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1, 2008

Andy Warhol大預言系列 之 二:Killer Queen Bass Cover



接近每一次跟別人說,我在自學Bass的時候,反應不外乎兩個,一:啞口無言,因為不知甚麼是Bass;二:「點解會揀Bass既?」

說實話,低音結他,亦即是Bass的形像低下,也不是今天才如是。Bass是一種很年青的樂器,不用木結他,在電結他早已闖出名堂後(三十年代),陪電結他而生的低音結他跟本沒有人理會,因為那低音部嘛,不花俏,俏俏不突出其實也不見得有問題,因此繼續用Double Bass(低音大提琴)便可以了。那搶眼的工作只有電結他。低音結他的出頭日要等到五十年代,被Fender的P Bass成為流行樂器,低他結他才開始成為一種較流行的玩意。

但這不等如說低音結他出頭了。事實上,Pete Townshend說,在搖滾樂中,那個年頭去玩低音結他的人,都是因為結他彈得不好,被走去彈低音結他,替自己在樂團中找一個可以站著位置。

先談一下低音部。在搖滾樂中傳統的power trio陣容中,低音部由鼓與低音結他組成。低音結他的主要工作是與鼓合作提供節奏,而同時把節奏跟旋律融合。因為低音結他很多時都隱藏在最搶眼的節奏樂器鼓、以及最搶眼的主樂器結他的背後。

大家都不理的,那就彈甚麼都可以,最基本的都可以。

John Deacon的特點是他會在短短的一個音節內用上很多音符,我自己感覺上因為Brian May本身係一個好旋律性的結他手,佢最搶耳既始終係solo,返而好少做好多搶耳既riff,令John Deacon其實有好多位置可以填d主旋律riff。(不過呢首Killer Queen冇)

其實彈得幾差下。

低音結他的故事,待續。

Sunday, December 14, 2008

地球停轉日

非常有趣地,這一套電影我只是在快上映時在地鐵的電影廣告內看到,而即時產生興趣。

本人對科學/奇幻/神怪主題以及弦大特炫的視覺效果有著特殊偏好,所以極可能有偏頗,不喜勿閱。

總之,這一套電影劣評如潮,但在下認為倒沒有說得那麼差。作為娛樂消閑片大家可能認為有點沉悶,但我認為僅此而已,它是屬於娛樂消閑片中失誤頗多而水準平平的一部,未至於要離場吧?50分合格,這電影我會給它40分吧……

先不要問地球為何沒有停轉,事實舊作那一部經典裡地球也沒有停轉。

娛樂消閑片往往都有一個潛主題,例如在侏羅紀公園,在逃出恐龍公園的背後是要講「生命自有其法,不受人的智能科技管束」;明日之後更是擺明大罵人類是仆街磡家鏟遲早整死自己。要留意主題都是淺白的,是電影告訢你的。

而在地球停轉日裡,劇本卻太大想頭,它想在一套娛樂消閑電影中探討人性,劇本一下子便失控了,它努力地在原作的主線裡轉出各種合付2008年世界觀的改動,一方面又希望鑽出大家對人性的體會。

在娛樂元素與認真探討的失衡中,電影變得眼高手低。電影指出,人是破壞性的,人唔見棺材唔留眼淚,但人性同時有美好的另一面。

人是破壞性的,我們都看到,這是推動著電影前進的重要一環,人們試圖用武力消滅一切危機。但其他,我們在劇本中找不到深刻的描寫。我是人類,在旅途中所見的一切都說服不了我人類有美好的一面,人類之後會學會改變,那到底又如何說服一個理性的外星人?教授說不要動之以理,要動之以情,因為道理上來說,人類的確應該仆街磡家鏟,那是沒有足夠理據去說服外星人的,但看起來,這外星人比我有感情得要多很多了。

電影在多場戲都欲言又止,試圖留下一個「讓觀眾自己想」的尾巴,去想想人類的美好一面。那是不適合出面在娛樂電影的,除了使電影變得妞妮,也留下大眾一個話柄。娛樂電影第一教條:觀眾都是愚蠢的。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第一,它是翻拍同名電影。第二,原版的Stood Still也是停電,地球的一切不在運作。第三,Stool Still是指不動、停止,沒有明確地說停轉,雖然這裡明顯有一個語關雙關(double entendre)。第四,The Earth可指地球上的,可作虛詞用,就像「中國停電了」,國家在這裡都是虛詞,停電的其實是發電廠。

娛樂電影第一教條:觀眾都是愚蠢的,任何考小聰明的花樣都要禁止。

這一套電影,徹頭徹尾都存在著計算失誤。不過,本人挺喜歡看的,我喜歡那些太空船,也喜歡機械人,也喜歡那些機械蟲。題外話,那些機械蟲,令我想起一套很舊的奇幻電影,有一隻會飛的白色會說話的龍,那個世界正被虛無侵襲,那四處吞噬世界的虛無,很像這些機械蟲。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囍帖街

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


又再婉惜有用嗎




記得鄭大班說過一句:「政治是講感覺的」。事實上,大部份人都是只講感覺,很多時對事物的判斷都不會有一個擁有穩固的論據立足點。當然,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這是不恰當的。但談到音樂的話,即使再講求音樂理論的人,也會有只憑感覺的時候。

我很喜歡這一首囍帖街,也是從感覺出發。

每逢談到本地流行樂,基本上,一般「樂迷」都是在大談歌手的唱功,誰比較唱得,誰的現場比較好,誰的音色比較美,焦點都是放在歌手之上。而旋律本來就是很難解釋的一個元素,甚至連下定義都比較難,就更徨論把旋律的好壞作一個客觀的評論。(某情度上是可以的,但這個比較只適合於個人,這就等於有人喜歡吃鮑魚討厭漢堡包,有人卻說寧願吃漢堡包都不吃鮑魚,你可比較口感、味道、營養,但誰好吃一點則只是一種個人感受,客觀得一定情度後,最下的天秤永遠都是主觀的)很多人都是,我喜歡的歌旋律就是好吧?

我不想講我對謝安琪的感覺……你要迫我我當然也可講,但我只是不喜歡而已。但另一方面,除了歌手以外,也的確無甚可講,編曲亦明顯只是要突出主旋律而已,其他一切都只是伴奏,齊整而配合氣氛,就是一切功用。

除了歌手、旋律及歌詞,好像沒看過有人談過別的元素了。而事實這一首囍帖街,亦沒有其他突出的地方可談。對,這談不上是我的典型口味。

但,音樂,也都是講感覺的。可能是因為個人情感,也可能是因為歌曲喚起你的某一片記憶,總之它觸動了你心裡的某一個癢處就是了。感覺對了,音樂就不再去談是否「出色」、「勁」、「正」。作品無力的歌詞時而漂亮時而淺白,有人喜歡把這歌詞跟利東街甚至政治拉上關係。說實話,即使詞人心裡有著這一個完全隱蔽的隱喻,我亦不太喜歡把歌詞作這一種惺惺作態、東拉西扯的文字獄式解法。只把詞看成一遍憑弔已經只存在在記憶中的情感,那要誠懇感人多很多了。

感覺,我明天會去買下謝安琪的這一張唱片。單是囍帖街這一份感動,就值得我唱少一次K而買下這一張唱片了。對了,又有多少聲稱自己喜歡「聽」謝安琪的「樂迷」買了這一張唱片呢?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