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2, 2010

歌唱,耳朵,音樂夢

看亞洲星光大道2,我發現有一個情況是,大家普遍認為2集首兩集的水平比1平均要好一點,然而我看著看著,卻又發現我的不滿情緒比起1的時候要高。

我向來對歌手的技巧要求不高,這是我一直很強調的事。而事實,我對那些緊張、失準、發台瘟以至技不如人的參賽者一直都比較寬容,在電視機前不會太過毒舌。

但對於那些技巧掌握得較好,失誤相對地少卻又唱得不怎麼樣的那一群感到很不滿。而我認為這樣的參賽者在2裡比1多。

不用指名道姓,但就舉那位首兩集唱愛是懷疑的來說。

說實在的,選歌之前,參賽者一定有唱過這一首歌,亦一定會覺得這首歌自己唱得很不錯(或很好,或值搏),才用來參賽吧?除了開首走板不算(我不就說了嗎?我對技術失誤很寬容),問心一句,你真的覺得自己唱得很不錯嗎?整首歌聽起來有氣無力,聲線完全激發不出熱情,你怎麼認為你這一首愛是懷疑是應該用來參賽的?

評判經常說揀錯歌,但說來說去大家仍然是不停揀錯歌。為甚麼?

因為我們都不用耳朵。

唱得到跟唱得好本來是兩件事。唱歌本來就是很直接的一種表達方式,學者至今仍在研究到底人類行為中是先有說話還是先有歌唱。歌唱跟說話的分別,就是在於歌唱的音調比較廣,以及用複式呼叫而使發聲比較洪亮及傳得遠。唱,本來最重要的,就是表達。

很多參賽者(我不是針對愛是懷疑,只是用他作例子),他們彷彿沒有聽過自己唱歌一般,他們也沒有賞試用耳朵去發掘自己到底在歌唱中表達了甚麼樣的情感,只是一些基本要做得到的東西做得不錯便會覺得自己唱得好,值得驕傲地昂首出賽。但他們跟本不知自己唱得有夠差,也不懂去聽著音樂來唱。別人聽得是很辛苦很想轉台的,這裡不是卡拉OK,旁人沒有在喝酒玩大話骰,大家都有在聽的。

我敢保證很多拿50至51分的人,也以為自己要比被淘汰了的來得優勝一點。其實,很多都只不過是海軍鬥水兵而已。說實在,如果可以殺無赦,不用理會節目進度,跟本一大票的都可以打包回家。(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唱Frank Sinatra的那一位,能力上他比很多人都好,事實上效果亦要比很多不用耳朵的稍稍要好,但始終仍是被開刀了,其實一看外型,再看一看唱盧廣仲的那一位,評判考量在那裡大家都心照。不是誰比較好看,而是誰一看就知道沒有觀眾緣)

引申而來的,就是每一位都說「我愛音樂」「希望以音樂作為事業」「達成音樂夢」。但到底大家付出了多少?我當然不全部認識他們……事實是一個都不認識……說這些話很容易,但大家附出了多少呢?(再進一步,如果參賽的某些人士……這裡指的有很多名……真的已經很努力付出,把60%非睡眠時間投入音樂,那麼也只能說一句「遺憾,閣下在這一方面是零天份」)先不說作為事業或作為夢想,也不說為何每個人愛音樂都似乎只懂唱卡啦OK,但如果一個人比較認真的對待音樂,撇開樂理,他們一定會好好思考一下音樂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任憑你侃侃而談風花雪月舉一反三不知所云,如何心領神會神遊太虛,就算你標童上身聽音樂,就算你淚腺發達人家一開口就籍著歌聲說感動……

音樂就是聲音,聽音樂首先就要用耳朵。

耳朵那一關過不了,任憑你在音樂中掘出了一個廣義相對論來、又或是從中參透了永劫回歸,全部都只是渾話。我跟你講,隨便你出題,甚麼歌我也可以寫一篇似模似樣的review,也可以把一片粗製濫造的混脹唱片說成比Revolver更經典的鬼斧神工,因為靠吹的話你怎麼說都可以。音樂,建基的始終是「聽」,這是絕對的客觀標準。你要找到一段音樂在不同的人的共同感覺,只能從「聽」到的東西出發。(例如你認為Twins的女校男生很感動,當中的原因跟聽到的無關,純粹是因為你喜歡吃鮑魚……而事實沒有甚麼人喜歡吃鮑魚,所以其實沒甚麼人跟你有相同的感動。也就是,這種鮑魚聯想的感動其實是很個人很主觀的,而非客觀的標準)

大家下一次聽音樂,說感動、說有Feel、說正之前,敢先問自己,你的耳朵聽到的有甚麼?

如果連這一個問題都答不了,那麼你真的在聽你在聽的東西嗎?如果連聽都不去聽,談甚麼音樂是夢想?就更不用付出百二分努力去改善自己的歌聲及表達能力了。

No comments: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