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6, 2009

太閤立志傳、沖田總司、幕末維新、搖滾樂

一切都從戰國開始,哈哈。

很多年前,光榮有一個在任天堂紅白機推出的遊戲,名為太閤立志傳。本人從這個遊戲開始,慢慢地接觸不同的戰國歷史事件。

談起來,這遊戲也不知玩了多少遍,起初連一夜城的情節都不懂觸發,還記得第一次完成情節看到秀吉與小六站在山頭上看著墨俁城,當年的超任的畫面當然不可能漂亮得到那裡,可那股偉大磅礡的氣勢卻絕不輸現在的遊戲。

當你開始看戰國歷史,加上太閤立志傳後期越發加重劍豪的情節,慢慢地便會接觸到宮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柳生石舟齋、上泉伊勢守等人的故事。

不巧,有一天不知為啥,重看了「反斗劍神」的漫畫,在故事尾段看到了一個名為沖田總司的不知名劍豪。那時候本人對戰國或以前的劍豪的名字,不知其人都總曾聽過一二,而這個名字卻是完全的陌生。而且,漫畫中,那個為了活到可以看美眉穿比堅尼的年代,單憑生存意志就死了老不死的宮本武藏,對這一名沖田總司有著極高的評價。翻看資料,便知此人跟「浪客劍心」內的齋藤一是一伙的,之後越看越多……越看越多……

新選組,之後是幕末。

本人對日本潮流文化認識不深,歷史文化也不過是一個初級喜好者。有時候想,人們或許會問,為甚麼會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先說本來對我國歷史,也是一名初級喜好者,三國的歷史也跟很多人一樣,從演義到認識正史,很多資料也是記得挺深刻的。但對於日本幕末雖然礙於環境資訊所限而一直只能作為一個初級喜好者,但心中那一種近乎迷戀的心態卻是其他歷史所未及。

一方面,當然是幕末那一種獨有的陰暗與魅力。那麼,另一方面?

有一個英文字,Exotic,翻過來中文是「異國情調」。有時候人就是會對一些不存在於自己的社會體制、文化背景、價值觀的東西感到異常有興趣。因為它不同、它刺激、它難以預測,擁有異國情調的東西都是有一種異常的魅力,因為它需要你去追尋,需要你去理解,需要你去探索。

一個好的例子,就是在「西方世界」的「東方熱」、「中國熱」。

另一個例子,就是在早期搖滾的時間,美國白人小孩及青少年都喜歡熱情澎湃、充滿性意味及自由奔放的黑人音樂。白人的音樂是遵規道矩的,安守本份不能過火。白人小孩都被禁止接觸黑人音樂,但那是越禁越不能止,白人小孩甚至開始玩起黑人音樂來了……那種不受權威白人社會規條管束,不存在於白人小孩正常生活的熱情,充滿了異國情調,而這就是為何黑人音樂對白人小孩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很有趣,在香港,異國情調之風卻彷似永遠刮不起來。它們可能受小眾所推崇、所喜愛,但他們永遠不會在人們之間傳染及推展起來,以或是只有其形而沒有其神(Hip Hop?香港從來沒有Hip Hop潮流,只有「穿Hip Hop」潮流而已)。有時候我想,到底是因為普遍香港人慣於「即食」,他們懶於去理解、追尋以及探索一樣他們未見過的東西,安於接受權威媒體所授與的潮流文化;「拜金主義」而沒閒工夫去管一樣不能用來開飯的東西,還是安份守己得過了得,甘於成為權威媒體下的一個個木偶?

誰知答案會不會是:「三樣皆是」。

夜貓子

本人是夜鬼,說得文雅一點,可叫作「夜貓子」。

有些人永遠不會明白,夜晚才能提供夜貓子們所需要的生活空間。因為夜貓子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比較自我。

說成是反叛,我又認為是有一點言重了。如果以本人作例子,我喜歡夜晚比白天要多很多的原因是,我在晚上才擁有自己。

白天的時候,我們會迫不得以地跟其他人說話,按其他人的要求去作出行動,想的說的,是跟別人溝通、替別人思想。這是自私自利的本人所不喜歡的。我想跟自己說話,我想自己所要想的,我是屬於我自己的。

我,我,我,我……

人生不應該是只有「我」,但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說也應該是圍繞著「我」吧?

因為我在白天有太多「他」,所以我才更珍惜這一個晚上的「我」。

夜貓子,也不一定是因為要玩通宵吧?

Friday, July 24, 2009

A quick one while he's away

音樂口味各人不同,要知道大家的口味是否接近,有時候很複雜,但我卻找到一個你能夠跟我對口味的方法。

如果你認為The Who在A quick one while he's away,以下的Rock'n'roll circus的版本又好,Live At Leeds的版本又好,「不太好聽」或「平平無奇」,那麼你的口味跟本人應該是對不上號的。

The Who最顛峰時候的作品,都令人有一種耳不暇給的感覺,而最令人驚異的是,無論Pete、John還是Keith,每每他們在高速狂飆的段落,都不是solo的時間!先不論全曲Keith Moon大部份時間都在打不同的東西、一大堆roll……任何時間,三件樂器都是在互相配合,留意一下誰在打beat的、誰人在頂上玩花臣的話,這四個人實在是晃似合而為一。很多人都說,如果Keith Moon不是在The Who,他會是一個很差的鼓手,因為他很多時候都「不中」,很多時侯他沒有操控著表演的節奏……對,很多時都是這樣子。但這一個鼓手,所打出來的一切,卻一直在演繹著歌曲,按著走勢打出充滿旋律感的東西。

因為有John Entwistle、Pete Townshend以及Keith Moon,這三個人在演奏風格上能夠互相支持,使三個人都可以全力狂飆著自己的,跟本不用等solo時才來威一段然後又沉寂下來,又或是一曲只有一兩個聽起來比較威猛。

四個人少一個樂隊的發展也會是完全不同。四個人獨立來看都是非凡,而四個人走在一起威力更加是倍增了起來。(不同於像Cream那種Super Group,樂手的風格都是成形了之後一起jam,The Who是那種相識於微時然後一起發展及發跡的)

這就是為何,The Who是模仿不來的。

看,即使不計intro的acappella,連vocal大家都是各有分工。The Who隊員的關係可能表面上不如別的樂隊看起來和諧,但四個人在音樂上實在是合而為一了。

Thursday, July 09, 2009

imi Hendrix, Janis Joplin, Jim Morrison, Kurt Cobain, Brian Jones, Robert Johnson

竟然原此,我竟然是厭世囝。

那只不過是本人自細被訓練出來的心理防衛機制吧了:讚與罵都當作沒聽見,一切仍按自己的判斷及理性思維去作下一步。

你看?不平衡的環境長大下,孩子的心理便有不平衡,偏向某一個極端,慎之!戒之。

是日講起,本人仲有兩個月就不再廿七歲了。

不再是搖滾樂巨星的熱門早逝年紀。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