelter出來。

The birds是指The Byrds。The Byrds在1966年的起飛就是來自一首被認為是有毒害的禁歌(flew off with the fallout shelter),Eight Miles High。這一首Eight Miles Highs本來是在飛機上寫成的,當時樂隊在6-7里高空,但8里聽起來最好,所以就採用了8里。不過,因為那些既拆又嘈吵迷幻感,再加上歌詞的確有濃厚的藥物意味,這一首踢起了迷幻搖滾的歌曲卻被禁了。而The Byrds亦因樂隊人員的變動等問題,再闖不上當年的高峰,在71年的時間,曾經八里高的The Byrds很快已經跌了下來(falling fast),包括有樂隊成員因為藥物而被捕(landed foul on the grass)。

Bob Dylan在1966年發生了一樁電單車意外,使他休息了好一陣子,亦沒有進行巡迴演出(on the sidelines in a cast)。而這個時候,就是其他樂手搶灘的好機會了(The players tried for a forward pass)。題外話,Dylan在這一樁意外之前,已經因為成名所帶來工作不斷、演出不斷、創作等等壓力而開始抖不過氣,需要不停使用藥物來對抗壓力及疲累(就是吞食安非他命),在電影I'm not there中,這一段時期就是Cate Blanchett所演出的一段。


Now the half-time air was sweet perfume
While sergeants played a marching tune
We all got up to dance Oh, but we never got the chance
'Cause the players tried to take the field,
The marching band refused to yield.
Do you recall what was revealed, The day the music died?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台譯:花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團)是Beatles在1967年發行的唱片,它有可能是史上第一張被正式定義為概念大碟的唱片,而這一張唱片亦使迷幻搖滾大行其道,初期搖滾或R&B已經離開主導位置越來越遠,不能隨之起舞(We all got up to chance but we never got the chance)。而當時,即使其他樂隊如何努力,依然動搖不了The Beatles主宰著搖滾樂(The marching band refused to yield),把搖滾樂的走向從初期搖滾的核心越拉越遠。




And there we were all in one place
A generation lost in space
With no time left to start again
So come on Jack be nimble Jack be quick
Jack Flash sat on a candlestick
'Cause fire is the devil's only friend

這一段前半有一點抽像,但大家都非常肯定……Woodstock。1969年8月15至18日,胡士托音樂節將嬉皮士文化推至高峰。五十萬人參與,台上台下每一個人都「high」了起來……所有能喝下肚的東西都滲有藥物……花之孩子,嬉皮士,就是被稱為「失落的世代」(The Lost Generation)。直到今天,到底胡士托對人們來說有甚麼意義,依然是各有看法,是文化活動?是音樂會?是嘉年華?是暴動?。但這一連三天(或四)的音樂表演,影響力仍然存在,仍然標誌著搖滾樂的動員力量,以及對人的思想及生活有著濃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胡士托,宣示了搖滾樂已經進入了迷幻年代,當年的初期搖滾已經不可以重來(No time left to start again)。

Jack Flash很明顯就是The Rolling Stones的登場。Jumpin' Jack Flash是The Stones其中一首最有名的作品,在1968年發行。之後都似乎是在描述The Stone,暗示著The Stones的Candlestick Park Concert。



And as I watched him on the stage
My hands were clenched in fists of rage
No angel born in hell
Could break that Satan's spell
And as the flames climbed high into the night
To light the sacrificial rite
I saw Satan laughing with deligh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He was singing...

進場的是The Rolling Stones,這裡就是說胡士托之後,Rolling Stones組職了另一個免費的大型戶外演唱會,Altamont Free Concert。如果你已經看了Taking Woodstock,這一個就是片末Michael Lang所說的他的下一項工作。而這一個演唱會最著名的,卻不是任何音樂演出。1969年12月6日,Altamont Free Concert的保安,是Hells Angels,地獄天使,一個誇國的飛車黨組織。
一名黑人18歲青年,Meredith Hunter,據說當時已經用藥,跟其他人一樣希望爬上台去接觸The Rolling Stones。當時的保安Hells Angels上前制止,而混亂及打鬥中Hunter取出了一支手槍,據說他更曾經開槍,一名叫做Alan Passaro的地獄天使隨後連刺五刀將他刺死(To light the sacrificial rite)。而事後因各方的証據,Alan Passaro被判斷為自衛殺人,被撤銷控罪。當時台上的Mick Jagger及其他Stones都沒有發現這件事,演出沒有中斷(Could break that Satan's spell),在Hunter被殺的一刻仍然在擺弄出各種動作及繼續演出(I saw Satan laughing with delight)。這次事件被攝入鏡頭入內,收錄在紀錄片Gimme Shelter。新生的搖滾樂,已經顯示出其暴力的一面。



I met a girl who sang the blues
And I asked her for some happy news
But she just smiled and turned away

Janis Joplin。當年所謂的3J之一,3J是指三名分別死於27歲的搖滾樂手,另外的還有Jimi Hendrix及Jim Morrison。Janis Joplin去世的日子是1970年10月4日。Don McLean曾經希望這一位藍調女王可以帶來一點初期搖滾的能量,不過Joplin卻英年早逝。


I went down to the sacred store
Where I'd heard the music years before
But the man there said the music wouldn't play

有說sacred store是指Fillmore Auditorium (West),一個著名的搖滾樂場地,大部份六十年代的巨星都曾經在Fillmore演出,而且在六十年代亦成為了如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等迷幻搖滾樂手的表演場地,你可以長到十多分鐘長的結他獨奏,但在那處亦再聽不到初期搖滾(But the man there said the music wouldn't play)。



And in the streets the children screamed
The lovers cried and the poets dreamed
But not a word was spoken,
The church bells all were broken

很抽象的一段,不過太概也是以教堂的鐘借喻抒發初期搖滾樂已經再不會被捧出來了吧。搖滾樂已經變成了孩子的尖叫、戀人的哭聲以及詩人的夢,再不歡愉再不洋溢快樂再不能起舞。



And the three men I admire most
The Father, Son and Holy Ghost
They caught the last train for the coas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And they were singing...

聖父、聖子、聖靈,大概就是Buddy Holly、Ritchie Valens和J. P. Richardson,乘車到彼岸就有歸西(went west)的意思。而當這三人都退場,初期搖滾亦隨之而不復見。


能有人對自己所喜愛的音樂,關切、了解得如此之深,對自己喜愛的音樂的發展感受之強烈、對自己喜愛的歌曲了解之深,甚至單單是那一份「意欲」,這不就是真真正正的「喜歡」、「深愛」嗎?這些人,包括Don McLean、每一個真誠的樂迷。

當然還包括我喇……嘩哈哈哈!

有一樣自己真的喜愛的嗜好,不是太好了嗎?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看星光對超偶有感

原來這些歌唱比賽的確是挺好看的。我一直都沒有心力去追看,跟了好一段時間的就只有American Idols第二季的比賽。

當然喇,我家看電視,當然是看亞視。先說一下對亞星的感想。亞星的參賽者平均水準比我想像的要好一點。我經常就想,台灣嘛,當然多唱得之人喇。香港能找到甚麼人出來?看了一段日子,還好喇,平均水準不夠好,但已經比我想像中好。

評判打分方面我是認為有偏坦的,也不能說是不公平,但外型稍佳「有得做」的評判會手鬆一點,外型欠缺「點都冇得搞」的稍有失誤評判又會鐵面無私起來。當然這只是個人感想,但如果評判團是由本人一人組成的話,TB在眼淚時已經被踢走了,不用在王子的新衣時再一次出醜(雖然她唱愛是懷疑是挺利害的,但也僅此而已)。另外那個高佬一直也是平平無奇……

看了超偶踢館,感受最特別的,就是我們香港人啊,大家都按著同一個標準,很相似。大家聽著差不多的歌長大,學著唱得差不多的人唱著差不多的歌,有著差不多的標準,活在差不多的框架。你說,不是啊,他像周杰倫,我像陳奕迅,大家都很不像啊。

在流行樂的版圖上,周杰倫跟陳奕迅,其實不是相去太遠的啊……

大家都學著唱情歌,聽音樂也只懂欣賞可以跟著順口蹓的旋律,題目叫天堂High歌,卻連真心真意都敢搬出來,大家聽音樂聽在那裡呢?

超偶踢館中起碼還有Mariah Carey跟Alicia Key啊……有人唱Volare,有人唱Bizarre Love Triangle(可惜沒有唱第一段主歌的歌詞,那是精要啊。周國豐說這一首是Sad Song,第一段verse的歌詞就是基碩,Everytime I think of you I feel shot right thru with a bolt of blue,cosplay女孩唱得比較平淡及可愛,我想啊,New Order的原裝正版本更不像sad song吧……無論如何,有人選唱Bizarre Love Triangle實在是太好了),有黑澀會女孩……我想像不到香港會有人選唱Hound Dog,要唱貓王都只會去唱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吧……

也一談個別選手。中大假音王第一次上陣時感覺是大熱,但越唱越回頭,他上陣的時間失準比發揮正常的時間要多很多……唱歌他可能在行,但表演他似乎很不在行。可惜歌手是表演者啊,經常怯場又未能壓場懾服觀眾的話,如何表演呢?

肥妹仔我挺喜歡的,可能她一來就唱Vincent吧……哈哈。但她技術再好、不懂運用聲線來表達情感,沒用的。最好的流行歌手都不一定有良好的技術,但令聽者投入卻是必要的,再來就是要有自我。不然,說實話,誰還會去聽謝安琪?道路收費員在這一方面是挺好的。假周杰倫的話,不要聽唔覺勁的話,及早戒掉比賽前標周董童的壞習吧。那個李克勤,其實第一首唱飛花時已經不喜歡。他太硬了,每一次唱起來都沒有細緻的地方,大開大合的門路,唱得再準再無暇,都不會好聽。

我不知蕭敬騰最好的版本是那一個,但我比較喜歡混血兒的那一個新不了情,多於同事在公司播的那一個蕭敬騰版本。

TB已說過,免談。高佬由唱到跳都完全不行,沒有一點表演者的風範,就不用說他中氣不足。他上高音不是不到,但往往很吃力兼且一直都是靠滑扯上去,很有卡拉OK歌手的感覺。PK贏了艾成,他還故作謙虛地說應讓是平手。說實,憑那一點可以跟艾成平手?主場之利嗎?本來說客套話是必然的,但這樣的客套話實在客套得虛偽到底。(明明比對手差,還裝客套說應該是平手,幹,著數拿了,連彩都要埋……)

Sunday, August 30, 2009

A Jam With Kim

這是一篇無聊的日記

時間是4:17。

本人在短成家看米蘭打比中。迪恩.史坦高域剛射入一球三十碼的遠射。

此前,曼聯冇幾腳好波之下,2-1返勝攻勢入肉的阿仙奴(2-1以前都是如此)。

再此前,本人喝了兩罐啤酒及兩杯白酒。應是本人一晚內喝得最多的一次。

之前,玩了一輪結他。

時間是4:22,柏德列.韋拉正要入替衛斯利.史尼達。

Thursday, August 27, 2009

劉華朱麗倩,愛情三角論,邏輯課

很多朋友在談論劉華幹嘛一直不肯公司開承認朱麗倩的身份,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有趣地,這是一個很好的基本邏輯例子。

先給討論一個基準。按Robert Sternberg的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N年前心理課學的),愛情有三大原素是:
1.親密
2.熱情
3.承諾



不足/欠缺承諾的愛情被稱為浪漫的愛,如果你認為劉華這一段關係欠缺承諾,那麼他跟朱麗倩的關係可能是浪漫的愛、只有熱情的迷戀、只有親密的喜歡/友愛,甚至是沒有愛。

好。

很多人都立論認為,劉華沒有給予朱麗倩名份,而結論就是缺乏承諾。

一:名份是承諾的一種 Some a is b

結論是不成立的。因為名份只是承諾的一種,還有其他給予承諾的方法。例如見家長也是承諾的一種方法。很易理解,沒有給名份,卻見了家長,這也是有給予承諾。

二:名份就是承諾 All a is b

這樣,結論就成立了。因為只有給予名份就是承諾的全部。即是,即使劉華的全副家產都給予朱麗倩打理,見了家長,朱麗倩叫他向東他不會向西……都沒有用,劉華沒給名份就等如沒有誠諾。

三:名份是組成承諾的其中一項 a is b and c and d and ...
這樣論點都成立,即是劉華需要給予名份,副家產都給予朱麗倩打理,見了家長,朱麗倩叫他向東他不會向西……全都做了才叫承諾。(他媽的港女……)

可見,到底劉華是否沒有對朱麗倩作出承諾,完全在於大家對承諾與名份之間的關係如何解讀再作出前題。即是說,說到最後,這是一個從主觀價值出法的命題。

不過,無論你的看法如何,最後劉華及朱麗倩對承諾與名份之間的關係才是重點,說的白一點就是「干你鳥事」。無論你的看法如何,把自己的主觀看法加諸二人身上,指罵誰人,「判決」誰對誰錯,他們一樣可能可以開開心心白頭偕老,得到「完整的愛」,因為可能他們兩人都從來沒有認為誰對誰沒有給予承諾。

「個女人蠢囉……」可能你也認為。

不過,開心到最後的,也可能是她。兩個人的愛情,是兩個人的感覺與看法,跟三姑六婆、道德判官、葡萄鳥、花生客的看法都無關。

Monday, August 24, 2009

深刻思想家

迷幻列車原著小說的續集叫做Porno,譯作春宮電影。

內裡爆笑的地方比起第一集要來得更多,因為那個思想比較有條理的懶蛋戲份少了很多,既刻薄又驕傲的Sickboy及粗暴無理的卑比的戲大大增多。

卑比:「這孩子在想我說的話,我媽的看得出來。這小王八蛋,就像我一樣,都是他媽的深刻思想家。」

看到這一段,我真的一個人在房間內爆笑了出來。這可能是本書內最令人自省的一段。對嗎?如果連卑比也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你可以知道人是如何地容易以為自己是會思考的人。

有趣的是,說到思考的話,我們都不能確確切切地量度,到底那一個人的思考比較多、比較深刻,這就像你不能從主觀角度得知別人說的是不是老實話,只能從客觀環境去觀察及推理。

客觀地去看,卑比這人跟本只是一個蠻不講理狗屁不通的惡棍而已。但他主觀地看,自己思考得比別人多,亦對事物看得很深刻,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大家還是別以為自己思考得比別人多,亦對事物看得很深刻,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可能你也只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大笨蛋而已。

林記:「我會謹記的。」

Friday, August 21, 2009

華語樂壇救世主怎麼了

在這個華語流行樂壇打混的,稱呼得為人氣天王的,商業偶像味道總得要濃一點,始終得到年輕少艾的支持的才是最重要,年紀稍長的都失去了對偶像呼叫的魄力。當然,我沒有因那造型可笑卻自以為有型的海報就因此批評它們的音樂爛。音樂未必爛,唱起來可能很好,但失去態度就感染不是我,這是另一碼子的事。

不過,一直在造毫無靈魂只要賣錢的流行樂,卻在新聞稿子裡自吹自擂甚麼不甘平凡、追求挑戰、突破,這卻是真正的可笑。

媽的不要以為扭大電結他的音量再加上Distortion就是搖滾。

說真的,這些都是另一件事,事實上,連那些歌本身都爛得令人發噱……這是幹在嘛,甚成這個樣子都推出來賣鈔票,這也實在欠了點誠意了吧?

怎麼了?

Tuesday, August 18, 2009

What do you love about watching football in stadium??...indeed, I mean Hong Kong football

First of all, you can really "see" the football, not the deceptive light projected on a screen which illustrate a "football".

Second, you have to walk just like running up hill to the stadium, just because you started a tiny task before you leave office, which you really shouldn't, and it turns out to be a problematic one.

Third, you can watch the first half with an empty stomach and getting so annoyed by someone behind eating a nice smelling...fried noodles, i supposed.

Forth, please queue up for 3 minutes just to buy a $20 hotdog...damn.

And it's just Hong Kong football, something meaningless, pointless, outclassed, downgraded your image...slow, error-prone, static, lack of skills...just a shit one.

But I just love it. Actually sometimes it's less error-prone then those superstar football. Again,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match Man Utd vs Tottenham a season ago or two...a fucking shit match which players just never concentrate, even it's just the simpliest move...those superstars did all kind of aimless passing, someone never stood in the position where they should be... may they know the striker will never put the ball into the goal anyway...hell yeah.

Anyway, it's all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connection.

The experience is something you can never get on watching so-called-live-football-on-the-fucking-TV. Rushing and Hunger? It's nothing. When you can watch a football match live in the stadium, those so called problem are actually part of the experience and it makes it fruitful. Yes, you think it's crazy, since nowadays we never think about "paying effort" for better one...Music, Movie, Girl... as long as it's easy, dun bother it's not the best...isn't it your though?

Do you understand how much you missed by watching football match just on a screen? Yes, you have got slow motion, you won't miss any exciting moments. But you can never see the part that no one ever bother. And when the game is piling on pressure, you can never sense it since you are watching the match on the crouch in a laid back mood. Seeing some nice combination as granted as everything look so easy on screen. You don't sense the actual speed of the ball, you don't sense how fast the player can think, you don't understand how difficult to make a quick pass which look so simple on the fucking screen. You never know the reality.

I still remember in last season, the first Kitchee vs TPFC match. Both team were so quick, so organized and covering so well, and both teams still tried everything possible for just getting close to the opponents goal. The air is pulling by the tension with the supporters drumming, I can keep thinking if i have ever seen a better performace of TPFC. Hardly talk(still I have to discuss the match with my peer), hardly breathe(still i have to breathe to survive). That's something worth to remember as a personal experience, much much more than those world cup final on TV, which I could remember the match, but never the sensational feeling.

If supporting a team means you have to support the best team, or as least a better team, in 2008 and 2009 all of us should support Barcelona...who bother Liverpool? which didn't fucking win any fucking trophies last season? You don't love the prettiest girl, you may want to "do" something else with her, but you don't love her. You love someone else, someone you can connect with(i don't mean physcially). In fact, there's lot of the supporters all over the world supporting teams that never fucking win, just like lots of "not so pretty" married woman.

Why? Because the men put their life into it, they sense it and are connected with it. If you understand what i'm talking about, probably you know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else, something beautiful, beneath a less than glamorous surface. Music, Movie, Football, Girls, Boys...it's all the same.

Anyway, Kitchee played a fine game tonight. The Spaniards are better then my expectation. Watch out the No.8 and 18, seldom be impressed by foreign players in their first match like they did, for quite a long time.

Monday, August 10, 2009

我的世代

The Who是我所看到的,第一隊完完全全的搖滾樂隊。My Generation不是節奏藍調,它完全不同,它是新的東西。這一首歌,見證了純綷搖滾樂的誕生。

以上的一句話當然不可能是我說的喇,My Generation是1965年的歌,在我的世代,不要說誕生,搖滾樂早已多次脫變,開支散葉以至磨朽了起來。這是引用搖滾樂作家Keith Altham的話,改寫而來。

說是新的東西,My Generation還是保持有一些節奏藍調的特色,例如主音的呼喊與回應(還有的是結他與低音結他)。雖然它不是很藍調,也沒有鄉村味,但這已經足夠令它聽起來跟披頭四或滾石很不同。可以說,它是把所謂的Rock'n'Roll過渡至Rock出了很大的力量,不過,這是單單是從音樂的層面。

我想,My Generation在今天的主流寶寶耳中,仍然是太刺耳、太野性的一首歌。"I hope I die before I get old",Pete Townshend老了,反悔了,但這仍然是年青一代的大合唱。Roger的口吃式演唱是因為怒火、製作唱出「fuck」的效果還是模仿吸食安非他命後說話的情況(知名的安非他命吸食者有Pete Townshend、Keith Moon、Bob Dylan……當然還有酒井法子喇)。那就不用說The Who在演奏結束後把結他及鼓砸碎的演出(我仍然未看過任何John Entwistle砸貝司),而在仍然在某些人眼中是天理不容的。

(我還記得,謝檸檬把結他打碎了以後,有人曾說:這個人連樂器都不懂愛錫,怎會彈得好?

先不說你認為Pete Townshend這一個節奏結他手,這個排在滾石雜誌史上百大結他手第五十位的人,你認為他彈得甚麼樣子。排第一的那個Jimi Hendrix,也學著Pete那樣砸起來,砸之前還要放火先燒它一下。技術型的結他手的話……Eddie van Halen砸過,Ynvie Malmsteen當然也砸過。)

沒甚麼喇,我想說的倒是,那個年頭有人敢做些別人不會的事,真好。有人肯弄一些沒有人敢弄,沒有去想一想這個巿場、這個社會、這一個世代的人喜歡甚麼,就是要做一些自己想要的甚麼,那一份自我及勇氣,多麼漂亮。

人類的社會永遠替族群定下一把尺,要得到認同便要按這一把尺去跑。好學生是指要拿得多A,所以有人在A-Level拿了4A1B仍然會痛哭(雖然失了這一個A跟本對大局全無影響)、有人不拔尖是為要在AL多拿五個A……好青年要關心社會大事發表正確的意見(大部份人的意見)、對事物要遵從正確的觀點(大部份人的觀點),所以你可以見到身邊的人對李澤楷及梁洛詩產子事件發表一式一樣的主觀意見……年青偶像要有正面的形象(只是表面喇,至於要去嗑藥、打友誼波嘛,不被找到就行),要疼錫自己的歌迷(是真是假,這我倒不知道了)。

你不按這一把尺去做事,如何能夠有頭有面?如何可以說是成功?唱著一樣的歌沒壞,有問題的是唱了一些不同而又耍壞的。

不是第一次這樣談My Generation這一首歌,但我慶幸自己今天仍然會談論及歌頌這一首歌。音樂除了聲音,還具有精神、態度以及想法的。



Monterey Pop Festival, 1997

可能是第一個流行樂音樂節,也很有可能是美國流行樂迷第一次看到The Who非常破壞性的演出(還有那些Roadie,竟然跑出來拯救裝備)。不過,還未夠,Jimi Hendrix之後還會走出來放火咧。

Wednesday, August 05, 2009

媽媽發爛渣 與 末路狂花

本人從來都不喜歡看韓劇,不過這一套媽媽發爛渣,倒是看得舒服,亦越看越有點趣味。

媽媽覺得累了,她要求放假,要離家出走獨居一年,她要屬於自己的時間。這橋段本來我是不喜歡的,因為這可能會觸動我媽「認為自己最辛苦」那一根神經。當然喇!看不到?電視都有得做,做人阿媽是最辛苦喇……

但很有趣,當爸爸駕車載媽媽都新居時,媽媽把手伸出車外,然後挨著車門上的窗輕鬆地笑的時候,卻令我想起了一套我非常非常喜歡的電影。

這套電影,我還未曾看過。

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導演為列尼史葛。

我多年前在諗副學士的時候,有一課政治課,老師是電影迷兼選片工作者,他在課堂上選放了這兩節,其中包括了結局。

不顧一切、漠視世俗、常規、倫理而去追求自由,浪漫化但卻觸動人心。

電影歸電影,電視劇總不能灑脫得「教壞人」,我想媽媽還是會被一切束縛著。

我一定會看回整套末路狂花的。

Tuesday, August 04, 2009

我...放榜

中五放榜。

我還記得中五放榜時發生過甚麼事。

但我不記得那時候的感覺,日子實在已經太遙遠了。

14分,剛好夠分?同校有人14分升得到原校,不過我還是被踢走了。

一個人四處找學校。說是四處找,其實不過是兩間而已。先到樓下那一間嘗試跟容祖兒做校友,理科收滿了,然後便到了上官。

說實話,我真的沒有計劃過,升不回原校的話應做那種部署。

不是我有十足把握升回原校(當然,我本來校內成績挺好的,做了一個假象),也不是我沒想過我升不回原校(但當然喇,想得也不多),只是我沒有想過升不回原校的話要幹啥而已。

當時在路上的心情?不沉重也不緊張,好像還有一點亢奮,你知道嗎?在中五以前我跟本沒啥幹過一些稍稍重要的事。回校(然後是一天最重要的半小時……抄功課),上課(但不聽書),小息去打籃球/踢,午飯後去打籃球/踢波,上課(但不聽書),放學去打籃球/踢波/打乒乓波/看有線體育台/YMC台。

成績差極有譜,跟本不用擔心(反正我又沒有要力爭上游的鬥心,拿高分當然開心,但我有更多其他事去令自己開心)。

中五放榜,總算有點不一樣的經驗。當然我事前沒有任何計劃,但事發時我既不緊張也不擔心,返正選擇不多,跟容祖兒做不成校友之後,我便選了上官,如上官不行便會去粉官,我媽好像打電話來叫我去田家炳一試,但這一家成績太好了一點了吧?

上官,等,面試。這個面試對本人來說太容易了吧,連被問過甚麼問題我都記不起來了。但我很記得我是第二個面試,之後Miss Yeung跟我說甚麼倒是容易,大概是說我校內成績很不錯,語文及操行亦好,面試時談吐亦不錯,所以決定收我。

哈哈,我每一次都說,一想起這一段話,然後想起自己在Miss Yeung的中化語不停破壞秩序、不聽書,考試力爭全級尾四(當然,AL時是全級最好grade喇……)……

會考生需要勉勵的嗎?我不知道。我只認為,一個三九唔識七的人/明星/高官說甚麼有誰去管,要管,都是管自己的目標人物有沒有關心自己吧?人年紀大了,就不理解年輕人的想法,即使自己年輕過……人都是自我中心的,只認為其他人應該像自己一樣想法而已,那懂得去理解别人?

要說的都說完了。

這一首歌,以前YMC每年「陪你放榜」都會播的。

Sunday, August 02, 2009

想擁抱你 - Mr.Children



recorded quite long ago...

I know some mr.children fans regard this piece as "boring"...yes, it's got a slow pace. It's just another love song. But it's not boring...the twist of verse and chorus is good...and it got layers...everything is getting developed well, it goes up and up.

The ending is great, generate a nice tension and release it well....

Why do you thing it's boring??

Please please please, just try not to focus only to the melody...

Sunday, July 26, 2009

太閤立志傳、沖田總司、幕末維新、搖滾樂

一切都從戰國開始,哈哈。

很多年前,光榮有一個在任天堂紅白機推出的遊戲,名為太閤立志傳。本人從這個遊戲開始,慢慢地接觸不同的戰國歷史事件。

談起來,這遊戲也不知玩了多少遍,起初連一夜城的情節都不懂觸發,還記得第一次完成情節看到秀吉與小六站在山頭上看著墨俁城,當年的超任的畫面當然不可能漂亮得到那裡,可那股偉大磅礡的氣勢卻絕不輸現在的遊戲。

當你開始看戰國歷史,加上太閤立志傳後期越發加重劍豪的情節,慢慢地便會接觸到宮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柳生石舟齋、上泉伊勢守等人的故事。

不巧,有一天不知為啥,重看了「反斗劍神」的漫畫,在故事尾段看到了一個名為沖田總司的不知名劍豪。那時候本人對戰國或以前的劍豪的名字,不知其人都總曾聽過一二,而這個名字卻是完全的陌生。而且,漫畫中,那個為了活到可以看美眉穿比堅尼的年代,單憑生存意志就死了老不死的宮本武藏,對這一名沖田總司有著極高的評價。翻看資料,便知此人跟「浪客劍心」內的齋藤一是一伙的,之後越看越多……越看越多……

新選組,之後是幕末。

本人對日本潮流文化認識不深,歷史文化也不過是一個初級喜好者。有時候想,人們或許會問,為甚麼會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先說本來對我國歷史,也是一名初級喜好者,三國的歷史也跟很多人一樣,從演義到認識正史,很多資料也是記得挺深刻的。但對於日本幕末雖然礙於環境資訊所限而一直只能作為一個初級喜好者,但心中那一種近乎迷戀的心態卻是其他歷史所未及。

一方面,當然是幕末那一種獨有的陰暗與魅力。那麼,另一方面?

有一個英文字,Exotic,翻過來中文是「異國情調」。有時候人就是會對一些不存在於自己的社會體制、文化背景、價值觀的東西感到異常有興趣。因為它不同、它刺激、它難以預測,擁有異國情調的東西都是有一種異常的魅力,因為它需要你去追尋,需要你去理解,需要你去探索。

一個好的例子,就是在「西方世界」的「東方熱」、「中國熱」。

另一個例子,就是在早期搖滾的時間,美國白人小孩及青少年都喜歡熱情澎湃、充滿性意味及自由奔放的黑人音樂。白人的音樂是遵規道矩的,安守本份不能過火。白人小孩都被禁止接觸黑人音樂,但那是越禁越不能止,白人小孩甚至開始玩起黑人音樂來了……那種不受權威白人社會規條管束,不存在於白人小孩正常生活的熱情,充滿了異國情調,而這就是為何黑人音樂對白人小孩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很有趣,在香港,異國情調之風卻彷似永遠刮不起來。它們可能受小眾所推崇、所喜愛,但他們永遠不會在人們之間傳染及推展起來,以或是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Hip Hop?香港從來沒有Hip Hop潮流,只有「穿Hip Hop」潮流而已)。有時候我想,到底是因為普遍香港人慣於「即食」,他們懶於去理解、追尋以及探索一樣他們未見過的東西,安於接受權威媒體所授與的潮流文化;「拜金主義」而沒閒工夫去管一樣不能用來開飯的東西,還是安份守己得過了得,甘於成為權威媒體下的一個個木偶?

誰知答案會不會是:「三樣皆是」。

夜貓子

本人是夜鬼,說得文雅一點,可叫作「夜貓子」。

有些人永遠不會明白,夜晚才能提供夜貓子們所需要的生活空間。因為夜貓子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比較自我。

說成是反叛,我又認為是有一點言重了。如果以本人作例子,我喜歡夜晚比白天要多很多的原因是,我在晚上才擁有自己。

白天的時候,我們會迫不得以地跟其他人說話,按其他人的要求去作出行動,想的說的,是跟別人溝通、替別人思想。這是自私自利的本人所不喜歡的。我想跟自己說話,我想自己所要想的,我是屬於我自己的。

我,我,我,我……

人生不應該是只有「我」,但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說也應該是圍繞著「我」吧?

因為我在白天有太多「他」,所以我才更珍惜這一個晚上的「我」。

夜貓子,也不一定是因為要玩通宵吧?

Friday, July 24, 2009

A quick one while he's away

音樂口味各人不同,要知道大家的口味是否接近,有時候很複雜,但我卻找到一個你能夠跟我對口味的方法。

如果你認為The Who在A quick one while he's away,以下的Rock'n'roll circus的版本又好,Live At Leeds的版本又好,「不太好聽」或「平平無奇」,那麼你的口味跟本人應該是對不上號的。

The Who最顛峰時候的作品,都令人有一種耳不暇給的感覺,而最令人驚異的是,無論Pete、John還是Keith,每每他們在高速狂飆的段落,都不是solo的時間!先不論全曲Keith Moon大部份時間都在打不同的東西、一大堆roll……任何時間,三件樂器都是在互相配合,留意一下誰在打beat的、誰人在頂上玩花臣的話,這四個人實在是晃似合而為一。很多人都說,如果Keith Moon不是在The Who,他會是一個很差的鼓手,因為他很多時候都「不中」,很多時侯他沒有操控著表演的節奏……對,很多時都是這樣子。但這一個鼓手,所打出來的一切,卻一直在演繹著歌曲,按著走勢打出充滿旋律感的東西。

因為有John Entwistle、Pete Townshend以及Keith Moon,這三個人在演奏風格上能夠互相支持,使三個人都可以全力狂飆著自己的,跟本不用等solo時才來威一段然後又沉寂下來,又或是一曲只有一兩個聽起來比較威猛。

四個人少一個樂隊的發展也會是完全不同。四個人獨立來看都是非凡,而四個人走在一起威力更加是倍增了起來。(不同於像Cream那種Super Group,樂手的風格都是成形了之後一起jam,The Who是那種相識於微時然後一起發展及發跡的)

這就是為何,The Who是模仿不來的。

看,即使不計intro的acappella,連vocal大家都是各有分工。The Who隊員的關係可能表面上不如別的樂隊看起來和諧,但四個人在音樂上實在是合而為一了。

Thursday, July 09, 2009

imi Hendrix, Janis Joplin, Jim Morrison, Kurt Cobain, Brian Jones, Robert Johnson

竟然原此,我竟然是厭世囝。

那只不過是本人自細被訓練出來的心理防衛機制吧了:讚與罵都當作沒聽見,一切仍按自己的判斷及理性思維去作下一步。

你看?不平衡的環境長大下,孩子的心理便有不平衡,偏向某一個極端,慎之!戒之。

是日講起,本人仲有兩個月就不再廿七歲了。

不再是搖滾樂巨星的熱門早逝年紀。

Saturday, June 27, 2009

I'm everyday people



Sly & the family stone.

1969的作品,內容說的是平等。Sly & the family stone本身就是一支擁有不同性別及膚色的樂隊。當中Bass手Larry Graham的名聲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吧?他是Slapping這一種演奏技巧的分明著(也可能是Poping的分明者)?據說這一首Everyday People是他第一次把Slapping用在演奏上的作品。

從此,Slapping成了Bass手必需要學會的一種技巧,不然你怎樣去學Flea?

等等,你沒學習過結他(甚至不知片中那一個人是Larry Graham?連那一支是Bass都不知道?),不知啥是Slapping?

讓Flea來告訴你好了。

Tuesday, June 23, 2009

Lin dor g gor



那些獨白是誰的主意?露骨肉麻當有趣,請推出去斬。

謝安琪的歌我實在聽得不多,尤其是她真的當紅起來以前那一些。不過先有囍帖街,及後就有這一首年度之歌,也是我很喜歡的主流大路作品。

或許這就是黃偉文喜歡的手法,一些頗為淺白的暗喻。相比起囍帖街,年度之歌來得更淺白,副歌中歌詞配旋律的威力也端得是直接得不輸氣勢。不過全曲填起來倒有一點不太穩定,個別位置頗失美感,畢竟我們天天都在說廣府話,這一點瑕疵也就難以詐看不見了。

「誰又妄想一曲一世,讓人忠心到底。」

忠心一直都受人歌頌,然而實戰起上來,我們並非要對方是一個忠心的人,要的是對方對自己忠心而已。不是嗎?對方真的忠心的話,他/她跟本不可能放下上一個/再上一個/再再上一個……

如果所有人都一曲一世,這世界喜劇大何減半,其餘全在演悲劇了。

無論在任何關係上,忠心亦只不過是引發悲劇的工具而已。

Monday, June 22, 2009

Transformer 2 - dig on Michael Bay

So we are all waiting for Transformer 2... no, I don't. and so as
Short Shing. The reason is simple - the first one is a weak one. You
can simply see why Michael Bay, the director, has been critizinf for
providing shallow script which is full of bug holes.

I'm not trying to be a pretentious-movie-geek-think-he-has-taste-who-
loves-art-movies-and-gives-shits-to-blockbusters. Instead, I have to
tell you I'm always a commercial-tasted-shit-knowing bloke. With an
Iggy Pop recalling face(as least I think so), MB doesn't give you any
punk rock. He is stadium rock, hair metal with a taste of glam... so
he is big budget guy... so I've watched his movies quite a bit.

Me on MB, bad boys is good, the rock is great, armmagedon is sweet.
The point is, MB can also shit you Pearl Habour. When it comes to
commercial action movies, you can still make it lovable...you guys all
love Titanic deep from your little heart, dun you? it's really a good
action movie, exciting, fighting, people saved, people died people
killed... thought it sucks as a love story, shallow and empty.

So it's not about commercial vs art. just the first transfomer is
weak. when an action movie is good enough, you can be long live as
Terminator 2, Alien 2 or Saving Private Ryan. You dun give awkward
twist, you dun lose rhythm, you dun out of focus, you dun bring the
audience running around without giving any clues.

But, I still think I'll go and get it....I love visual effect so
much....

Sent from my iPhone

星期六晚



那個年頭又自認喜愛英倫音樂的人,沒有多少個能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對Suede沒有半點情結。

喜歡Suede的人,無論你如何高唱Suede或Dog man star才是最佳,卻沒有多少個能說自己對Saturday Night沒有一點感覺吧。

Intro、Verse fill,樂隊選擇Richard Oakes,不見得只是為了他的年青美貌吧?縱使是一首vocal centric的作品,背後樂器們一樣為那淡淡的空虛感抹上一層優美的冷感,演奏不技術,卻是運用音樂語言的技術。

Oh Whatever makes her happy? On a Saturday...

We'll go where people go and let go...

星期六,她很高興。

為何高興?因為這是星期六晚。

她心底裡真的高興嗎?

Sunday, May 31, 2009

看大埔足球會 — 誰願給本地球員一個機會?

剛從旺角場回家,新界地產和富大埔在一場戰情緊湊的比賽中以早段的一個十二碼1-0僅勝踢法勇悍的四海,繼上一季後再一次晉身足總杯決賽,挑戰升班以來的第一個球會錦標。

在羅傑承再次入主南華以前,香港足運已經沉寂了好一陣子。好一段時間,不是晨曦,就是愉園,比賽的競爭性下降了不來。及後傑志及南華先後注入資金,成為近年爭雄的主要兩隊。發展到今季,卻不難發現,錢花得多還花得多,花錢的數量跟球隊的表現卻又不見得成正比。錢花得多,球員質素較佳,但球隊的表演卻又是另一碼子的事。

大埔升班的時候球隊正選的十一人俱為本華將。在甲組稍有點名氣的可能就只有蘇來強,其餘曾經在流浪或港青增取了一點知名度的球員如郭詠燊、呂志興等幾季以來都早已被大部份人遺忘。這一隊默默無名的降班膽除了在處子演出以0-1僅敗於流浪以後,分別大敗兩場0-6及1-6。除了一名只在乙組令人聞風喪膽的安基斯以外,大埔本來並沒有洋將。但兩場大敗以後,本來班費只有150萬的球隊急急加碼,引用了三名巴西外援。除了施雲奴在效力半季被辭退以外,祖利亞及祖爾用表現證明了二人在本地球壇絕對是質高外援,比很多千萬大軍所引入的所謂有名氣外援發揮得更穩定。

首季在並不驚險的情況下護級成功,當中更打出了一些反勝強隊的代表作。第二季大埔在約400萬班費之下,人腳變動不大下(除了汰弱留強外、新加入國援葉佳及巴西中鋒拉菲爾),球隊表現持續進步,聯賽取得第三名,足總杯又殺入了決賽。想想看,只不過是第二年,由第一季11名顯得弱不禁風的華將,只不過加入了四名外援,球隊的成績卻比那些六、七百萬班費的老牌球會為佳。

今季,才不過踢了一半,在後防一夫當關的祖爾離隊,加盟中甲的廣東日之泉,而祖利亞亦漸有老化下滑的跡象。當大家都認為大埔防線將要崩潰的時候,防線固然進入了數場的調整期,但當中仍能兩度反勝八百萬班費的傑志,亦成功再度進入足協杯決賽。

除了一些新進的本地年輕華將,以及在祖爾及李康廉離隊後借入了外援中鋒卡立,三年以來,你進場看大埔的比賽,仍然是那一張又一張熟識的華人球員臉孔。李威廉及已離隊的李康廉兩兄弟先後入選港隊、蘇來強可能是唯一一個必然正選的港人中場中策劃型球員(而不是要拉去邊線或推前輔鋒)、郭詠燊在右閘水準甚至比李志豪、利偉倫等港隊右閘還要穩定。其他一班升班時不被看好的華將,來到今天面對外援林立的球隊,除了有力一拼,甚至還可以被看高半線。

無論是註11出8、註9出6,班費少、正選以本地球員為多數的大埔依然持續交出表現。只要有出場機會,不見得本地球員作用及不來那些隔山買牛回來的外援。除了身體強壯一點,有一點如技術,不少外援落場所起的作用還未如本地球員。

如果大埔那一班球員只用三季時間的磨練已經可以進步到這一個水平,華將們都能穩站甲組之列。那麼,到底傑志的八百萬花到那裡去了?意義何在?晨曦外援換了又換,本季才在將士用命下搶回一個沒有將金的聯賽杯冠軍,愉園更一直在白養著一批在學踢足球的外援。如果把這些時間及金錢,花在青訓上、或改善球員待遇之上,同時給有能力的本地球員一個機會,其實也不見得成績會不如把錢花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外援身上吧?(最嘔心的是,有時候某些外援只是本地球員身價,只因身材好一點會當了正選而又交不到貨)

Sunday, May 24, 2009

詩?

被奉為詩人的歌手很多,而事實所謂歌詞與詩,其實也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本來就難以分割。但詩是一種被尊為文學形式的東西,既然成為自以為藝術者的人拿來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東西,自不然不能太低俗。

因此,歌詞要寫得美而饒富深意的,才有被稱詩的資格。

這又正是我最不解的。到底歌詞要寫到那一個深度、富有那一種美感,才能夠被稱為詩?如果那是沒有客觀標準的話,那就即是只是一種「眾人的共識」。而這正是本人最不鳥的東西。沒有客觀的標準,那麼「如詩一般」的這一種讚美,就只會淪為工具而已。往自己臉上貼金、把它成為推銷工具、讓不懂的人用來裝懂……凡此種種。

歌詞有甚麼好處,你便跟我說它好在哪兒。「像詩……」,本人學養低,聽不懂。

Monday, May 18, 2009

再再看大逃殺

不像20世紀少年那樣,打正旗號地表明了是由T.Rex的20th century boy為題而來的故事,但大逃殺的故事內同樣明確指出了,這一場逃,是來自「大波士」 — 或「工人皇帝」— Bruce Stringsteen的一首「Born To Run」。

其中一節,主角七原秋也甚至替大家獨白出了Born To Run的一段歌詞。

Born To Run,要說的就是跟Wendy一起逃出新澤西的故事(也可見台灣把Born To Run譯成「天生勞碌命」是多麼胡來,「工人皇帝」的歌不一定就是要大談「勞碌」吧?)。

另一方面,故事的背景,亦即是那個未來的日本,當川田向七原他們分析著這一個自己身處的國家,媽的,這個分明是「1984」的背景。縱然,大逃殺的故事是在一個大型世界觀內的一少部份,未如「1984」那般宏大。但當中每每提及的反叛、抗拒,卻分明是攝取了「1984」內最「搖滾」的部份。對,我真的認為「1984」是很搖滾的一部小說。

「1984」與「Brave New World」(美好新世界)及「We」(我們)是三部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可惜,本人還未看過最早的一部「我們」,但單輪「1984」與「Brave New World」,「1984」則讓人更感受到反叛的精神。

不過,大逃殺除了微觀視角以外,娛樂化取向,當然就狠狠地把小說跟反烏托邦中抽離。(畢竟我們只看到那個可憎的世界的一小部份而已)而那種各式人物、奇能異士(首推三村信史及杉村弘樹),陸續出場互相交手及奇特殘忍的死法,就能至看到跟「甲賀忍法帖」那個類別要靠攏一點。

聽Bruce Springsteen的歌有時真的很辛苦,每次聽Jungleland,強烈的無力感便會悠然而生……我說波士啊!如此強行用力撫慰本人的心靈,本人就算唔辛苦都會突然覺得自己好辛苦的……

Sunday, May 17, 2009

又再看大逃殺

電影版跟小說的最不同之處,是在於川田章吾及桐山和雄,由本來的「真的是同班同學」變成「主動要求參戰的突然插班同學」。

看起來,川田的改動是很合理的。作為上一屆勝利者,川田對政府懷恨繼而開始暗地裡作出各種反政府行為是非常的合理,雖說他在事後找出破解頸圈秘密的方法不能說成怪事,但作為觀眾總會覺得有一點欠缺說服力,而得勝者川田欠運地再次被抽中參戰,使他的秘密能夠派上用場,聽起來亦有種隨手牽合。不過,其實也不見得他主運參戰卻又非為殺戮,只為尋找慶子笑容之謎,說服力何在……因此川田由同班同學改為主動參戰的插班生,感覺倒是來自殺人王桐山和雄被安排為插班生而作為協調。

桐山和雄是一個很奇特的角色。他是那種做那種事都冇所謂的人,最後擲公字決定投入遊戲,然後可以絲毫不帶情感地殘殺每一個人。一個本來沒有嗜血傾向突然全無原因地投入殺戮(相比起來,其他投入遊戲的人,如相馬光子,都有一種求生而殺的味道,惟有桐山,是有一種殺不殺也可,但既然選了殺人便做到底的詭異)的人,到底是欠了信服力。

但如果他是一個本來不在班上,卻主動要求加入的人,那麼他本來就是心理變態性好殺戮則變得可以預期,比較不難想像這個人一開始便會大開殺戒。

但亦因此,遊戲的張力就有一點破損了。遊戲開始初期,同學們心中有的就是一種猜疑,到底有沒有人會投入遊戲展開殺戮?大部份的同學其實都是處於中間派,大部人心裡都是害怕及猜疑,這才是日下友美子及北原雪子以為大家其實只是因為害怕及猜疑而防衛殺人,最後選擇相信同班的同學們。

「喂喂,你們忘了有兩個主動參加入來進行殺戮的人嗎?」

或許電影版內的友美子及雪子真的有點笨吧。

杉村弘樹則是一個很不錯的角色,事實上跟「第三之男」三村信史一樣,在電影版內他們的形象都變得失了一點強悍,但在小說裡一直看下去,則會有一種「這班十五歲少年實在太強了一點吧」的感覺。跟七原秋也一樣,這三個男人之間即使除去運動神經以外,三人的互相信任也是有一種浪漫化的光輝。三個人之間沒有猜疑,亦一直在想如果能跟其餘兩人合流則有可能找到逃走方法的想法。

其中「第三之男」(這個外號真的很有趣)更有是強得有點令人害怕。電影只揭露出這人是電腦神童的一面,但小說中這個「籃球界中的天才控球後衛」更是知識、格鬥能力、心思俱為班中一流的「完壁之男」。如果這個人投入游戲,跟本是從一開始找到電腦之後,可以直接登入電腦系統再引爆所有人的頸圈,便可立即勝出。

當然,如果沒有七原的話,三村會跟川田共同行動的可能性也不高,但如果三村跟川田真的能夠合流,在此之前已經能夠成功得知頸圈內有咪高風的話,也可能會有另一種逃走方法也說不定。(其實一直說無路可逃,問題也是在於頸圈而已,川田那個突然爆出來的頸圈破解法,說實話也有一點令人感到作者好像馬虎了一點)另一方面,如果跟「第三之男」合流的人是另一個更有能力的人,也許一切也會不同。但這又是「信任」引發的問題。三村的伙伴是瀨戶豐,二人是感情很好的朋友,三村能夠信任其他人嗎?除了七原或杉村,恐怕也沒有了吧。

相比在電影中好像比較突顯出人生的脆弱,小說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似乎是一個更大的課題。

Saturday, May 16, 2009

再看大逃殺(不喜忽入)

Battle Royale。

在看的是原著小說。不清楚漫畫版的改造,所以也不知道電影版的改動到底是否有參照漫畫。

倒想一談的,不是改動。

我想任誰都記得,電影版中,有兩個女孩在山頭拿著大聲公嘗試號召同學們一起合力想辦法反抗,然後閃電俾桐山和雄以機關槍掃射殺死,更讓二人的臨死前的哀號及呻吟用大聲公傳出去。

這兩個女孩在小說中,卻令本人印像頗深刻。

「真笨!」這是很容易出現的一個想法。畢竟在電影,二人就只被交待了死亡的慘況,如果從電影版去看,北原雪子及日下友美子,除了笨,始乎再沒有甚麼了,她們的死只交待了在遊戲中想直接召集眾同學們是不可能的。

小說中,她們有同一作用,但她們這個想法,其實在主角七原秋也剛出發時已經想過,亦因被赤松義生(拿弓弩的肥仔)狙擊及看到天堂真弓的死,而否定了可行性。

在小說中,友美子及雪子卻可能是最美麗的兩個角色。當遊戲進入了一定時間,她們在聽到了槍聲,聽到了廣播,都能夠肯定除了是自我放棄而自殺的人以外,很可能有人已經開始殺戮了。辦法?遊戲的規則一層疊一層,形成了基本上是互相不殺戮便會一齊掛掉的情況,加上勝利者可以生存的情況下,放手一搏還可能是最佳的做法。

你又如何可以信任別人,他放棄了放手一搏這種做法?

只要同學當中,沒有天性愛好殺人的人,能夠召集所有人一起,一起排除互相害怕被襲而先下手為強,這便有可能使大家從因為猜疑而先出手的殺戮陷阱中走出來。

友美子及雪子在小說中,有詳細的描述她們為可有此這想法。而這想法惟一成功的可能,是人性本來都是善良的,或起碼,同班同學都是善良。與其說笨(雖然都有點笨,起碼像本人一樣,喜歡對身邊的人的性格及想法稍稍想一下的人,都不會這樣做了),這反而是一種把事情浪漫化的天真。但這是很美麗的,明知機會低微而吃虧的只會是自己,友美子及雪子卻選擇以行動去相信每一個同班同學。

這是人性光輝美好一面的體現。

不過當然,她們沒說兩句就掛了。

另外,二人的一段友情的描述也很有趣。本人一向對女性之間的友情感到不能理解。就像在小說中,友美子與雪子同時都喜歡七原,但有趣的是,兩人之間的對話及舉動,實在有一點曖昧,如果二人不說出七原出來,還以為她們是同性戀的一對……這種時時刻刻都向朋友「表白」的做法,女孩子做起來都有點「基」……男孩子的話……我常常想,到底友情發展去到某一個地步,「互相從不計較、互相容許對方可以對自己差一點」,是否真的不如「下下都要求對方顯示自己是他與眾不同的朋友」重要一點?

不過,要談印象深刻的,當數桐出下手,小說比電影來的更悽慘了。小說中的武器要多很多,電影為製造喜感及不讓殺戮來得太輕易,武器都被弱化,在小說中大家抽到的東西都有一定攻擊性,而各人的死法,加上作者的筆法,亦要比電影來得血腥殘忍。

但友美子及雪子的死,可能要比電影輕鬆一點。電影中兩個女孩被機槍掃射,倒地以後還要再被掃射多兩下,身上都變了蜜蜂的巢了。

小說中,友美子很快被射倒,不能動彈,而雪子在腹部中槍以後,仍然能活動,她盡最後一口氣爬向友美子,二人在死前互說完最後一段話,然後雪子在失去意識前,看著友美子的太陽穴被多打了一個洞出來。(一個洞,總比十幾個洞好,也更俾比那些射去了一半、削開了兩邊的來得輕鬆一點)

天!這對雪子來說,太悽慘了吧……當然,雪子最後也有同樣的待遇,但相比起那些被鐮刀插入腦袋,頭部被槍打去了一塊的殘忍,雪子死前看到的畫面,卻是一種絕對無力反抗低處未算低的重擊。(畢竟洋二被打開腦袋時,他的戀人好美即使是崩潰,那也只是一擊而來,但雪子看到了最差的事發生了後,還要再看多一下更慘的二連擊……說真的,桐山和雄為何不省下那兩顆子彈?)

實在是想起也有點不寒而慄。

Friday, May 15, 2009

To be a rock and not roll

Funny, just watched someone else blog, and I think, oh, you still can
have so many feelings to your personal life. I don't. just not I tried
not to write anything personal here, but I don't have anything about
myself to say here. Aging process, that means, you're old. you have
seen too much to make yourself important. it's hard to live life with
that. damn, sounds like "dazed and confused"..

Zeppelin is great :D

Sent from my iPhone

Tuesday, April 28, 2009

我的1997 及 我的1997和2007



本人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間大概是1996,這是一首1992年的,MV入面的艾敬是23歲,她剛比本人年長一個生肖。

很可愛的一首歌。無論你會否認為歌詞顯得有一點幼稚,但一個23歲一直在家鄉長大的女孩,有著這一種天真的想法不見得就是愚蠢。主歌內那些有關音樂老師是爸爸、媽媽唱平劇、我來自瀋陽等等,都是艾敬的真正故事。

不知道艾敬是否真的這樣嚮往香港(側聞她現在避談香港的那個他,頗有一種此地無銀的味道),但她不也為當年很多國內青少年對謎樣的香港的想法唱了出來嗎?

聲音無甚修飾,臉龐淡掃蛾眉,編曲簡單直接,全都很漂亮,漂亮到不行。



回歸十年。

歌曲則已經十五年了。當年清新的23歲艾敬已為38歲的人婦,不再是那個來自瀋陽的小女孩,而是長居美國文化中心的紐約一直在文化圈工作。歌手的成熟韻味都出來了,歌曲電氣化起來,土氣換成了時尚感,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

要投訴的是,這真的太重旅發局的推廣香港歌曲味道。撤去了清新的土氣,歌曲仍然正面是可以的。但圓夢背後,到底是否一切仍然如夢似幻?香港可能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但到底是否真的如23歲小女孩想像中一切俱為魔法搬神奇?八佰伴、紅磡體育館如你想像中一般嗎?似乎太表面了一點呢。如果可以實際一點地說出當年的夢是天真的,但香港沒有令人失望,不悔當年的期盼,我想這麼一來說服力會比較大一點吧。

38歲的艾敬,漂亮依然。

Sunday, April 26, 2009

我的音樂口味(二) - 原真搖滾

本人的老闆上星期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何你會喜歡上那些自六十年代以來的「原真搖滾」("Authentic Rock")?是因為受到了父母或親戚的影響嗎?

我想了半分鐘才回答,但答案依然很遜。「我也不知道有甚麼原因,但我可以肯定沒有受我認識的人所影響」。當然了,我身邊跟本沒有人聽這些六、七十年代的搖滾樂。

實不相暪,本人是一個不太容易受人影響的人。(其他說法是多疑、自我中心、自大、自以為是……)

我記得我曾經說過,本人喜歡那一些年華已經老去的音樂,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伴我成長的音樂主要是九十年代中期的Britpop,即是那個把「英倫偉大音樂傳統」翻新最推出古老當時興的時間。那麼,我會喜歡上那些給予Britpop無限養份(這字眼很袁智聰)的「原真搖滾」,就不見得會是一件怪事了吧。

「原真」是一個很高尚的字眼。當一個人將那一段時間的搖滾,標籤為「原真」,以乎已經給予了一份音樂以外的認同。除了這一個話題,我也跟老闆談過,當你明白那些音樂的歷史背景,你就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及欣賞那些音樂,讓你從另一個層次去體會那些音樂的精神。本人始終很喜歡用這一個比喻:單單純粹用聽的去享受音樂,像跟她造愛。跟一個你完全沒有情感毫不了解的人造愛,當然也挺爽的,但就沒有所謂的靈慾一致了。就像叫雞,用錢去買服務來滿足你的性需要;用錢去買些音樂來滿足你官能上的需要……不過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叫雞唔俾錢」,非法下載了就算。叫雞沒關係,不過這跟「愛」就有一點距離了。

那個年頭跟現在不同。現在的資訊科技太發達,唱片工業跟以往已經改變了很多,一張唱片的成功包含了很多巿場、銷售的技巧。就像跟電影、電視劇、廣告的連繫,現在的資訊已經把人們跟音樂的關係改變了。人類惰性在資訊的催人下使巿場的吃泡泡糖態度變成大多數,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為尋找自己喜歡的音樂去努力,流行樂已經會排山倒海地推像你的腦中,讓你認為自己愛上哪一首歌(通常都只是愛跟她搞下野而已),而你不會察覺到有問題。把這些看在眼內,怎能不會因此感到不是味兒?而前題更是,製造音樂的人,事前已經會有這一種覺悟,你早就知道巿場會如何看待你的音樂。以往音樂人容易迷失於「做音樂是為了誰」這種問題,但現在的音樂人很少有這種迷失……「自己」、「樂迷」……當你一開始就是為了巿場而做音樂,你還怎會迷失?

可能只是主觀印象,也可能有個別例子。

總之,現在我走在唱片店中,看到一排一排的唱片,總是暗暗嗅到一種充滿商業的味道。音樂背後那一種洗畫沿華、沒有菱角、千依百順的感覺,追捧的樂迷那順手捻來的泡泡糖式欣賞態度,味道濃郁得我不能詐看不見。那麼,似乎六、七十年那些比較費勁及未飽和的巿場態度,能夠用保持自我態度來闖進主流的音樂,似乎總是比較容易令我接受吧。

Monday, April 20, 2009

Special: 20th Century Boy

特別呈獻俾每一個喜歡20th century boy、Marc Bolan、T.Rex、二十世紀少年漫畫、電影既每一個人!

最重要既係,送呢首歌俾Kanna!yea!

睇早場人少少既十一點場,太爽了……仲要係自己去睇,唔駛close小池榮子時身邊總有人會發出讚嘆聲!

Kanna, kawaii ne!


20th Century Boy Bass Cover - The best bloopers are a click away

個bassline係chorus到有好大改善空間,可能會重錄。

Sunday, April 19, 2009

Hi there 2

Let's con't. So we have talked abo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big
selling artist with their image. This is apparently not only apply to
oasis. How about Bruce Springsteen?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rock music fan always chant with...authentic.
A rich band sings about being poor or being working class...gosh, sure
there will b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So they always have to
handle this issue, maybe evolve the theme of the music and image...

Talk about this recall me a story. Lester bangs, a famous rock critic/
writer, on tour with one of his favour band, the clash. The highly
acclaimed punk band ha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ir
image...righteous. Somehow, bangs witnessed one of the band member,
allows his companies, may roadies, beat a passerby. The band member
didn't join, but smile or laugh aside.

Not too bad. Not righteous either.

Going to reach Kowloon tong..29th century boys...haha, talk later.

Sent from my iPhone

Friday, April 17, 2009

Hi there

Haven't written anything for awhile... Actually I do think somehow
facebook really did takeover blogging a bit. Just talked with boss a
bit back then. Like facebook can really "push" the content to your
network...even some weaker bonded people. Like those bass playing
recording clips. I'm pretty sure much less people will ever notice I'm
learning bass guitar if I have only posted the clip here.

But sure I'll leave some serious writing here. The problem is now I
have much less serious talk... The most serious thinking of me now is
about my job. And something more serious and important than job is
confidential.

Let's talk a bit about music infustry now. My boss noticed I'm fan of
oasis and he told me he watched an interview of Noel on tv.

Ok, It's about they are banned from mainland. We talked a bit on oasis
image. Oasis has been a working class band. But they are apparently
too rich to speak for the working class now. Their music evolved a
bit. But image and talk are still working class vibe. So it's not too
difficult to see there is sort of a contradiction there.

Reached fanling, talk later =D

Sent from my iPhone

Sunday, March 29, 2009

You know you mean the world to me

Everybody nice to meet you, we are NiNa.

一張本人差點兒就因慳家而沒有買下的唱片(畢竟本人自幼家貧,是不折不扣的窮L)。可幸認識了一班到日本比糖尿病人上廁所還要頻密的朋友,這一張NiNa是托盧覓雪(咁,當然唔係拍內衣少女果個啦)買回來的,僅此致謝。

有關NiNa,要介紹實在有點累人,大概是:主音之一是Judy And Mary主音YUKI,當年27歲,據是NiNa的取名就是2、7這兩個數字的發音。另一位女主音是Kate Pierson,其實Kate在本blog也不是第一次提及,縱使未必有甚麼「史上最強」、「70年代最佳」那類的頭銜,Kate來自的樂團是七十年代開始活躍的The B-52's。有關The B-52's最傳頌的故事,當然是離開了Beatles後嗑藥嗑過了頭的John Lennon在觀看過他們的Live之後,重新投入音樂創作(Lennon曾經說過,New wave年代的音樂是他經歷過的音樂潮流中最美好的一個)。Kate Pierson的長青不老聲線,更曾經與其他巨星如Iggy Pop、R.E.M.合作過。

結他手兼主將是佐久間正英,另一名結他手島武實同為The Plastics的成員。The Plastics為New Wave年代曾經打入美國巿場的一隊日本樂隊,當時據說The B-52's同時也是他們的樂迷,替他們打通了一條到美國之路。佐久間正英除了是JAM的監製,同時也發掘了另一隊日本樂迷一定很熟識的樂隊Glay(另一點關係,YUKI跟Glay的JIRO在高校已經認識)。

把鼓手略過,但Bass手則是不得不提,Mick Karn,是new wave年代的大人物,Japan的Bass手。

大概就是一隊集七八十年代的new wave群英的Supergroup。其實本來不希望寫太多資料,但一開始寫了數句又收不了筆……

要說的跟本不是這個嘛!



是一首很有活力的作品。但很抱歉的是,無論本人如何努力,每次播放這一首歌的時候,都感到這是一首令人憂傷的作品,而它很適合現在心情很差的在下用作抒發之用。

Nobody knows why we forget we have love inside of us, baby.

Nobody knows why we forget...耳朵聽到這裡便失去了接收能力。對嗎?我們都喜歡自我投射,對號入座。音樂本質就是如此,是自我心靈的一種體驗,因人而異,沒有標準。就又怎知道同一個音樂對不同的腦袋有著同一種刺激呢?

很有趣,這個演出當然也是Music station慣常手法,樂器手都是在扮彈的。不知Mick Karn是否抽不了空上節目,找了一位妙齡少女代打,先不說那支低音結他不是Mick常用的Fletless,基本上代打的話,一時三刻怎能學得會呢?不,到底她本身是不是樂器手呢?……不過,既然大家本來就不太介意主音身後的樂器手(即使在意,也只是看臉而已,誰去理他是否在彈),又有誰會在意呢?

What do you want to be?

Somehow I think I'd love to live in a lazy slow pace town or country
side or suburban so that I could enjoy every second of my life. Yeah,
I really think so. I guess so. But, unfortunately, I have just
discovered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trying to run off everyone in front
of me in the street. I,m the one who have the desire to push away any
slow walking person block my fuching way. "it isn't it ironic? Don't
you think?", Ironic by Alanis Morissette.

So this is it. We want to be what we want to be which we could never
be. It just like David Beckham or Steven Gerrard want to be a Paul
Gascoigne. Dammit. Stevie G should listen to Zizou...be a Claude
Makelele. =)

Start this in fanling platform and I have just gone past tai po, seems
I can still write fast with the iPhone. Haha, new toy rules!

Sent from my iPhone

First blog from iPhone

> So this is the very first blog from iPhone. I am actually at home
> and sitting in front of my PC. Just to have a test. =) btw, typing
> by the iPhone keyboard seems easier than my first thought! nice
> stuff!!!
>
> Sent from my iPhone

Thursday, March 19, 2009

JUDY AND MARY 15th Anniversary Tribute Album 2009.3.18 release

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

到底應該如何去欣賞一張致敬大碟?如果只是依隨原作去彈奏,那麼這一張Tribute相信是毫無意義。很多時可在Youtube一些翻唱作品的片段中,總有人留言說「你不可能翻唱得比XXX(原唱),因為他們做得正好(did it just right),你不能做得更好」,這實在有一點難以理解,到底一首歌如何才叫「正好」?這的的確確是模糊得可以。同一個旋律,其實真的隨你做甚麼都可以,千千百百個可能性,只看到了兩三個版本便下定論實在有點早,眼界其實還是開闊一點的好。

好了,轉一轉話題,到底何謂一首「歌」?事實上,「歌」是指能夠「唱」的音樂作品。但到底「唱」的部分是否就是這音樂作品的全部?有時候我會想,你怎可能COVER 20th century boy,唱同一個旋律,卻把那個riff拿掉了,當你把一首作品的核心部份拿掉,唱得一樣甚至更好都變得不重要了。

看看大家怎麼去「唱」JAM。

01 いきものがかり ♪クラシック

最近很當紅的嗎?本人實在比較背啊……說實話,褪去了原作中的優雅感覺,換來的是重量感(尤其低音部扭得很大)。耐人尋味的是,某情度上它比本來的classic更像早期的JAM,但整個節奏部的味道都很不同,尤其五十嵐甚少有如此厚重的打法(五十嵐的打法向來都比較瀟洒,即使是比較重型或高速的作品,很少打出狠勁來)。以改編歌來說,給人一種非常保守的感覺,也許兩隊樂隊本身的風格聽起來差不遠,但事實上又確頗具不同之處。

剩下的問題只是你有多喜愛いきものがかり。



02 PUFFY ♪motto

Puffy是參與單位中本人比較熟悉的一個組合吧。以奧田民生作為背後的陀手,Puffy可以說是日本二千年前後其中最當紅的音樂單位吧?談起來,「Puffy」這一個名字是Andy Sturmer提供的。Andy Sturmer是薄有名氣的美國獨立樂隊Jellyfish的核心成員(本人曾經嘗試購買Jellyfish的大碟,但不成功),解散後來到日本發展,主要擔任監製的工作,而他亦曾替YUKI作過一首收錄於首張個人大碟中的作品Prism(全碟最柔美的一首),這也可算是JUDY AND MARY跟PUFFY的某個聯繫?(難得有半個比較熟識一點的組合,不數一數資料怎行?)

雖然大家都對Puffy的搞怪非常熟識,但說實在,Puffy好像是有挺多punk pop作品的,她們不是那些千遍一律的無聊偶像音樂,而punk pop正是JUDY AND MARY起家的一招。這一首新的motto保留了原作的爽快感覺,但同時亦加入了足夠的新特色……intro那個結他riff實在太帥了太帥了太帥了!

這一首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一首。(欠的是,Chorus那兩句「多一點愛,多一點自由」,到底是唱得不夠痛快到底呢……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



03 mihimaru GT ♪Over Drive

為.何.要.把.INTRO.的.結.他.換.掉.了.呢?

說起來,在這一種情況下,Over Drive其實頗像一把兩面刃。首先Over Drive是JAM的代表作,就是那種演唱會要拿來壓軸、一來intro全場沒半個人不尖叫的那一種代表作。問題就出於這裡,那根本不是這一首歌怎麼改才好,而是怎麼改大家都不會覺得好。

這是甚麼樣的Over Drive呀?沒有YUKI叫的「Come on!TAKUTA!」沒有TAKUYA的那個intro,還over甚麼狗屁drive(自己看多兩眼都覺得說得有點刻薄,但如果連這個只存在live,而JAM迷都必然有feel的玩意加進去,調虎離山轉移視線水到渠成不是不可能的……樂迷得多時都是熱情大於理性嘛)。除了這一個以外,也可以聽到組合很努力地把這首歌搶過來變成自己的,盡量把那捽碟的玩意兒加到作品之中。但始終這是個燙手山芋,搶是搶了,搶不搶得走,「聽過你就知」。



04 奥田民生 ♪散歩道

這一張Tribute參與名單內佈滿了很多相對年輕的偶像,又或是知名度比較低的組合。奧田民生可算是唯一一個重量級人物(年齡其實也不太大,但在日本流行樂界實在是地位超然)。

怎麼說?此曲除了旋律及歌詞,所有東西都由奧田民生老師一手包辦,包括所有的樂器演奏。老師亦沒有很別扭地勉強把原作胡改一返。編曲保有原作的某些刺點,很明明白白、輕輕鬆鬆地訴說著:「看看喇!這就是奧田民生演奏的散步道,它擁有奧田民生的元素,但它仍然是屬於JAM的。」配合老帥那和暖的笑容,這一首改編得「友誼」味十足,不費吹灰之力便有一首我舒服時你高興的改編作,大家都歡喜,頗能感到當中的事半功倍啊。

(本人不懂日語,第一次chorus之後,奧田民生老師是否改了歌詞?聽起來好像改了這一句……暫時無心做對照比較)

05 半沢武志(FreeTEMPO) ♪RADIO

挺喜愛intro的那一個riff。RADIO一曲聞說是YUKI在電台工作不遂意時,TAKUYA創作此曲來以鼓勵YUKI。配合勵志的創作用心,本來就是明快、爽脆的一曲。來到這位叫半沢武志的朋友手上,卻把它轉變得有一點慵懶、跳脫的感覺……就像一首北歐小品 — 就如早期的The Cardigans,都巿時尚感十足,很不JAM。

喜歡與否,的確是幹得挺漂亮的,是碟中對原作作出大改動的作品中數一數二的一首。

06 school food punishment ♪Brand New Wave Upper Ground

我不認識這一隊school food punishment,但也只得冒犯一下了。它把Brand New Wave Upper Ground最重要的痛快淋漓取掉了,換來了的是單調又混濁及出奇地平淡無趣的編曲。它亦嘗試了「把原作的一點小玩意留下來」,但由YUKI的無敵呼喊換成了不知是sampling還是由她們唱出再加上了厚到不能再厚的效果。噫,親愛的監製,你在幹嘛?喂,叫你啊,聽到嗎?有人嗎?

總之情況令人感到尷尬。



07 HALCALI ♪ラッキープール

總覺得有一種「很 應援團」的感覺。把本來「在希冀」的感覺變得有點兒戲,當然我很明白她們是很努力地把Luckpool變成自己的東西,但問題也就是在於她們既沒有留下一點JAM弄出來的東西,加上整首歌的味道都變了,連chours也「費事」升key,拿走了高吭感是可以,但本多很多變的LUCKYPOOL一時間變得太點平淡,即使把JAM的名字rap進了去,依然是缺了點石成金的一筆。

有小偷啊!捉賊啊!



08 SCANDAL ♪DAYDREAM

變得更重型了。但本人一直就想說,重型跟搖滾是兩碼子的事。把Distortion扭得再大,更密更快的bass,更發力地打落去鼓上,不代表更搖滾的。收起了TAKUYA很流暢的結他lead solo以及rhythm solo,換來的是有拍子的pausing,這是很簡單很簡單的作法,不能說差勁,但就把就好像弄得有點不夠看頭,只剩下重量感了。



09 木村カエラ ♪Happy?

本來就是本人在Power source大碟裡最喜歡的一首,原本是重量極強卻又非常非常可愛、充滿刺點趣味無窮的一首,不是single也沒有名氣,但好得不得了。不過,木村Kaela聽起來也挺不錯啊!沒有JAM那排山倒海斗轉星移三山五岳大海無量泰山十八盤(...)的感覺,但全曲起伏依然強烈,機關槍般有趣的擊鼓,重dance beat的chorus,加入了很不錯「prettydays」interlude,速度慢下來但氣勢仍在……少了一點鬼馬的,卻仍然是很清爽痛快的一首。

最後不忘加回原曲結尾的結他outro,木村Kaela還要像YUKI可愛地「yup」了下(本人一直以為木村是型女來的,沒關係,YUKI都很型的)……太正點了。

這一首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一首。

……?!

這一首跟Puffy的motto都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兩首。

10 中川翔子 ♪そばかす

很奇怪,把雀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個riff取走……又不是完全取走,中段也總算來了一次。原作的bass是lead來的,剔走了又沒有啥東西補上來。雀斑本來就是密度很高的一首作品,真的是純粹主音唱了算就可以嗎?很多伴奏聲響,但仍然令人感到很空洞,又不見得本來就是要令作品變得輕鬆一點,這麼一來再加重拍子也是無補於事的,始終給人一種披著「搖滾」外衣但流行在骨子裡的感覺,聽多數遍也只能記著主音(以及取自JAM的那個riff)。

大家有在旺角女人街偶見過中川翔子嗎?



11 ミドリ ♪ミュージック ファイター

這一首很有趣。差不多只是一堆噪音及主音在叫囂,堆成一首曲子。但比較有趣,dobidoba那裡,女主音可能是全碟唱得最像YUKI的一段子。如果說Music Fighter是JAM最濃厚實驗性的一首,這一個新版本實在是有點喪心病狂了。正常的dobidoba,天堂般的pre-chorus,狂亂的chorus,實在是挺亂來的。但在噪音當中,找到不少音樂元素在其中,卻又是一種樂趣,無序中其實不是完全不按牌理出牌(intro還保留了原作中的結他呢)。

問題只是,這離大眾走得太遠了。



12 大塚 愛 ♪LOVER SOUL

到底是「簡約主義」還是「極微主義」?反正只是翻譯用字不同。但有時候我們倒可以醒扒一點,在把話說給大眾聽的時候 — 例如家俬、服裝廣告,我們用比較親民的「簡約主義」;當在在扮型懶勁做型子時,則用一個聽起來比較勁的「極微主義」,聽起來會比較型子。

大塚愛把本來是一首能量強大的Rock Ballad變成只以非常簡單的鋼琴伴奏的「極微主義」式作品(我是型子),效果出奇地自然。本來我們一直在說,tribute的作品最好保留著原作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原素,而LOVER SOUL的的確確本來就是很旋律作主導的一首,即使是那些極度煽情的結他solo也是很旋律主導的。所以你未至於會覺得這一首跟本不是LOVER SOUL(除非你是結他solo蕃薯),因為核心的主旋律終歸相同,但它又竟然可以是如此不同,如此地不JAM。

LOVER SOUL本來就是一首充滿寂寞感覺的作品,用本來音色就冷冰無比的鋼琴去伴奏,加上大塚愛把歌曲的情感掌握得出奇地好(少來跟我說這曲顯示她唱功不好,本人從來不管這個),一個寂寞無比的娃娃在訴苦……好苦。

這還令人想起了一件事:如果JAM不解散的話,他們在新作品中會不會作出同樣的嘗試?前提是TAKUYA在WARP中已經很喜歡走去彈鋼琴了。說實話,我真的認為JAM有可能爆一首類似的東西出來的……如果不解散的話……JAM也曾經有過很恬靜的作品的……(嗚……)

在碟中是很突出的一首。



13 シギ ♪KYOTO

很對不起,這一首本人真的想不到有甚麼好談的。除了換了一點點音符,整個感覺都是非常忠實的一首。

我哪個時候才可到京都一遊呢?

14 スネオヘアー ♪小さな頃から

不單單是主音的問題,跟音樂人的年紀也有著關係吧,這一首「從小時候開始」比原作感覺要老成多了。一首充滿回憶感覺的作品,新作那一種清醒的感覺,比原作就更有一份含蓄及成熟的沉重。這一首給人的感覺,也同是挺像奧田民生的散步道。那種從心而發順心捻來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功力的分野吧,目標清楚,一切盡在控制之內,輕描淡寫就有一首不慍不火的改編作。



15 真心ブラザーズ ♪ドキドキ

真心ブラザーズ應該是命中注定要去守尾門的吧!嘿嘿,把一首本來像小童向的卡通片片尾曲變成了一首肥皂劇片尾曲。那種輕鬆而溫馨的感覺,也不難嗅出對音樂運用的熟練感。還有啊,喂,真心ブラザーズ的主音YOKING,就是YUKI的丈夫啊!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我又再吮發條橙

最近心情沉重,原因也不知從可說起,大概只能回應一句「諸事不順」吧。只因這種心情,謙虛的敘事者敝人除了一把貝司以外,對其他事物也暫時提不起興趣。故此,連起買新書看的興致也不知跑到那裡去,只能把己看過的書重讀。

「再吮發條橙」是發條橙原著小說作者布吉斯的再序標題,內文主要是向美國書本發行商及大導史丹利敗寇比力克擅改其著作的安排而作出還擊。

重看發條橙,有一個人在我心中揮之不去,那個人的名字叫薄田兼相,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他有一個「橙武者」的外號,原因是在大阪冬之陣時,他竟因去了遊屋(大概就是妓寨)過夜而未能緊守崗位,「橙武者」就是用來揶揄金玉其外的他中看不中用。

也許是心情不佳。發條橙在電影中,大概就是暗指政府以謙虛的敘事者—小阿歷克斯作為測試的路氏技術,控制一個人對善惡以至自身行為的選擇,把一個活生活的人變成一個發條橙,只依發條而行動,看起來甘甜多汁,然而也是中看不中用……發條橙怎會可口?

小說當然有同樣一個含意。但被美國發行商及寇比力克大導刪去了的最後一章中,卻仿似為發條橙賦與一個新意思。謙虛的敘事者小阿歷克斯說,他無法避免自己成長,他長大了,他再不以為行使超級暴力有趣,不再需要這種方法去釋放精力。他長大了,他要成家,要生孩子。但同時,他也無力可以阻止他的孩子在年青的時間去搗蛋釋放精力,以行使超級暴力及抽送小妞為樂。

人的成長、生活、生命,本來就像一個發條橙,沒有選擇,我們都被自身生物、精神層面的發展方向,以至社會空間一再焗限。

「可唔可以唔死呀?」

再一次扮哂首尾呼應。薄田兼相最後怎樣?他不能選擇不死,但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死法。他在大阪夏之陣的道明寺一戰,英勇作戰,奮不顧身,威猛非常。最終威武地戰死於陣前,只因其拼死一戰,總算洗去了污名。

甚麼才叫有選擇?怎樣才算沒有選擇?畢竟是阿歷克斯自己先選擇要去做實驗品。

Saturday, March 07, 2009

「請問貝司、貝司結他及低音結他有甚麼分別?」

這個問題看起來愚蠢,但事實很多很多人跟本不知啥是貝司。當然,低音結他是比較容易明白的一個字眼。說到底,又有多少流行樂迷會認真去了解「音樂」或所有有關的一切?

先不談功用,如果給你一張披頭四年輕時在演出的相片。我問你,那一個在彈Bass?



這個接近三選一的問題,我想如果問得足夠多人的話,100人裡答中的人應該都是30人左右,一個接近完全沒有認識的亂撞而答的數字。(三選一是因為保羅麥卡尼、約翰連儂及佐治夏里遜都會拿著一把結他在台上)

也許你認為我太多鼓吹「Bass被忽略」了的訊息。對,可能我是有一點矯揉造作起來了喇,但我認為,的的確確是如此。

承上題,其實如果你對披頭四認識得夠多,你不用懂得看那一支是Bass你都能一眼看出誰人拿者一支bass……即使把他們的臉孔遮著亦然……因為保羅麥卡尼是左手的,而佐治夏里遜及約翰連儂都是右手的。

就讓我們先從外觀去判斷那一支是低音結他。(有認識的人不用再看下去了,謝謝收看)

最容易的,其實是看弦的粗幼。低音結他的弦比結他要粗很多,結他最粗的一條(彈奏時最上一條,雖然我們喜歡叫他最低的一條,除了是因為該弦音域最低,也可能因為在彈奏的人來看他最近自己吧),大概就跟低音結他最幼的那一條差不多直徑。因此,近距離其實一看就知那一支是低音結他了。返而,低音結他頸部較長、flet之間距離較遠,倒不是一般人用肉眼可一眼看出的分别。



Yamaha為Billy Sheehan出的新signature model,暫時好像毀譽參半,但仍是本人考慮中的其中一個「下一支玩具」



Yamaha的電結他,可以清楚看到弦線的粗幼跟低音結他有別,近看對粗幼有別的感受會更強烈的,因此下一次路過任何有結他出售的店,可進去一看,應該也可以一眼看出分別

當然,有時候如果很不幸,即使是弦的粗幼也看不太清,那麼用弦數來分辨也可算是容易的方法。結他一般都是六弦。低音結他比較常見的是四弦。一般樂曲其實四弦已經很足夠低音部的使用,但五弦的低音結他其他都不難看到,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其實五弦都不算必要。一般五音的低音結他都是在最粗最低音的E弦下加一條更低音的B弦。因此五弦的低音結他一般來說就是可以彈得更低音。但事實上,這又不見得太有需要,倒是多一條弦其實對一些彈爵士樂帶來更多方便,更容易找到他們即興而來所需要的音符。比較少的五弦bass是在基本的線上加上一條更高音的C弦,但也是有的,情況其實也與為可要加B弦相約。

六弦的低音結他不常見,少於六弦的結他亦然,因為用弦數來分辨亦頗可信賴。「喂,我連弦都看不清,就更難數弦數喇!」

大哥,你可以用結他的螺絲頭來數的。如果你連這都看不清楚,那麼你跟本連整柄結他都看不清,看不清就怎能夠用外觀去分辨呢?

水暫時吹到這裡。

Sunday, March 01, 2009

音樂:好聽就得

這句說話來自N年前某男的ICQ info,說真的,才看到就不喜歡。

利益申報,我對那男本來就沒有好感,原因是我總有意無意間總覺得這個人也不喜歡我,這個人是針對我的。當然,那個時候,我在圈子內人際關係還算不錯,他也沒做得出甚麼。

言歸正傳。

我始終認為,很多不好聽的音樂,卻依舊受人愛戴及一直流傳,不是因為它「好聽」(當然,都已經叫它做「不好聽的音樂」)。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因某些原因,它們只用耳朵去聽音樂,所以便才得出了「好聽就得」這一個結論,這沒有不對,純粹個人態度,但我難免要挑剔一下:狹隘。

有更多人,除了耳朵以外,更用了其他東西去欣賞音樂。像很多古典樂及爵士樂愛好者,便很常會用腦袋去聽音樂。那能不用腦?當你要去觸碰音樂中的曲式、結構、層次,那麼用腦袋去聽便是必然的。當然,雖然貝多芬用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分析及整合出一支曲子,當中的匠心獨運你不必去照單全收,大可以一句「好聽就得」,然後跟人說你很喜歡貝多芬的作品,這也是各取所需,悉隨專便。

當然,你還可用你對感情的觸角去聽音樂,也可以用你的生活去聽音樂。如果你說你認為蘇永康聲線及唱功比謝安琪好更多,但他的囍帖街版本卻及不上謝安琪,那麼我想你是會用感情觸角去聽音樂的人。

很多時侯,好聽都未得。

更多時侯,不好聽都得!我說啊,如果大部份人的音樂哲學也是「好聽就得」,那麼即使Kurt Cobain再「有型」,Nirvana也難有今天的地位。

話說回來,我認為好聽就得男針對本人的原因?我懷疑是那人以為我要跟他「爭女」。

白痴,我才沒有他那麼笨。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Oasis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請先放下一切對Oasis的成見。

請先收起一切對Oasis的偏愛。

本人今天在地鐵站歸家的路上,一直在反覆聽著Don't look back in anger,當有一次播到chorus的時候,突然全身感到毛管棟起來。

我的腦海內空無一物,但我知道我感覺到的是甚麼。

或許,Oasis對推動流行音樂的發展,並沒有甚麼建樹,即使他們使Britpop Movement成為一個全球皆知卻不知其然的名詞,使成功使英倫結他流行音樂重新主道流行樂。無論如何,近年唯一一隊令人以為as big as Beatles的,就只有Oasis。

不論你認為Oasis的音樂造詣如何不濟,樂隊成員如何討人厭。但他們在頂峰時侯的音樂,包括這一首Don't look back in anger,捕捉了那一種年青人所獨有的失落與輕狂、傷感與憤怒的矛盾。他們可被祟拜,但也可被認同。他們妨似狂傲而高高在上,但又看似跟你我一樣沒半點貴氣的勞動階層。他們的歌你永遠寫不出來,卻能跟年青的你產生無限的共鳴,成為你年青的記憶裡的永遠頌歌。你不用知道誰是Sally,不用知道她在等甚麼,但你知道,這首歌是你生命的一部份。

有那麼多的音樂人比這一對流氓兄弟要有才華。

有那麼多的音樂人寫不出這種直接而不作造,屬於所有人的音樂。

搖滾樂要是永遠「超凡脫俗」的話,永遠無助的青年人如何尋找得到可依靠的世代之音?

you might, you'd never been, slowly fade away, revolution, summertime's in bloom, You ain't never, burn my heart out, it's too late, walking on by, her soul slides away, take me to, nobody knows, please don't put your life in the hands, Rock 'n Roll band, throw it all away...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I heard you say

At least not today

Sunday, February 08, 2009

Andy Warhol大預言系列 之 四:London Calling Bass Cover


London Calling Bass Cover - The funniest videos clips are here

非常經典的一首,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不知怎的,我似乎甚少發現有人稱自己是Sex Pistols迷(唔,我知道的有Oasis的Gallagher),The Clash好像還比較多,但在年青一代之中,對The Clash有認知的又好像比Sex Pistols少。

假說:The Clash比Sex Pistols容易被大眾接受,但Sex Pistols的影響力較經得起時間考驗。

(把它們拉在一起,是因為這兩隊都是七十年代末英國Punk Rock潮興起的兩大標誌性龍頭)

但無論如何,我也認為這一首London Calling應該不受時間的洗禮一直流傳下去的。單是Intro那個氣勢凌人的戰鬥格切音結他riff,以及這據聞深受reggae影響的bass riff。

題外話,一般樂迷都未必弄得清甚麼叫做riff(中文叫反覆樂句,這個翻譯越聽越令人糊塗)。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其實你要知的話那會找不到答案?去維基一看就知了,我也懶得再做文字解釋,不過,這一首London Calling用來解釋甚麼叫做riff也的確是最好不過吧?

這首一開始時我以為我沒能力彈得到的,手指不夠快是也。誰知過兩日把那些riff彈得有板有眼。比較有趣的是,當初的問題比較像出於右手,而非左手……

幹嘛不是youtube而是metacafe呢?

Sunday, February 01, 2009

Andy Warhol大預言系列 之 三:Lover Soul Bass Cover



Lover Soul,能彈這一首歌實在令人太感激了,這時對本人非常非常有意義的一首歌。

一時間都不知應該說啥。在Facebook post了這條片很久,阿正認為這Bassline比較「易聽」,對,恩田的Bassline在本人聽過的日本樂隊中是有比較melodic的。

但當然,恩田是那種punk出身的樂手,始終對速度都是有很強的情意結,這一首lover soul是相對地慢一點的,亦比較好彈,困難的部分不多,可惜的是本人在錄影時,intro的那個riff,第二次的完結的時候沒有sliding吧。

飲汽水,是因為kim在看完上一條片(Killer Queen),看到我在pausing時無所事事,說我應該找點東西喝,那我便如他所願。

Pop Life Suicide 東京巨蛋版本,到最後YUKI哭了。



第一次看到別的Lover soul live version!!

Wednesday, January 28, 2009

我的16

tagged by Odie Yeung(媽媽、大家姐)...

當你比人tag左,就要寫一篇note,內含16項有關
你的事情,習慣,喜好,目標....
或任何各不相干但有關你的東西。最後tag另外16個人。
你必須tag返tag左你的那個人。如果我tag左你,即係我想認識你更深。


1. 工作

電腦情色員。第一份工作了近三個月,收到另一個面試,成功了便跳槽,返正第一份怎看都不甚好做。一路做了兩年到現在。

2. 學業

我心知肚明。有一些人會覺得本人是很會讀書的人,有一些人會覺得本人壓根兒是讀不成書的人。

幼稚園的成績我不知道,或許應該話,我跟本不知幼稚園是有成績的。總之,小一本人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就是了。然後整個小學每一次考試一直都是全班頭三名。那麼先跟大家發享一下本人的溫習心得:不溫習。真的,沒有騙你,小學的我是不會溫習的(其實中學及大學那些所謂溫習也談不上是溫習,才看兩行字便不想再看了),不過,功課好像倒是做足,應該在小六才開始間中抄功課吧。另外有趣的課本,例如科學,其實在暑假一買回來我就自己先看了有趣的部分,連我姐(大我一年)的課本都會先看,所以我才會到今天還記著天王星的自轉週期約為84天(按當時的課本所說)。

中學的話,中一時還好,好像都是全班十名左右,中二應該是開始成績下降的時間,中三則是低點,好像還試過全班考三十多名,這是不可以對父母說的。這一段時間的讀書策略是,不溫書,功課只抄不做。當然,成績怎下跌,好歹還是站立在A班上,管你在山腰還是山腳,總不會進不了原校。中四中五繼續每天一早便回校抄功課,小息午飯下課時間便是籃球與足球。書,說了不諗就是不諗。中五考Mock完全沒溫習,但好像還考得挺好的,不過在實戰前只是胡亂溫不夠一個月,那實在是沒甚看頭。說句老實話,會考只有14分是比我想中少的(現在當然是說甚麼都可以,當年其實嚇得嘴吃屎)。但再想深一層,那種態度難度還值得拿高分一點嗎?畢竟會考最重要的是熟稔試題模式,而本人除了記性不俗(卻沒有集中力去背書,中三的中文默書都是背默,不要說合不合格,零分也不容易掙脫,那種背默的扣分方法,很難不零分啊……),也不見得是個甚麼聰明人。說到Grade,也是很沉悶的2C4D,C了的是數學(幹,我想要B的)及電腦。

14分本來是有機留在原校的。有幸有不幸,有人14分留在原校,本人卻被一腳踢走了。找學校可以說是本人人生的第一個難關,大佬,我跟本沒有準備!一,如果你問我,我也沒想過進不回原校。二,你問我,我也不會答你我一定進得回原校。但不知怎的,我的的確確甚麼準備都沒有!最後走到家樓下第一所中學問了一句,沒有理科位,那就走到個人感覺成功機會較大的一間。早進場,早面試,那些扮誠懇的應對從來難不到本人,回答問題也向來是轉數特快,中六中七總算有著落了。

人生總有起跌,最重要是懂得從低處爬起身。問題是,他媽的,我跟本不把會考視作滑鐵盧,爬個屁啊?於是中六七繼續不溫習的學習生涯,但有一點本人的確進步了,就是本人不再抄功課了!

因為都不交功課。

對!對!對!你認為我死硬吧?你估中!不過,我一定要澄清一下,本人校內成績是挺不俗的!英文曾經試過全級首名!其餘時間都不差(當然了!英文不用溫習的嘛!),中化則屎到不好提。物理一般都在前三份一,化學差一點,都排在後半。最神奇的是一般人認為純考背誦的生物,不背不串字地我也可以考在一半半的名次。總之,校內試不可作準,AL的成績是DCEEU,英文如預期地D了,中化卻神奇地C了!非常有趣,那年中化寫作可選評論,那跟本就是本人最耍家的一套,在這緊要的一關拿了個B,加上速讀A了,簡直是兩命救全家。U了的是化學;生物繼續不背不串也不用肥。

JUPAS放榜很好笑,我跟短成都是拿了一個合乎學位最低入學成績的成績,但我倆JUPAS都是no offer!倒是其他成績挺不錯只是肥了中/英的朋友有很不錯的poly hd offer。我都不記得到底是如何決定,是誰人的決定,總之本人得到了一次自修重考的機會。這次我醒了,走去先報了BU的副學士及IVE打個底,然後繼續那種談不上是溫習的溫習。本來說可以combine cert,本人想說能把那EEU考得好一點,機會便挺大的了。最終?DDFFU,挑那星。(速讀仍A!)

總之,那個混帳的JUPAS poly hd後補offer只在本人交了BU副學士的學費後才出現,於是本人便在BU混了兩年。那兩年的成績真的挺不錯,當然有賴各instructor放水,但用名次去排本人的成績依然出色。反省?發奮?都不是,那應該是學習模式的改變,加上內容的趣味性,使本人在課堂上可吸收更多,亦開始變得對不同的智識/資料產生興趣。而親手做回功課也是另一個原因吧?總之那兩年本人成績挺好的,Dean's List也是家常便飯,兩年後亦成功闖進了科大。

科大……怎講才好?不溫習要拿好成績實在太難,加上課程、一起考試的人,各式各樣的難度也使本人那種不能集中溫書的性格跟本不可能拿到好成績。總之,我在大學沒有試過不合格,亦成功保了一個Second Low Honor畢業,嚴格來說都算是讀到一pat屎咁,但總算還得了神,亦多謝在最後一年大學有那麼多有關音樂的課程,讓我這不溫書的人也能拿下一些好 grade。

書,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去讀了。回頭一來,本人實在浪費了不少時間金錢在學業上,所以這一項才可有如此大的篇幅吧。我這種人,跟本不適合讀書……不著緊、沒集中力、沒鬥志、沒天才,那能拿到好成績?

3. 愛情

你唔係以為我會拎出黎講呀?

4. 低音結他

選擇低音結他,可能是因為John Entwistle、恩田快人,可能是貪技巧不如結他複雜。不過,它的確很適合我,低調嘛。雖然本人談不上有啥才華,但的而且確,我為人的確比較內歛 (!),很多喜好或特殊技能其他朋友都只能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另一方面,也像低音結他一樣,認識不深的人也會認為本人是一個非常沉悶的人。不喜歡四處去「開心」,不喜歡搞笑,不喜歡說屁話,不會「咩都試下」。不用心去聽,多花俏的低音結他都不會使人注目。不過,只因其貌不揚,才有一鳴驚人的機會吧?看人拿起低音結他玩得出神入化,可能比結他更來得稀有。

小時候家姐學琴的時段,我媽會連我一拼帶到琴行,然後我便可免費在琴行的吉房自己談鋼琴(流行曲簡譜)。那樣亂彈當然彈不出甚麼鳥來。在小六還是中一時被指派學習電子琴(E Organ),也是無心向學。當然,基本樂理也是那時學回來,也考過一次試,沒有帶磁碟的情況下闖關成功。講開,我小學曾經是合唱團成員,還有一片有份唱的校慶CD在家,記得小學音樂考試考音程,對小時常去彈鋼琴的本人來說易過借火。現在回想,倒不知是如何下決心要學Bass,總之一切就從買了這支 Washburn XB120開始,平平地,聲音挺好的,但我始終認為拾音器已經有一點問題……

5. The Sentimental Animals

到底那個時候才可認真一點?名字來自黑馬王子內的葡撻(張家輝)。

6. 搖滾樂

這實在說不清。本人小時候的偶像是譚詠麟,懂事一點後便再沒有所謂的「聽」流行樂。如不,我這個年紀的人,為何四大天王都與我無關?轉捩點是安裝了有線,那時的有線YMC台未拿到廣東歌的播放權,播的都是帕來品(英美日台),那就是一切的開始。blur、Oasis、Suede……唔,年青真好。

本人不是那種反叛青年,不是那些從小便挑戰權威的人,我一向都循規蹈矩。不過,這也不代表我是一個很聽話的人。我沒有挑戰父母、老師,也沒有走去幹些甚麼違反校規的事。但我自有我自己的看法,判斷對錯的不是校規、老師、父母,而是事實及我自己對事實的理解。我不抽煙不是因為校規,只是因為我不想抽(當然,說起來好聽,父母不喜歡你抽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吧)。我只認為,規條是在,無論你用心遵守或是有心去違規,也代表你把它放在眼中了,即使你擺脫不了。即使你出盡力去違它一個大規,可能很酷,但那又談不上是自我,不是自由,那又何來搖滾?

7. 足球

天份不足踢得不好,可是對足球的執念絕不輸人。才幾歲大便開始支持利物浦,八十年代是利物浦的年代,亞視播的「英國」足總杯有利物浦的話我必然坐在電視機前,小時候最喜歡比士利,希斯堡路慘劇發生時我也在看直播。那時除了利物浦外其他球隊都不懂,除了比士利,只懂高巴拿、班尼斯、魯殊、侯頓、史當頓、尼高、艾德列治等。另外記得的就有把利物浦打倒了的人,如阿仙奴的胡禮、溫布頓的門將比辛。當那個打靶桑拿士把比士利賣出後,那種失望把利物浦從十歲的我的腦袋中收藏起來(同樣情況還有夏達威與奧蘭多魔術,本人接受不了這一種背叛,團隊與英雄是要並存的。沒有了英雄的團隊,離開了團隊的英雄,兩者我都會繼續支持,但此情不可同日而語)。九四世界杯開始才重拾足球,那年最喜歡的是白必圖。原因?因為大家都只是在談羅馬里奧與巴治奧。我從少就喜歡配角,喜歡那些較得不到應有重視的。足球、音樂,都是一樣。

九五年安裝有線以後,那時有線只有德甲、西甲、法甲,之後也有看J League。然後還有英超、意甲……總之,放學回家,書我就不會讀的了,功課亦不會做,回家便是開電視看體育台,足球籃球桌球保齡球棒球美式足球都照單全收。那時德甲看得最多,成為了多蒙特的球迷,而多蒙特的Local Boy(土生土長兼為球會效力)列瑾自然是新的英雄。講開又講,列瑾的個人網站有一個A-Z列表,本人是當中的Y!原因?他的網頁未公開,本人便撞了進去還發了他電郵,他便回覆要了本人的一幀照片。很有趣,之後他與一個多蒙特球迷網上雜誌的訪問中,話題間他們也談起了這一個身在香港的球迷。

這麼遠那麼近,現在我最緊貼的球隊,應該是新界地產和富大埔吧?原因當然是FYP組員陳旭智。大佬,有免費飛唔入場就蝕了。

我在這一刻還是二十七歲,看足球都有二十年,不單是一般的球員資訊,就連戰術發展史、球員的小動作等等我都仍然很喜歡看,但到今天,我仍然不會認為本地足球水平低下就不好看。足球就是足球,最重要的還是那一份激情。在不同水平的足球賽事你可以看到很不同的東西,有時水平較低的賽事甚至可以讓你理解更多有關足球的東西,然後你會更懂得去欣賞水平更高的足球賽事。那些從不看本地足球卻劈頭一句「香港波好屎的人」,通常對足球都只是懂個屁。問題不是「香港波好屎」說錯了,而是當你跟本沒用過腦袋便吐出了這一句話,這已經把你缺乏思考及論證能力的問題出賣了。

我真的很喜歡看足球。(雖然電視直播轉播都看少了很多)

8. 說話

這又是一個很矛盾的項目。到底本人說話多不多?我想大概是在熟人面前可以說過不停,在不熟的人面前也可說過不停……應該說,在不太相熟的群體中,本人的確沒甚話說。總之,這很很很視乎對像。但本人說廢話的轉數比較快,也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

另外值得一提,早排有人竟說我多桃花,痴線。我也想起中學有人說過我很會跟女孩子溝通,痴線。喂,我跟本沒有女孩子的「朋友」(即使所謂好熟又常常一起去玩那種……我又不喜歡去飲飲食食),認識我的人都知我把口衰得很要緊,就算把那些炒蝦拆蟹的元素褪去,那些內容都是跟女孩子溝通不能的。而我又不是那種擅長轉變說話模式的人。總之,不要跟我開玩笑了,我的話題都是女孩子沒興趣的。

9. Judy And Mary

很喜歡Judy And Mary。實在找不到另一個主音可以替代YUKI那充滿爆炸力的童音。日本有一段時間很多這種童音歌手,但誰會記得到有童音歌手是可以撕破耳膜的呢?總之我喜歡的歌手/樂隊不少,但已解散了的Judy And Mary是不可被取代的,在本人的音樂口味,JAM是定義性的一隊。

10. 太閤立志傳

那人男孩子不熟讀三國?本人除了演義,也很喜歡看正史的資料。另一方面,本人亦對日本戰國有不俗興趣。如大部份本港男生,開始留意日本戰國歷史是因為打機……但本人玩的不是信長系列,而是太閤立志傳。因此本人是站在豐臣家一方而討厭德川烏龜的。回想超任年代,玩第一代的太閤立志傳,第一次觸發一夜城情節,完成城池的時候,看到秀吉與小六站在山上看城,那實在是波瀾壯闊的一幕(雖然超任時代嘛……畫面就是差了一點)……

11. 聽覺

不好,越來越不好,應該是因為本人聽隨身聽時慣性開大聲吧……

12. CD Player

這傢伙是本人在associate degree first year時買的,亦即2001年,Panasonic,花了八百多二,用了有七年之久,暫時應不會換。

13. 青井由季

擁有娛樂記者潛質的PK Hang早兩晚追問本人的情事,被本人大需太極化解。他更旁敲側擊問我喜歡那個女明星等等,那麼很明顯他喜歡的是戶田惠里香類型吧……總之,那一晚我腦裡的確找不到一個女明出來回答。不過,及後我卻想起了青井由季,這是在日劇Last Christmas中的女主角,由矢田亞希子飾演……應該就是這一類吧。但這種活潑俏皮笨拙得來又有點小聰明的女人,都只是在劇中才有吧?

14. 浴缸

本人在家是浸浴的,而且是浸很久那種。浸浴的時間就是本人一天最放鬆、最能思考的時間,亦即使,使本人被認為是一個有想法喜歡思考(如果真的人這麼認為),可歸功於這浴缸吧。

15. 雲吞麵

對,本人很喜歡吃雲吞麵,吃多這麼多年都不厭,在公司頭三個月都是不停地買雲吞麵外賣作午餐(之後帶飯)。對,本人不容易生厭,亦不會甚麼都要試下。吃,我是很求其的。

16. 貓

澄清一點,那隻仆街貓不是我的,是短成的。不過我跟她相處得很不錯,因為我都不管她,只是偶爾取笑及罵下她。相反常常玩弄她的jeff及nw偉則被她視為敵人。

Sunday, January 18, 2009

星座

評語後補。


《處女座終極完美分析》

都說處女座另類,雙重性格,甚至有點神經質,其實原因只有一個,處女座的一切都要隨自己外顯的性格而轉,姑且稱之為"狀態"。
處女座狀態好的時候,可以將自己聰明、細膩、能幹、溫情、幽默、有內涵等優良品質完全外展,此時他們顯得如此完美,光芒四射,並且可以表現得非常外向、健談,容易與人打成一片(這本非他們的性格)。

而一旦處女座狀態不好,便會變成另一個人,甚至非常窩囊,一事無成,不過通常此時他們都躲避外在的干擾,所以讓人感覺有點間歇性自閉症)因為同為水星守護,所以處女和雙子一樣善變,但雙子善變的是心思,處女善變的卻是情緒。

  
很多時候處女座要面對很多實際的瑣事,這時的處女座便不得不在冷中面對周圍世界:要麼說話做事很不自然,有做作的痕跡;要麼便極度冷漠和被動,對誰都不理不睬。其實處女座很清楚自己現在的樣子,但他們無力改變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能選擇瘋狂地逃避一切。

他們想的是:與其很不自然地面對你,尷尬地和你說些無關痛癢地話,或是因和平時反差太大而被人說成表裡不一,性格怪異,還不如先躲一陣子,等調節好了以後再出來。所以,在與人交往中,他們只會和不得不交流的人(實在躲不掉)或是完全陌生的人(反正無所謂)交談,而和熟悉的朋友反而疏遠。

所以,你在他心中地位越重,他躲得你越遠。特別是戀人。

而且,大家都知道處女座的人有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所以就有了所謂的"處女座的人最喜歡若即若離"。原因很簡單:他只想給你一個最好最完美的自己,而不願讓你看到他無助脆弱的一面。所以請記住,有時處女座對你冷,絕不是你說錯做錯什麼,這是他們正常的生理現象,他們只是不想讓嚴寒和冰霜傷害了你(可事實上這種做法已經傷害)。不必難過,因為他們在乎你的話,他們的內心比你還要難過、自責和內疚!他們所能做的,只希望快點調整好情緒,回到你的身邊。

正基於以上兩點,處女座有時便會表現出非常另類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他們的性格也很多來源於此:不喜主動,不善交際(也可以熱情,只是今天熱了,終有一天會冷的),不愛表現,不喜拋頭露面(萬一哪天情緒無法把握狀態不好時,豈不大失臉面),諸如此類。

關於"潔癖"——並非處女都有潔癖,很多處女座並不愛乾淨,但卻要求整潔,他們更多的是井然有序,不喜歡別人破壞他們所整理和佈置的"完美"格局。處女座更多的是有精神潔癖。一旦觸碰到他們精神上的禁區,嚴重時會表現得歇斯底里。

關於"花心"——一般說來處女座絕不花心,忠誠是他們的代名詞。異性關係多很可能是他們需要確定一個好人緣和自己有魅力,來反擊那些普遍觀點。一旦找到心中真愛,他會呵護你一輩子,只要你能給他安全感,他永不背叛,心中眼中唯你一人。尋花問柳,紅杏出牆這些事與他們絕緣(一是責任感所致,二是怕麻煩)。

關於"聰明"——不似雙子靈活機巧,不像水瓶創意非凡,也不是天蠍的那種計畫周密,處女座更多體現的是智慧。細膩、理性、好學加上十二星座裡一流的洞察力和最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處女座想不聰明都難。沒事少在處女座面前信口開河,隨意撒謊,很多偽紗他們一眼便能看透;也別跟他們玩什麼心計,你玩不過他們的。處女是那種可以把你賣了你還得向他道謝的類型。沒事也少跟處女座辯論,他們沒理也可找出理,甚至找出不止一條理來。處女是永遠不會吃虧的。

關於"單純"——處女座很純真,但絕不單純,他們內心複雜得讓人難以想像,很多不經意的事可能都是他們精心佈置的。處女座也總在純潔和好色之間徘徊,這一點最難說清。不過他們真正的內心是極其善良的,
寧可自己苦也不願傷害任何人,心靈如水晶一般晶瑩剔透。

關於"幽默"——都說處女座冷若冰霜,缺乏幽默。多和他們接觸吧,你會體會到什麼是冷幽默,什麼是真正的幽默,而並非品位低俗的搞笑。

關於"遲鈍"——別看你和處女座說某些提議時他們半天才反應過來,在你說好的一瞬間,他們腦子裡可能已經轉過五六個你這項提議會造成的後果(通常是消極後果)了。他們總是想得太多,絕非想得太慢。

關於"自私"——處女座的自私覺不是獅子的那種惟我獨尊,也不是水瓶的以自我為中心。處女座正因為是無私的,所以顯得自私。(能夠理解嗎?)因為處女不想傷害任何人。

關於"逃避"——由於處女座性格上的因素,他們通常會顯得壓力很大。當週遭的事物已無法掌控,或是自己的情緒無法調節好時,他們會瘋狂地逃避,墮落自己,這種狀況通常對別人無害,卻是傷害自己,讓所有愛他們的人感到心碎。不過不用太擔心,過一陣子他們自己會好的,他們天性的自我批判精神很快便會起作用。處女座一般不會徹底墮落,墮落前可能都已留有餘地,只是在等待著希望的來臨。甚至有時墮落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關於"內涵"——處女座有涵養這一點是肯定的。在成長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學習,取人之長來豐富自己的內涵。因為他們感覺到情緒無法把握,而這些是自己可以踏踏實實做到的,將來一定有幫助。這是他們所追求的完美主義目標。

處女座就是一個表面神秘到難以琢磨,說穿了卻又很簡單的星座。最接近神的人?可能吧,處女座喜歡這樣
來標榜自己。因為他們確實有超凡脫俗的一面。他們的內心接近了神,可是身在這個世界,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吧,所以必須得戴著一個面具活在這個世界上。




處女座喜歡和人說些曖昧的話,對心儀的對象卻不好意思表白。
處女座希望別人瞭解自己,卻又只將能公佈的那一部分對外展示。
處女座是最有責任感的人了,可很多時候卻害怕承擔責任。

Friday, January 16, 2009

我都係感情既動物

苦戰一個星期,真係好鬼攰,搵食真係艱難。

另外,感情既動物唔係得個名既,團友們當然都係感情既動物(!)。

正如張家輝話齋……



唔好講d九唔搭八既先。

講開又講,本人既人緣其實似乎頗有問題,大家留意,呢個Blog係接近冇人留言既!係我既觀察之中,除左d半隱閉式既blog,咁少人留言既Blog(甚至係咁少人睇)真係絕無僅有。

都係唔好講d九唔搭八既先。

「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惋惜有用嗎?」

你願意等一個人幾耐?

所謂等,係指唔會主動出擊搭上另一個姐,我都明白,空虛寂寞既情況下有人投懷送抱,好難講既……我既問題只係,幾耐唔會主動去搭上另一個。

自己慢慢林下,完。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五線譜

除夕夜跟一群流行樂愛好者吃飯,發現了一個很多人都共同的錯誤印象,就是作曲是要懂看五線譜。

不如先談一談五線譜是甚麼。

五線譜其實是一種把音樂記錄在紙張上的方法。按書本上的資料,這一種總譜法大概發展到十七世紀才得到確立。而事實上,西方音樂的「信史」之始是在十二、三世紀時在僧侶房壁被記在牆上的「佳哥利聖詠」(Gregorian Chant),我們也可似相信,西方音樂中,無論是教會的聖樂或是大眾的世俗音樂,都肯定在更早的時間已經開始流傳。也就是,人類用天生的音感去創作音樂,用耳朵把音樂流傳開去。也就是,從本義上,創作音樂本來已經跟記譜法無關。

也就更不用提西方音樂以外的各國音樂,也不是用五線譜去記錄音樂。

有時各種樂器用按樂器本身的系統去作其紀錄譜法,也會更有效率。例如你問很多自學結他的人,他們用按結他的弦來作記法的Guitar Tab去演奏一首歌,比起五線譜要有效率得多。

五線譜的用處在於,人類本來的聽覺其實不太好,而西方音樂非常講求理性及系統(尤以古典時期),當中複雜的和弦系統及編制宏大的曲式,其複雜性根本超越了很多作曲家的心智及表達能力,他們即使在心中有了一個想法,但不用一個有系統的記錄法把心中的聲音組織及編寫出來,跟本不可能把樂曲有系統地轉化成聲音。

因此,在錄音技術發明以前,五線譜對於歐洲的古典樂是必要的。

錄音技術發明以後,很多簡單的音樂傳遞其實已經可以用DEMO取代,包括流行樂。而事實上,比較有音樂天份的人,「聽一遍便能自己彈出來」的能力更佳,更不用倚賴五線譜。但五線譜仍然是人們學習音樂最佳的工具。因為它能有效地把西方音樂的十二音階中的音符,包括其音量、音長記錄下來,而無論你是用來唱、或用不同樂器演奏,五線譜都是通用的(但在一些異國音樂,其音階跟歐洲音樂沒有交集,那麼五線譜就不合用,五線譜是用來記載歐洲音樂所用,而歐洲音樂的系統是由人定出來的)

說回流行音樂。單論作曲的話,五線譜事實是不一定需要的。流行樂是很簡單的音樂,本來就不會動用很複雜的和弦/和弦進程,更不用談那些只有三、四個和弦的簡單搖滾樂。(三個和弦應該是西方音樂的極限少和弦,兩個和弦不足夠去製造西方音樂中必需的情緒強烈對比)甚至,你拿起結他,按結他學習書中所教,不停地掃一段和弦進程,隨之哼起來,一首新歌便可作成。而反覆地學習就會懂得和弦間的相互作用。

如果你不用去研究音樂本身,看五線譜是不必要的。

史上最偉大的兩名流行樂作曲人,Paul McCartney跟John Lennon,都不會/用/懂看五線譜。

事實上,搖滾樂手之中,有受正規音樂訓練的人始乎都不多。但當然,如果是要大量投產,流水作業地生產音樂,那麼懂得樂理(看五線譜)就是一個方便。而一些樂理根基比較深厚的音樂人,也大概比較容易創作不同類型的音樂,始終,懂比不懂好辦事嘛……

Sunday, January 11, 2009

3首歌

近期最愛本人寵愛的三首歌。非常非常的奇怪,三首都是由女孩子唱出的作品。(本人的CD架上,由男孩子唱出的唱片實在是壓倒性的多)



謝安琪的囍帖街。本人有多喜歡這一首本年度甚麼頒獎禮的本年金曲,可從本人MSN上經常連續十多分鐘都在顯示這首歌在播放中看得出來。但本人亦說過,這一首歌其實沒有太多可談的地方,總之由旋律到編曲就是美。「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惋惜有用嘛?」人總會經歷變遷,到一定年紀便總會對無常產生一種無力的感嘆,也許每一個敏感的人總會有一段時間對這首囍帖街有特別的感覺。

談起謝安琪,也可算是近年本地樂壇的一個異數。由出道年紀、背景都不如近年的一些柴娃娃偶像、又或是那種興起以才華作為包裝而殺出血路的歌手。

如果你說這是實力的表現,我是不會同意的。不是說甚麼唱現出水準不佳之類的問題,而是我認為謝安琪從本來已經談不上是甚麼技巧很強的歌手。

但這又不代表她不是一個好的流行歌手。單論歌聲,她擁有個人風格極濃厚的聲線,單是這一點,可能已經比技巧比她好很多但難以令人留下印象的天后更討好。而謝安琪的形象就更為特別。她擁有一種對男或女都非常有吸引力的氣質。她的臉蛋談不上是美人,但卻有一種「像一個成熟了的平易近人少女」的特質。

而她半途出家加入樂壇,未婚懷孕產子(女?我不知道)卻仍不慍不火地處理及繼續歌唱事業的手法,也容易令人留下一個良好印像。相比那些聲稱自己「真情流露」卻常常異常不自然地「大癲大肺」的所謂入屋女歌手,謝安琪那種一自然似乎比這「不自然的自然」來得更自然。而被自己那咸濕港男男友「搞大肚」,更是大量港女實實在在所要冒的風險。謝安琪中招了,卻又能安然處理而繼續生活,更是一大堆沒有思考能力卻又在幻想自己是一個能幹堅強的聰明女人的港女的最佳自我投射。

總之,謝安琪總是好像有一點特別,使她在千奇百怪的流行樂壇找得到一個其他女歌手站不到的位置,即使她的歌未必唱得特別好。



P!nk的So What。當然,熟識本人音樂口味的朋友都知道,以本人的口味,本來應該跟P!nk對不上號。不過,一次在HMV聽到這一首So What,實在就是喜歡。把「搖滾」Rock'N'Roll譯成「樂與怒」,除了譯音,也的的確確地譯了意。樂與怒的起源,進行被禁止的取樂去體現怒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P!nk這一首So What,及確切地同時把一腔怒火用很有樂趣的方式表達出來。縱使音樂本身缺乏了可經歷時間考驗的考妙,但當中各種有趣的花招配合簡單的旋律,我連續聽了近二十遍都未有覺悶。(曲長3分42秒,即222秒,我上班大約會聽1小時10分的音樂,即4200秒左右,即單單在星期五那一天上班,我大概可能已經連續聽了19遍)

很可愛的一首歌。



八十年代搖滾女神之一的Joan Jett的I Love Rock 'N' Roll,一首翻唱作品。說句老實話,由歌曲本身的Video都失去那種一流的計算。跟P!nk的So What那一支趣味十足拍得一流的video相比,以及整首歌的編曲緊密地支持著歌曲本身,I Love Rock 'N' Roll便顯得有一點「沉悶」。不過,這一首I Love Rock 'N' Roll正是搖滾樂的另一個體現。那個We Will Rock You的節拍配合著那帥呆了的結他,不華麗、沒有修飾,卻是一首好得不得好搖滾樂頌歌。

到底I Love U Band那一句口號式的「I Love組Band」,是否「借用」了這一首I Love Rock 'N' Roll?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