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2, 2008

咕嚕咪

很多時都會有人認為,MTV是搖滾樂之死的幫兇,如果你認為搖滾樂已經死了。

自從影像跟音樂可以直接連繫起上來以後,聽眾們開始改變了。欣賞聲音、欣賞才華以外,還可以欣賞影像。不幸地,人類的第一感觀是眼晴,我們對聲音的美、思想的美的欣賞能力,大大不如視力。

從此影像在唱片工業變得越來越重要,藝人的外型亦變得更重要。我們說的不是on stage形像,那還好,因為去聽live的時候聲浪的控制權在表演者手上,Pete Townshend說他認為聲量是很好的東西,因為人們根本不會去聽你的音樂。而聲量越大就有更大機會可以迫使他們把東西聽進腦裡,所以人們去Live Show時倒用眼晴與耳朵的比例會比較平衡一點。

但平時,他們都比較喜歡用眼晴去欣賞音樂。我不是說大家在聽那些「免費」下載回來的音樂時我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腦螢幕。我問你,你最喜歡的樂手是誰?你喜歡「他/她」的外表嗎?你會想,如果 你的情人/你 的外表能夠跟他/她一樣,你會認為那是上天的恩賜嗎?也再讓我問一句,在你最喜歡的那一首作品裡,最好的地方是甚麼?為甚麼?

我想你答第一條問題根本不用花任何精神,但第二條未必有太多人可以答得到。你答事實又好,你想暪騙我又好,甚至你連自己也暪騙過也好,算了。你是否有認真地用耳朵去聽過每一粒音符,自己最明白不過。

KURUMI擁有一個很引人注目的Music Video,也的確是很賺人熱淚的一個MV。但如果把KURUMI這一首歌的吸引力都歸功於這一個MV,那就對歌曲本身有一點不公平了,哈哈。對極,就只從音樂本身而言,KURUMI都是一首很有能量及感染力的作品,不是那些軟爬爬聽完後情緒沒有半點起伏過的歌。(這又跟音樂類型無關,chill-out的東西也可是掀動得到情緒,只是那是令你情緒變得和諧,重搖滾也有力道十足但動不了人的情況)

或許因為他是一首一百巴仙的流行作品,沒有甚麼高水平的樂器SOLO,也沒有甚麼與別不同的「FEEL」(「有feel」、「正」、「好聽」,是三大必勝皇牌)。

但我想這正正是一條你可以從中想一下甚麼才是很好的流行作品。對,其實這些至比欣賞其他類型的音樂要難。又到舉例(扮勁)時間。想一想有重金屬國歌之稱的Stairway to heaven,你聽到Jimmy Page那活像用結他代替兩條聲帶在對唱的結他solo,你就知道說這首歌的時候你要跟人談些甚麼。當你聽到Tho Who四個團員,在Won't get fooled again中各自把自己的樂器轉化成武器一般地淋漓盡致地揮舞,你又會知道這一首歌好在那一處,不用單單地對人說「正」、「有feel」(不好聽的)。

(那麼又如何可以把一首好像沒有甚麼特别的流行曲吹成一首好的作品?)

KURUMI的旋律起伏及和弦進行都製造出強而有效的張力,情感都被緊緊抓著,等待釋放,這種緊張與放鬆,就是旋律自身的節奏感(你甚至可以嘗試聽聽那一句使你被抓著,那一句把你放開)。這種節奏感可能使你覺得不太留暢(但留意Kurumi的主歌的上下起伏是很流暢的,倒是副歌同一句中的音符很多都重覆多遍),但我想能夠掀動情緒的流行樂會比只富娛樂性的更加珍貴。這可以是很簡單的做法,但永遠都是那樣地有效,永遠地令人欲罷不能。

還有那個漂亮得要死的outro/coda,我一時間想不到Mr.Children曾經有過更漂亮的outro……真的,有嗎?好像沒有……

沒有PV的KURUMI一對漂亮,一樣動人。這一首其實就是把情感融入旋律中的最佳示範。當然,你可以說它沒有特色,平平無奇,你用這一個角度去看當然也可以,「隨你的便」。

Friday, March 21, 2008

I'm not there

甚麼是真實?

我想很多人都希望知道甚麼是真實,但沒有太多人能夠放膽地去追求真實。

我不在那裡。Bob Dylan由一個偽裝者、祟拜者(Bob Dylan到醫院探訪Woody Guthrie時沒有那麼年輕,那是用年紀及膚色去表述他的心理及精神狀態吧),到開始追求世代、現實、社會的真實,到最後奮力爭脫一切去回歸自我。那就像一個追求真實者的道路,但我們很多時連第一個階段都走不過,而當你可以走到去第二階段時,你已經是一個為世所推崇的人,成為世代之音。

當你走到第三階段,跟本沒有人會明白你,因為世人都太膚淺,你會成為背叛者。

事實就是如此,沒有人願意去承認一個男人與一個「八婆」是有分別。因為我們要「真實」,我們以為男人的陽具與「八婆」的「三點」都是表象,真實是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應該平等、應該有著相同的評價、同樣地受尊重。有人用虛偽的真實去粉飾自我,把自我埋藏起來。

我們跟本就不同,在別扭甚麼?

在音樂上他是背叛者,在私生活上他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大話者,因為我們會給予自己一個角色、旁人又會給予你一個角色。當你對自己的角色開始覺得索然無味,而你又討厭自己像馬戲團裡的動物一樣被旁人安排你的每一句說話、每一個反應、你的每一步、以至你的興趣、事業,而你開始要掙脫,你便注定了會被看成一個不諳世故、離經叛道之人。

而你的新角色是瘋子。人們跟本就不懂去面對自我,就更不用說有胸襟去讓別人釋放出自我。

"You just want me to say what you want me to say"

不是嗎?想一想你的父母、你的上司、甚至你的朋友、甚至你自己,我們很多時都不容許或討厭不認識的、認識的人、自己說一些不在你預期、想像中的說話。因為那不是你的角色應該要說的話,對嗎?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你被安排在那一個角色之中,我們也可以誰都不是,沒有自己的話我們還可以是誰?

真實就是你自己。

然後?

Sunday, March 09, 2008

最好的HOME

很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有一個感悟:「音樂很神奇!」

當然,要解釋聽覺為何會比其他四感來得更容易掀動人的情緒並不容易。不過要解釋音樂如何製造這種神奇的魔力,其實就簡單得多。

音樂的魔力源自製造情緒,而情緒是源自expected與unexpected。和諧的情緒來自expected,激烈的情緒來自unexpected,這一個基本上不單單是音樂的基本教條,所有的溝通媒介也是如此。我們要跟人溝通順利會說一些別人明白、預期的說話,要令人的情緒出現波動(笑、哭、憤怒,以至所謂的「O嘴」)則要說一些預料以外的說話。電影、文學等等,也是如此。

一首音樂作品要製造情緒,最簡單就是用反覆(repetition)、變化(variation)及對照(contrast),而流行樂作品要令大眾接受,就是要用中找到expected與unexpected的平衡,因此verse and chorus form大行其道,aababb更是流行樂最常見的曲式,因為當中的反覆變化與相照最適合大眾,不會因過於重覆變得可以預期要令人沉悶,又不會因為過於多對照變化而令人覺得混亂要難以跟隨。

我不會說HOME不好聽或如何不破舊立新。事實HOME從音樂技巧上或音樂語言上,是最成熟最完整的表現或表演,而我亦不會要求一隊主流流行樂隊走去大玩實驗性音樂。只不過,除了個別曲目,感覺上整張唱片都是非常平坦,起承合而不轉,這個情況在個別曲目當中猶以track8來得最明顯,,但即使從唱片角度去看,亦然。

可能只是個人口味(但我一直深信要評論觀點必然要主觀,只要有客觀理據就可以),但太和諧的話實在令人缺乏耐性。HOME在我聽來,是一張很和諧的唱片,和諧得即使我戴著耳筒也不能專心去聽。不過,起碼我已經接受了PIANO MAN。我以往也很不喜歡它,因為我不希望MC鑽進這種Big Band Jazz之中,我不希望MC的音樂是純粹的音樂性而失去人性。不過,PIANO MAN卻始終是唱片中可貴地比較富刺激性及玩味的作品,起碼我連半點要skip的意圖也沒有,起碼掀起聽者愉悅躍躍欲動的情緒。

這個已經不是「懂不懂」的問題,一支十多年賣片無數的樂隊,一個學院派樂理根底深厚的監製,這完全是取向、心態與想法的關係,而這才是令我最感到有點不安的原因。

最喜歡的曲目是1, 6, 10(1如果肯再發展下去,跟本就是應該由鈴木一段快鼓由intro轉入第一段verse的硬搖滾),2, 4, 9也不錯,仍然對12沒有感覺。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