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9, 2009

You know you mean the world to me

Everybody nice to meet you, we are NiNa.

一張本人差點兒就因慳家而沒有買下的唱片(畢竟本人自幼家貧,是不折不扣的窮L)。可幸認識了一班到日本比糖尿病人上廁所還要頻密的朋友,這一張NiNa是托盧覓雪(咁,當然唔係拍內衣少女果個啦)買回來的,僅此致謝。

有關NiNa,要介紹實在有點累人,大概是:主音之一是Judy And Mary主音YUKI,當年27歲,據是NiNa的取名就是2、7這兩個數字的發音。另一位女主音是Kate Pierson,其實Kate在本blog也不是第一次提及,縱使未必有甚麼「史上最強」、「70年代最佳」那類的頭銜,Kate來自的樂團是七十年代開始活躍的The B-52's。有關The B-52's最傳頌的故事,當然是離開了Beatles後嗑藥嗑過了頭的John Lennon在觀看過他們的Live之後,重新投入音樂創作(Lennon曾經說過,New wave年代的音樂是他經歷過的音樂潮流中最美好的一個)。Kate Pierson的長青不老聲線,更曾經與其他巨星如Iggy Pop、R.E.M.合作過。

結他手兼主將是佐久間正英,另一名結他手島武實同為The Plastics的成員。The Plastics為New Wave年代曾經打入美國巿場的一隊日本樂隊,當時據說The B-52's同時也是他們的樂迷,替他們打通了一條到美國之路。佐久間正英除了是JAM的監製,同時也發掘了另一隊日本樂迷一定很熟識的樂隊Glay(另一點關係,YUKI跟Glay的JIRO在高校已經認識)。

把鼓手略過,但Bass手則是不得不提,Mick Karn,是new wave年代的大人物,Japan的Bass手。

大概就是一隊集七八十年代的new wave群英的Supergroup。其實本來不希望寫太多資料,但一開始寫了數句又收不了筆……

要說的跟本不是這個嘛!



是一首很有活力的作品。但很抱歉的是,無論本人如何努力,每次播放這一首歌的時候,都感到這是一首令人憂傷的作品,而它很適合現在心情很差的在下用作抒發之用。

Nobody knows why we forget we have love inside of us, baby.

Nobody knows why we forget...耳朵聽到這裡便失去了接收能力。對嗎?我們都喜歡自我投射,對號入座。音樂本質就是如此,是自我心靈的一種體驗,因人而異,沒有標準。就又怎知道同一個音樂對不同的腦袋有著同一種刺激呢?

很有趣,這個演出當然也是Music station慣常手法,樂器手都是在扮彈的。不知Mick Karn是否抽不了空上節目,找了一位妙齡少女代打,先不說那支低音結他不是Mick常用的Fletless,基本上代打的話,一時三刻怎能學得會呢?不,到底她本身是不是樂器手呢?……不過,既然大家本來就不太介意主音身後的樂器手(即使在意,也只是看臉而已,誰去理他是否在彈),又有誰會在意呢?

What do you want to be?

Somehow I think I'd love to live in a lazy slow pace town or country
side or suburban so that I could enjoy every second of my life. Yeah,
I really think so. I guess so. But, unfortunately, I have just
discovered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trying to run off everyone in front
of me in the street. I,m the one who have the desire to push away any
slow walking person block my fuching way. "it isn't it ironic? Don't
you think?", Ironic by Alanis Morissette.

So this is it. We want to be what we want to be which we could never
be. It just like David Beckham or Steven Gerrard want to be a Paul
Gascoigne. Dammit. Stevie G should listen to Zizou...be a Claude
Makelele. =)

Start this in fanling platform and I have just gone past tai po, seems
I can still write fast with the iPhone. Haha, new toy rules!

Sent from my iPhone

First blog from iPhone

> So this is the very first blog from iPhone. I am actually at home
> and sitting in front of my PC. Just to have a test. =) btw, typing
> by the iPhone keyboard seems easier than my first thought! nice
> stuff!!!
>
> Sent from my iPhone

Thursday, March 19, 2009

JUDY AND MARY 15th Anniversary Tribute Album 2009.3.18 release

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

到底應該如何去欣賞一張致敬大碟?如果只是依隨原作去彈奏,那麼這一張Tribute相信是毫無意義。很多時可在Youtube一些翻唱作品的片段中,總有人留言說「你不可能翻唱得比XXX(原唱),因為他們做得正好(did it just right),你不能做得更好」,這實在有一點難以理解,到底一首歌如何才叫「正好」?這的的確確是模糊得可以。同一個旋律,其實真的隨你做甚麼都可以,千千百百個可能性,只看到了兩三個版本便下定論實在有點早,眼界其實還是開闊一點的好。

好了,轉一轉話題,到底何謂一首「歌」?事實上,「歌」是指能夠「唱」的音樂作品。但到底「唱」的部分是否就是這音樂作品的全部?有時候我會想,你怎可能COVER 20th century boy,唱同一個旋律,卻把那個riff拿掉了,當你把一首作品的核心部份拿掉,唱得一樣甚至更好都變得不重要了。

看看大家怎麼去「唱」JAM。

01 いきものがかり ♪クラシック

最近很當紅的嗎?本人實在比較背啊……說實話,褪去了原作中的優雅感覺,換來的是重量感(尤其低音部扭得很大)。耐人尋味的是,某情度上它比本來的classic更像早期的JAM,但整個節奏部的味道都很不同,尤其五十嵐甚少有如此厚重的打法(五十嵐的打法向來都比較瀟洒,即使是比較重型或高速的作品,很少打出狠勁來)。以改編歌來說,給人一種非常保守的感覺,也許兩隊樂隊本身的風格聽起來差不遠,但事實上又確頗具不同之處。

剩下的問題只是你有多喜愛いきものがかり。



02 PUFFY ♪motto

Puffy是參與單位中本人比較熟悉的一個組合吧。以奧田民生作為背後的陀手,Puffy可以說是日本二千年前後其中最當紅的音樂單位吧?談起來,「Puffy」這一個名字是Andy Sturmer提供的。Andy Sturmer是薄有名氣的美國獨立樂隊Jellyfish的核心成員(本人曾經嘗試購買Jellyfish的大碟,但不成功),解散後來到日本發展,主要擔任監製的工作,而他亦曾替YUKI作過一首收錄於首張個人大碟中的作品Prism(全碟最柔美的一首),這也可算是JUDY AND MARY跟PUFFY的某個聯繫?(難得有半個比較熟識一點的組合,不數一數資料怎行?)

雖然大家都對Puffy的搞怪非常熟識,但說實在,Puffy好像是有挺多punk pop作品的,她們不是那些千遍一律的無聊偶像音樂,而punk pop正是JUDY AND MARY起家的一招。這一首新的motto保留了原作的爽快感覺,但同時亦加入了足夠的新特色……intro那個結他riff實在太帥了太帥了太帥了!

這一首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一首。(欠的是,Chorus那兩句「多一點愛,多一點自由」,到底是唱得不夠痛快到底呢……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不要跟JUDY AND MARY比較!)



03 mihimaru GT ♪Over Drive

為.何.要.把.INTRO.的.結.他.換.掉.了.呢?

說起來,在這一種情況下,Over Drive其實頗像一把兩面刃。首先Over Drive是JAM的代表作,就是那種演唱會要拿來壓軸、一來intro全場沒半個人不尖叫的那一種代表作。問題就出於這裡,那根本不是這一首歌怎麼改才好,而是怎麼改大家都不會覺得好。

這是甚麼樣的Over Drive呀?沒有YUKI叫的「Come on!TAKUTA!」沒有TAKUYA的那個intro,還over甚麼狗屁drive(自己看多兩眼都覺得說得有點刻薄,但如果連這個只存在live,而JAM迷都必然有feel的玩意加進去,調虎離山轉移視線水到渠成不是不可能的……樂迷得多時都是熱情大於理性嘛)。除了這一個以外,也可以聽到組合很努力地把這首歌搶過來變成自己的,盡量把那捽碟的玩意兒加到作品之中。但始終這是個燙手山芋,搶是搶了,搶不搶得走,「聽過你就知」。



04 奥田民生 ♪散歩道

這一張Tribute參與名單內佈滿了很多相對年輕的偶像,又或是知名度比較低的組合。奧田民生可算是唯一一個重量級人物(年齡其實也不太大,但在日本流行樂界實在是地位超然)。

怎麼說?此曲除了旋律及歌詞,所有東西都由奧田民生老師一手包辦,包括所有的樂器演奏。老師亦沒有很別扭地勉強把原作胡改一返。編曲保有原作的某些刺點,很明明白白、輕輕鬆鬆地訴說著:「看看喇!這就是奧田民生演奏的散步道,它擁有奧田民生的元素,但它仍然是屬於JAM的。」配合老帥那和暖的笑容,這一首改編得「友誼」味十足,不費吹灰之力便有一首我舒服時你高興的改編作,大家都歡喜,頗能感到當中的事半功倍啊。

(本人不懂日語,第一次chorus之後,奧田民生老師是否改了歌詞?聽起來好像改了這一句……暫時無心做對照比較)

05 半沢武志(FreeTEMPO) ♪RADIO

挺喜愛intro的那一個riff。RADIO一曲聞說是YUKI在電台工作不遂意時,TAKUYA創作此曲來以鼓勵YUKI。配合勵志的創作用心,本來就是明快、爽脆的一曲。來到這位叫半沢武志的朋友手上,卻把它轉變得有一點慵懶、跳脫的感覺……就像一首北歐小品 — 就如早期的The Cardigans,都巿時尚感十足,很不JAM。

喜歡與否,的確是幹得挺漂亮的,是碟中對原作作出大改動的作品中數一數二的一首。

06 school food punishment ♪Brand New Wave Upper Ground

我不認識這一隊school food punishment,但也只得冒犯一下了。它把Brand New Wave Upper Ground最重要的痛快淋漓取掉了,換來了的是單調又混濁及出奇地平淡無趣的編曲。它亦嘗試了「把原作的一點小玩意留下來」,但由YUKI的無敵呼喊換成了不知是sampling還是由她們唱出再加上了厚到不能再厚的效果。噫,親愛的監製,你在幹嘛?喂,叫你啊,聽到嗎?有人嗎?

總之情況令人感到尷尬。



07 HALCALI ♪ラッキープール

總覺得有一種「很 應援團」的感覺。把本來「在希冀」的感覺變得有點兒戲,當然我很明白她們是很努力地把Luckpool變成自己的東西,但問題也就是在於她們既沒有留下一點JAM弄出來的東西,加上整首歌的味道都變了,連chours也「費事」升key,拿走了高吭感是可以,但本多很多變的LUCKYPOOL一時間變得太點平淡,即使把JAM的名字rap進了去,依然是缺了點石成金的一筆。

有小偷啊!捉賊啊!



08 SCANDAL ♪DAYDREAM

變得更重型了。但本人一直就想說,重型跟搖滾是兩碼子的事。把Distortion扭得再大,更密更快的bass,更發力地打落去鼓上,不代表更搖滾的。收起了TAKUYA很流暢的結他lead solo以及rhythm solo,換來的是有拍子的pausing,這是很簡單很簡單的作法,不能說差勁,但就把就好像弄得有點不夠看頭,只剩下重量感了。



09 木村カエラ ♪Happy?

本來就是本人在Power source大碟裡最喜歡的一首,原本是重量極強卻又非常非常可愛、充滿刺點趣味無窮的一首,不是single也沒有名氣,但好得不得了。不過,木村Kaela聽起來也挺不錯啊!沒有JAM那排山倒海斗轉星移三山五岳大海無量泰山十八盤(...)的感覺,但全曲起伏依然強烈,機關槍般有趣的擊鼓,重dance beat的chorus,加入了很不錯「prettydays」interlude,速度慢下來但氣勢仍在……少了一點鬼馬的,卻仍然是很清爽痛快的一首。

最後不忘加回原曲結尾的結他outro,木村Kaela還要像YUKI可愛地「yup」了下(本人一直以為木村是型女來的,沒關係,YUKI都很型的)……太正點了。

這一首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一首。

……?!

這一首跟Puffy的motto都是整張唱片中本人最喜歡的兩首。

10 中川翔子 ♪そばかす

很奇怪,把雀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個riff取走……又不是完全取走,中段也總算來了一次。原作的bass是lead來的,剔走了又沒有啥東西補上來。雀斑本來就是密度很高的一首作品,真的是純粹主音唱了算就可以嗎?很多伴奏聲響,但仍然令人感到很空洞,又不見得本來就是要令作品變得輕鬆一點,這麼一來再加重拍子也是無補於事的,始終給人一種披著「搖滾」外衣但流行在骨子裡的感覺,聽多數遍也只能記著主音(以及取自JAM的那個riff)。

大家有在旺角女人街偶見過中川翔子嗎?



11 ミドリ ♪ミュージック ファイター

這一首很有趣。差不多只是一堆噪音及主音在叫囂,堆成一首曲子。但比較有趣,dobidoba那裡,女主音可能是全碟唱得最像YUKI的一段子。如果說Music Fighter是JAM最濃厚實驗性的一首,這一個新版本實在是有點喪心病狂了。正常的dobidoba,天堂般的pre-chorus,狂亂的chorus,實在是挺亂來的。但在噪音當中,找到不少音樂元素在其中,卻又是一種樂趣,無序中其實不是完全不按牌理出牌(intro還保留了原作中的結他呢)。

問題只是,這離大眾走得太遠了。



12 大塚 愛 ♪LOVER SOUL

到底是「簡約主義」還是「極微主義」?反正只是翻譯用字不同。但有時候我們倒可以醒扒一點,在把話說給大眾聽的時候 — 例如家俬、服裝廣告,我們用比較親民的「簡約主義」;當在在扮型懶勁做型子時,則用一個聽起來比較勁的「極微主義」,聽起來會比較型子。

大塚愛把本來是一首能量強大的Rock Ballad變成只以非常簡單的鋼琴伴奏的「極微主義」式作品(我是型子),效果出奇地自然。本來我們一直在說,tribute的作品最好保留著原作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原素,而LOVER SOUL的的確確本來就是很旋律作主導的一首,即使是那些極度煽情的結他solo也是很旋律主導的。所以你未至於會覺得這一首跟本不是LOVER SOUL(除非你是結他solo蕃薯),因為核心的主旋律終歸相同,但它又竟然可以是如此不同,如此地不JAM。

LOVER SOUL本來就是一首充滿寂寞感覺的作品,用本來音色就冷冰無比的鋼琴去伴奏,加上大塚愛把歌曲的情感掌握得出奇地好(少來跟我說這曲顯示她唱功不好,本人從來不管這個),一個寂寞無比的娃娃在訴苦……好苦。

這還令人想起了一件事:如果JAM不解散的話,他們在新作品中會不會作出同樣的嘗試?前提是TAKUYA在WARP中已經很喜歡走去彈鋼琴了。說實話,我真的認為JAM有可能爆一首類似的東西出來的……如果不解散的話……JAM也曾經有過很恬靜的作品的……(嗚……)

在碟中是很突出的一首。



13 シギ ♪KYOTO

很對不起,這一首本人真的想不到有甚麼好談的。除了換了一點點音符,整個感覺都是非常忠實的一首。

我哪個時候才可到京都一遊呢?

14 スネオヘアー ♪小さな頃から

不單單是主音的問題,跟音樂人的年紀也有著關係吧,這一首「從小時候開始」比原作感覺要老成多了。一首充滿回憶感覺的作品,新作那一種清醒的感覺,比原作就更有一份含蓄及成熟的沉重。這一首給人的感覺,也同是挺像奧田民生的散步道。那種從心而發順心捻來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功力的分野吧,目標清楚,一切盡在控制之內,輕描淡寫就有一首不慍不火的改編作。



15 真心ブラザーズ ♪ドキドキ

真心ブラザーズ應該是命中注定要去守尾門的吧!嘿嘿,把一首本來像小童向的卡通片片尾曲變成了一首肥皂劇片尾曲。那種輕鬆而溫馨的感覺,也不難嗅出對音樂運用的熟練感。還有啊,喂,真心ブラザーズ的主音YOKING,就是YUKI的丈夫啊!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我又再吮發條橙

最近心情沉重,原因也不知從可說起,大概只能回應一句「諸事不順」吧。只因這種心情,謙虛的敘事者敝人除了一把貝司以外,對其他事物也暫時提不起興趣。故此,連起買新書看的興致也不知跑到那裡去,只能把己看過的書重讀。

「再吮發條橙」是發條橙原著小說作者布吉斯的再序標題,內文主要是向美國書本發行商及大導史丹利敗寇比力克擅改其著作的安排而作出還擊。

重看發條橙,有一個人在我心中揮之不去,那個人的名字叫薄田兼相,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他有一個「橙武者」的外號,原因是在大阪冬之陣時,他竟因去了遊屋(大概就是妓寨)過夜而未能緊守崗位,「橙武者」就是用來揶揄金玉其外的他中看不中用。

也許是心情不佳。發條橙在電影中,大概就是暗指政府以謙虛的敘事者—小阿歷克斯作為測試的路氏技術,控制一個人對善惡以至自身行為的選擇,把一個活生活的人變成一個發條橙,只依發條而行動,看起來甘甜多汁,然而也是中看不中用……發條橙怎會可口?

小說當然有同樣一個含意。但被美國發行商及寇比力克大導刪去了的最後一章中,卻仿似為發條橙賦與一個新意思。謙虛的敘事者小阿歷克斯說,他無法避免自己成長,他長大了,他再不以為行使超級暴力有趣,不再需要這種方法去釋放精力。他長大了,他要成家,要生孩子。但同時,他也無力可以阻止他的孩子在年青的時間去搗蛋釋放精力,以行使超級暴力及抽送小妞為樂。

人的成長、生活、生命,本來就像一個發條橙,沒有選擇,我們都被自身生物、精神層面的發展方向,以至社會空間一再焗限。

「可唔可以唔死呀?」

再一次扮哂首尾呼應。薄田兼相最後怎樣?他不能選擇不死,但他可以選擇自己的死法。他在大阪夏之陣的道明寺一戰,英勇作戰,奮不顧身,威猛非常。最終威武地戰死於陣前,只因其拼死一戰,總算洗去了污名。

甚麼才叫有選擇?怎樣才算沒有選擇?畢竟是阿歷克斯自己先選擇要去做實驗品。

Saturday, March 07, 2009

「請問貝司、貝司結他及低音結他有甚麼分別?」

這個問題看起來愚蠢,但事實很多很多人跟本不知啥是貝司。當然,低音結他是比較容易明白的一個字眼。說到底,又有多少流行樂迷會認真去了解「音樂」或所有有關的一切?

先不談功用,如果給你一張披頭四年輕時在演出的相片。我問你,那一個在彈Bass?



這個接近三選一的問題,我想如果問得足夠多人的話,100人裡答中的人應該都是30人左右,一個接近完全沒有認識的亂撞而答的數字。(三選一是因為保羅麥卡尼、約翰連儂及佐治夏里遜都會拿著一把結他在台上)

也許你認為我太多鼓吹「Bass被忽略」了的訊息。對,可能我是有一點矯揉造作起來了喇,但我認為,的的確確是如此。

承上題,其實如果你對披頭四認識得夠多,你不用懂得看那一支是Bass你都能一眼看出誰人拿者一支bass……即使把他們的臉孔遮著亦然……因為保羅麥卡尼是左手的,而佐治夏里遜及約翰連儂都是右手的。

就讓我們先從外觀去判斷那一支是低音結他。(有認識的人不用再看下去了,謝謝收看)

最容易的,其實是看弦的粗幼。低音結他的弦比結他要粗很多,結他最粗的一條(彈奏時最上一條,雖然我們喜歡叫他最低的一條,除了是因為該弦音域最低,也可能因為在彈奏的人來看他最近自己吧),大概就跟低音結他最幼的那一條差不多直徑。因此,近距離其實一看就知那一支是低音結他了。返而,低音結他頸部較長、flet之間距離較遠,倒不是一般人用肉眼可一眼看出的分别。



Yamaha為Billy Sheehan出的新signature model,暫時好像毀譽參半,但仍是本人考慮中的其中一個「下一支玩具」



Yamaha的電結他,可以清楚看到弦線的粗幼跟低音結他有別,近看對粗幼有別的感受會更強烈的,因此下一次路過任何有結他出售的店,可進去一看,應該也可以一眼看出分別

當然,有時候如果很不幸,即使是弦的粗幼也看不太清,那麼用弦數來分辨也可算是容易的方法。結他一般都是六弦。低音結他比較常見的是四弦。一般樂曲其實四弦已經很足夠低音部的使用,但五弦的低音結他其他都不難看到,個人認為一般情況下其實五弦都不算必要。一般五音的低音結他都是在最粗最低音的E弦下加一條更低音的B弦。因此五弦的低音結他一般來說就是可以彈得更低音。但事實上,這又不見得太有需要,倒是多一條弦其實對一些彈爵士樂帶來更多方便,更容易找到他們即興而來所需要的音符。比較少的五弦bass是在基本的線上加上一條更高音的C弦,但也是有的,情況其實也與為可要加B弦相約。

六弦的低音結他不常見,少於六弦的結他亦然,因為用弦數來分辨亦頗可信賴。「喂,我連弦都看不清,就更難數弦數喇!」

大哥,你可以用結他的螺絲頭來數的。如果你連這都看不清楚,那麼你跟本連整柄結他都看不清,看不清就怎能夠用外觀去分辨呢?

水暫時吹到這裡。

Sunday, March 01, 2009

音樂:好聽就得

這句說話來自N年前某男的ICQ info,說真的,才看到就不喜歡。

利益申報,我對那男本來就沒有好感,原因是我總有意無意間總覺得這個人也不喜歡我,這個人是針對我的。當然,那個時候,我在圈子內人際關係還算不錯,他也沒做得出甚麼。

言歸正傳。

我始終認為,很多不好聽的音樂,卻依舊受人愛戴及一直流傳,不是因為它「好聽」(當然,都已經叫它做「不好聽的音樂」)。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因某些原因,它們只用耳朵去聽音樂,所以便才得出了「好聽就得」這一個結論,這沒有不對,純粹個人態度,但我難免要挑剔一下:狹隘。

有更多人,除了耳朵以外,更用了其他東西去欣賞音樂。像很多古典樂及爵士樂愛好者,便很常會用腦袋去聽音樂。那能不用腦?當你要去觸碰音樂中的曲式、結構、層次,那麼用腦袋去聽便是必然的。當然,雖然貝多芬用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分析及整合出一支曲子,當中的匠心獨運你不必去照單全收,大可以一句「好聽就得」,然後跟人說你很喜歡貝多芬的作品,這也是各取所需,悉隨專便。

當然,你還可用你對感情的觸角去聽音樂,也可以用你的生活去聽音樂。如果你說你認為蘇永康聲線及唱功比謝安琪好更多,但他的囍帖街版本卻及不上謝安琪,那麼我想你是會用感情觸角去聽音樂的人。

很多時侯,好聽都未得。

更多時侯,不好聽都得!我說啊,如果大部份人的音樂哲學也是「好聽就得」,那麼即使Kurt Cobain再「有型」,Nirvana也難有今天的地位。

話說回來,我認為好聽就得男針對本人的原因?我懷疑是那人以為我要跟他「爭女」。

白痴,我才沒有他那麼笨。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