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5, 2014

華麗蟹后﹣推特系列

話說睇呢個紅van,提到Space Oddity「改變左David Bowie一生」。講返1969年,當時David Bowie已經發行過一張唱片,唔成功。而Space Oddity雖然首個商業突破,但其實亦唔算係乜野大成就,最高排過係英國細碟榜第5,美國第124。

然後Bowie再出多一張有收錄Space Oddity既大碟,延續其迷幻民謠風格,亦係不甚成功。但之後Bowie慢慢改變風格,有自己既backing band,音樂風格越來越重型,亦開始身穿女裝,有所謂「以Iggy Pop既演出風格去玩Lou Reed既音樂」。

1972年,Mac Bolan已經開始奇裝異服及化裝上電視及演出。Bowie亦染紅頭髮兼緊身衣扮外星人Ziggy Stardust,發行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Ziggy呢張唱片令Bowie成名,之後既Thin White Duke及柏林三步曲年代持續強勢,甚至可以話柏林三步曲年代係藝術上既頂峰,但真係成為超重量級國際星,係80年代既電子舞曲年代。話雖如此,令Bowie成為經典搖滾一員既,我始終認為係Ziggy年代的。

日本好喜歡Glam Rock年代既David Bowie。一大批既日本八十代出道既流行或搖滾樂手,無謂佢地係玩邊類型既音樂,一樣係深受Glam Rock既影響,發展出視覺系。Bowie可能係Glam Rock大佬,但Mac Bolan卻係Glam Rock係阿爺。

紅van做事用作引子/串連既,係前Glam Rock年代既Bowie,而日本仔既漫畫「20世紀少年」,入面有大量唔同年代既搖滾符號以外,「20世紀少年」就係來自Glam Rock阿爺,Mac Bolan係T. Rex既作品。

再講返轉頭,Bowie等令Glam係七十年代初大行其道,又令到影響佢地既60年代末既Proto-Punk要投入Glam Rock既懷抱去延續其音樂事業,而Bowie亦曾先後替Lou Reed及Iggy Pop監製。而佢幫Iggy Pop渡過難關既故事就更係「感人」。

再講返Glam Rock,雖然Glam era係70年代後半期已經消退,Bowie將Ziggy「殺死」,Mac Bolan等陷入低潮。但除左日本視覺系,重金屬如既Kiss、Motley Crue、新浪漫如Culture Club等,一樣搵到glam rock影子。

又,寶兒定鮑伊?首先,寶兒定鮑兒出道時我唔好話未祟洋媚外,我乜卵都未係啦!寶兒個名細個睇新聞可能睇過兩三次,而由我開始聽寶兒定鮑伊、睇台灣既搖滾文化書時,都係鮑伊。至於港媒由寶兒轉做鮑伊係咪出賣本土(但我唔知咁算奶台定奶共了),可能係。點化解我唔識,去問陳雲根啦。



二十世紀少年,兩個音符就足夠組成一個經典既main riff。





收錄係Ziggy大碟、借講Marc Bolan黎描述Ziggy既歌,demo時叫"He Was Alright (A Song for Marc)."





收錄係Bowie監製既Iggy Pop唱片The Idiot。成為天王巨星後既Bowie,為左幫當年陷入嚴重財困既Iggy Pop,曾翻唱此曲令Iggy收到版稅紓果。

Monday, April 21, 2014

名字也沒有的屍﹣推特系列

我從諗書到工作多年,都冇英文名。小學時我表哥曾經拎本字典出黎俾我揀英文名,我揀左一個同我自己中文名有點關聯既名,但跟本冇用。(我唔知係當年小學生未興用英文名,還是我呢啲山野村夫讀既「鄉校」冇咁西化)我慢慢亦冇乜興趣再用呢個我自己無乜感覺既英文名。

處女座生性挑剔,我亦唔可以話冇諗過改追個英文名,但因為揀唔到鍾意既(又要鍾意又要同自己中文名有關之類),一直都冇。中五畢業前同學突然個個改個英文名黎寫紀念冊,我冇改;中六老外教師英文課第一堂問英文名,我話冇;大學langauge堂問英文名,我都話冇。

第一份工叫阿康,第二份工都係叫阿康。黎到呢一份工,老闆們都係鬼佬,見工問點叫我,我話"hong or yick-hong"。然後IT又走去幫我個network ID用initial,變左YH,HR本身想幫我改,但IT話佢地通常冇英文名既就用initial,算。

老闆個老闆因有份interview,記我叫yick-hong,開頭都咁叫我,份外親切。但之後被老闆改正了,隨波逐流叫我個頭文字。又因為email都係頭文字,我慢慢同其他人自我介紹都係用頭文字,包括之外去美國同啲美國同事我都係咁自我介紹。

我去到美國,第一個官式介紹,係一個product manager,從口音外表應該係一個美國土生土長既印度人,佢個名仍然印度名。佢個名全寫叫Nachiappan,但工作上方便都叫Nachi。佢問我咩名,我話YH,佢再三要我講全名佢知才完事。

而係美國第一天,因為其他iphone app dev都係響三藩巿,而我居然係聖馬刁落腳,所以果邊個手機app大佬(印度人印度名)搵左一個program manager黎關照我,佢口音應該係移民,亦係印度名,叫Gaurav。

招呼左我成日,臨收工前佢走過黎問我咩名,我話YH,佢話唔係要呢個,佢係想知我個名。我話Yick-Hong,佢話得,再話頭文字並唔係我個名,佢唔會用頭文字叫我,佢只會用我個名黎叫我。於是我先突然明白點解Nachi要追問返我個名。

第二日,我就去三藩巿,一波三折下去到office。兩個iOS App dev分別係幾十歲美國大叔同一個三十上下既澳洲人。佢地拉左我去買咖啡,澳洲人問我其實叫咩名,我講佢知兼話佢知因為IT無啦啦用左我頭文字開network ID,方便人認我先介紹自己做YH。

我亦同佢講香港人比較多改個英文名但我冇。佢話係呀,澳洲多亞洲人所以佢都知,佢話你冇咁IT就應該用返你個名,而且你個名都唔難記。又,工作上遇到既亞洲人在美/澳,泡菜㗎佬印度斯里蘭卡邊到都好,好少有人另改英文名而唔用音譯,我諗我都唔駛點「方便啲鬼佬記」了。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