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12
Those were the days
Yea, now you are in your 30s. Not saying about the appearance or those sort of things. It's like, the people you got to know more then 10 years ago, are still around.
And they have changed a lot. Somethings remai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changed so much. The used to be Mr. Nice could be such a tosser now. The young sweet girl could be a bitch. The douches could be polite and even a little bit introvert (rarely the case, though). You didn't realize that until you really look back to the old days.
Time flies, things change, and you feel you are really old.
Thursday, October 04, 2012
天災人禍的聯想 — 日本人的自肅與香港人的沉痛
南丫四號的撞船慘劇後,圍繞著香地人的本土意識與國家認同的粉爭不斷。例如電視訪問時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比特首梁振英更像一個地方知府在發表講話、內地新聞報導的方向取態等等。
相比以上的種種,坊間更有一個疑問,政府為何把悼念的日子定為十月四日,而不是迅速在救援及善後工作的緊張時期早過的十月三日,當中是否有著因要「忌諱」國慶要繼續歌舞昇平而硬生生把悼念日子推遲的不良用心。
太複雜的事不談,也無心力去分析。不如倒談一談看到香港人的反應所作的聯想。
日本人對天災人禍有一種「自肅」的行為。天災不用多講,人禍除了人為意外之外,也包括個人自己的犯錯。日本當發生嚴重的天災人禍,酒精飲品便會濟銷,各式的娛樂消費場所更會生意大跌好一段長時間。而公眾人物犯錯後,也會「自肅」以認錯,行動包括減少露面、削髮等等。而天災的「自肅」,也包括受災的人不會過份顯露自己的哀傷、也不會作出任何抱怨,而是以正確、積極、正面的態度去對抗逆境。「自肅」除了是一種在不幸事情面前表示遺憾以外,也有一種對放縱進行「自省」的意示。
而這一種「自肅」,其實是來自一種社會的無型壓力。社會的道德標準認為在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無論你有多少其他值得慶祝或娛樂的理由,但「這樣做好像不對」就是日本人會為不幸的事情「自肅」的原因。而這種「自肅」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一種規條,你不去進行的話不單單是涼薄,那簡直就是你的不對。有名的「現代遣唐使」加藤嘉一就曾經表示,在三一一地震之後訪問重災區仙台巿,他與老朋友重逢時,在各種物資短缺,惟有啤酒因「自肅」而存量豐厚下,討論了很久要不要用在物資短缺的災區用「積存過多」啤酒慶祝他們的重逢……最後還是被否決。
三一一地震海嘯以後,因為全日本人的全國性「自肅」行為而長久沒有進行「奢侈消費」,使日本意外地面臨令一種經濟壓力,亦令總理大臣菅直人發聲提醒人民不要過份自肅。這種「自肅」行為,不難看出是日本人「恥感文化」的另一種體現,同時,也是日本文化中的「虛偽」的最佳寫照。(註:中性,不帶貶意)
對相於日本人,近日我們很容易在社交網絡上看到香港人對南丫四號意外發表不同的沉痛感言。有趣的是,有些人發出最感性最沉痛的發言,你甚至可以想像出他們在電腦螢幕前愁眉不展,為悲劇痛哭。但另一方面,你又可以看到他們下午吃過不同甜食而眉開眼笑,新款手提電話照買不誤,更不吝嗇氣力上載「新玩具」的照片到社交網絡示眾一番。這就當然跟日本人的「自肅」行為頗有不同,甚至可以說是香港人豪無「自肅」的意思。而政府亦沒有即時下達所有官方國慶慶祝活動暫停的指示,在聽到不幸事情時齊齊對人發聲一哭,也就僅此而已。彷彿我們都是可以一邊悲傷、一邊玩樂的人,我為你的不幸而悲傷,但我有我的生活,我要繼續玩樂。
對照於日本人的大徑庭異,與其說這是一種「誠實」,反而更像另一種「虛偽」。(註:中性,不帶貶意)日本人的「虛偽」在於「故作正面」以及「無我」,不幸降臨己身要顯得積極、勇敢。不幸降臨於他人則要為他人的不幸檢點自己的行為以至自我反省。香港人大異其趣,喜歡「故作悲傷」,社會的壓力終歸沒有日本社會慣於各種約制下那麼大,但亦有一種「我需要為悲劇表達哀傷」的牽引力。一不過,在香港,終歸「自我」是最重要的,那亦是香港人的「現實主義」的一種體現。罷課?大學可以,因為大學是學生說了算。要家長同意罷課是不可能的。
「我唔理你要我點,最重要就o係你唔好搞到我。」
相比以上的種種,坊間更有一個疑問,政府為何把悼念的日子定為十月四日,而不是迅速在救援及善後工作的緊張時期早過的十月三日,當中是否有著因要「忌諱」國慶要繼續歌舞昇平而硬生生把悼念日子推遲的不良用心。
太複雜的事不談,也無心力去分析。不如倒談一談看到香港人的反應所作的聯想。
日本人對天災人禍有一種「自肅」的行為。天災不用多講,人禍除了人為意外之外,也包括個人自己的犯錯。日本當發生嚴重的天災人禍,酒精飲品便會濟銷,各式的娛樂消費場所更會生意大跌好一段長時間。而公眾人物犯錯後,也會「自肅」以認錯,行動包括減少露面、削髮等等。而天災的「自肅」,也包括受災的人不會過份顯露自己的哀傷、也不會作出任何抱怨,而是以正確、積極、正面的態度去對抗逆境。「自肅」除了是一種在不幸事情面前表示遺憾以外,也有一種對放縱進行「自省」的意示。
而這一種「自肅」,其實是來自一種社會的無型壓力。社會的道德標準認為在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無論你有多少其他值得慶祝或娛樂的理由,但「這樣做好像不對」就是日本人會為不幸的事情「自肅」的原因。而這種「自肅」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一種規條,你不去進行的話不單單是涼薄,那簡直就是你的不對。有名的「現代遣唐使」加藤嘉一就曾經表示,在三一一地震之後訪問重災區仙台巿,他與老朋友重逢時,在各種物資短缺,惟有啤酒因「自肅」而存量豐厚下,討論了很久要不要用在物資短缺的災區用「積存過多」啤酒慶祝他們的重逢……最後還是被否決。
三一一地震海嘯以後,因為全日本人的全國性「自肅」行為而長久沒有進行「奢侈消費」,使日本意外地面臨令一種經濟壓力,亦令總理大臣菅直人發聲提醒人民不要過份自肅。這種「自肅」行為,不難看出是日本人「恥感文化」的另一種體現,同時,也是日本文化中的「虛偽」的最佳寫照。(註:中性,不帶貶意)
對相於日本人,近日我們很容易在社交網絡上看到香港人對南丫四號意外發表不同的沉痛感言。有趣的是,有些人發出最感性最沉痛的發言,你甚至可以想像出他們在電腦螢幕前愁眉不展,為悲劇痛哭。但另一方面,你又可以看到他們下午吃過不同甜食而眉開眼笑,新款手提電話照買不誤,更不吝嗇氣力上載「新玩具」的照片到社交網絡示眾一番。這就當然跟日本人的「自肅」行為頗有不同,甚至可以說是香港人豪無「自肅」的意思。而政府亦沒有即時下達所有官方國慶慶祝活動暫停的指示,在聽到不幸事情時齊齊對人發聲一哭,也就僅此而已。彷彿我們都是可以一邊悲傷、一邊玩樂的人,我為你的不幸而悲傷,但我有我的生活,我要繼續玩樂。
對照於日本人的大徑庭異,與其說這是一種「誠實」,反而更像另一種「虛偽」。(註:中性,不帶貶意)日本人的「虛偽」在於「故作正面」以及「無我」,不幸降臨己身要顯得積極、勇敢。不幸降臨於他人則要為他人的不幸檢點自己的行為以至自我反省。香港人大異其趣,喜歡「故作悲傷」,社會的壓力終歸沒有日本社會慣於各種約制下那麼大,但亦有一種「我需要為悲劇表達哀傷」的牽引力。一不過,在香港,終歸「自我」是最重要的,那亦是香港人的「現實主義」的一種體現。罷課?大學可以,因為大學是學生說了算。要家長同意罷課是不可能的。
「我唔理你要我點,最重要就o係你唔好搞到我。」
Tuesday, July 31, 2012
Listening to World Music - Assignment 1
Q. Appadurai argues that modernity is a form of rupture in everyday life, an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is now globally present. Moving places is one such form of rupture. If you are from a family or community that has made significant moves 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from one country or continent to another--ask members of your family/group, if music provided a means to maintain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places of residence and how it has done so--live performance, recordings, human travel? Has music worked to maintain your language of origin? How else might it have worked as a connective tissue in the move or significant moment of rupture?
A. My mother moved from Mainland China to Hong Kong in 70s. She grew up in the Mainland and experienced the Cutural Revolution. She learned a lot of "Revolution Songs" at the time. The "Revolution Songs" are one of the tools for the communists to control the personal life and thought of the population, a way to educate the population of the ideology. However, my mother later immgrate to Hong Kong, which is a Britain Colony, from the post Cutural Revolution and pre economic reform of mainland China. From Community to Democracy, from the pre-economic reform China to a westernized Hong Kong. The move made her witnessed a massive different in politics ideology, wealth and hierachy in society from mainland China to Hong Kong.
With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Revolution Songs" are still one of the main "genre" in China's official event performance. Also, recordings on the music are still processed. To her, the "Revolution Songs" connect her childhood and school life from the nowadays Hong Kong, which has big differences of her past. She had to learn and sing the "Revolution Songs" in school everyday in her childhood. The theme of the "Revolution Songs" are not what she could find here in Hong Kong. Yet, she would sing along to the songs, recordings or live performance, in Mandarin, which she doesn't speak it fluently now and never speak it in daily life at all. This connected her from the pre-economic reform Mainland China.
The life in Hong Kong is obviously a rupture from the pre-economic reform mainland China. However, the "Revolution Songs" connect my mother to that period of time. The "Revolution Songs" are the biggest connection she could have, as her daily life, her jobs, her experience on political issues are totally different and did not bring up any connection to the past. The "Revolution Songs" are the connection of her to the memory of the past.
Grade: (9/10)
Grade: (9/10)
Monday, July 09, 2012
Monday, May 14, 2012
Eight miles high: Oasis re-visit
"You need to find the way for what you wanna say."
Hey guys, I'm now at “8 miles high”, the plane is heading to San Francisco with most of the light off. People are sleeping here and there. What am I doing here all alone? I'm listening to Oasis, technically my first fav band of all time.
"I think I've got a feeling I'm lost inside"
I can't tell you how long I have not really listened to Oasis. As a band started nearly 20 years ago, their music still sound so fresh in my ears. Yes, they are not a new band, but the taste of fresh is within the music. New or old, they are just fresh.
"Maybe you're the same as me, we see things they'll never see"
If I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Oasis is the one last great british rock band, people would probably fuck me off. Come fuck me off. But first of all, what of I defined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great rock band".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I would like to say to you but I don't know how."
Since the born of rock in the 60s, there have been so many good rock bands came around. And rock has been evolved every direction it could have been. But there has been some truly great rock bands that capture the heart of an entire generation. They played the music of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The shit they did mean a lot to the entire generation. The Beatles, The Who, Sex Pistols, Nirvana... They all somehow being the voice of the generation,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o find yourself a job when there's nothing worth working for."
I'm not sure what Muse or Coldplay did for you, but Oasis was the voice of our lives, our moods, our feelings and our utter inevitable shits. You can have thousand reasons to hate them. But people won't stop loving them.
"Please don't put your life in the hands of a rock'n'roll band, and throw it all away"
I wanna form a band.
Sunday, May 06, 2012
凱旋門 與 五稜郭
重看了黃子華的楝篤笑,看到了一段他在講述在凱旋門的遭遇:在這一個由拿破侖下令建造以紀念他擊敗俄國及奧地利聯軍的宏偉建築,標誌著法國最榮光的年代,他背著香榭麗舎大道,面向法國夕陽,想像法軍身穿藍色制服向他迎面步操而來。這個時候,他聽到一個女人用廣東話屌鳩其男友在為她拍照時太快按下快門。
就在數天前,看到一名一年去五次日本、報稱喜愛日本文化、正身處函館的「中女」朋友,跟她的朋友在facebook大嘆在函館五稜郭公園碰不到櫻花滿開的情況,加上840日元的入場費,感到不值。
五稜郭其實有著其自身的非常歴史意義。
日本在幕末維新的時候,發生了一場為時不長的內戰「戊辰戰爭」。倒幕派在朝廷宣佈「王政復古」令,強迫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進行「大政奉還」,辭官納地,再組成了新政府以助天皇執政。此事迫使了助幕派的列藩進兵上京,跟以薩、長兩藩為首的倒幕派在京都南部的鳥羽、伏見區進行劇戰。倒幕派組成的新政府以薩、長軍為主力,優良的現代化裝備大復增強他們的戰力,令鳥羽伏見一戰很快會佔得上風,而德川慶喜更在戰事中途從水路逃回江戶,幕府一敗逃地。
日本在幕末維新的時候,發生了一場為時不長的內戰「戊辰戰爭」。倒幕派在朝廷宣佈「王政復古」令,強迫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進行「大政奉還」,辭官納地,再組成了新政府以助天皇執政。此事迫使了助幕派的列藩進兵上京,跟以薩、長兩藩為首的倒幕派在京都南部的鳥羽、伏見區進行劇戰。倒幕派組成的新政府以薩、長軍為主力,優良的現代化裝備大復增強他們的戰力,令鳥羽伏見一戰很快會佔得上風,而德川慶喜更在戰事中途從水路逃回江戶,幕府一敗逃地。
鳥羽伏見之戰不單打響了內戰的第一槍,這一槍更驚醒了一眾有「鎖國」思想的傳統武士,驚醒了刀劍已經不再是這一個時代戰場上的強力武器。這包括了,在鳥羽伏見一戰傷亡慘重的新選組,尤其是新選組的副長,一直以「士道」為管治思想的土方歲三。
江戶城無血開城,德川幕府納降。土方帶領著新選組,隨著其他幕府的殘途勢力向北方逃去,佔令了箱館,在現北部建立了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蝦夷共和國」。「蝦夷地」即為北海道地區,箱館亦即今天的函館。
箱館戰爭亦即為新政府軍跟幕府殘軍的最後一戰,戰事當然亦以新政府軍的勝利告終,而在所有新選組其他代表人物戰死、病死、脫隊以為,土方歲三亦在箱館之戰中槍身亡。雖然相馬主計繼任新選組的領袖,但新選組亦旋即隨在榎本武揚開城投降而瓦解。
即使新選組並沒有隨土方歲三之死而結束,但土方歲三之死實質上已經標誌著新選組的敗亡。而雖然在新政府的管治下,武士亦曾以西鄉隆盛為領袖作出叛亂。但那只是復辟失敗,武士的時代其實早已經隨著以「武士精神」為思想的新選組一起逝去。
土方歲三的戰死,事實上已經標誌了以榮譽為先的武士道精神的沒落,以利益為先的現代化資本主義思想勝利。這一個大和民族的意識形態的現代化,就是發生在五稜郭這一個地方。
840日元,可以到一個如此有歴史意義的地方。愛好日本文化的人,應該會覺得這是很值得才對吧。
箱館戰爭亦即為新政府軍跟幕府殘軍的最後一戰,戰事當然亦以新政府軍的勝利告終,而在所有新選組其他代表人物戰死、病死、脫隊以為,土方歲三亦在箱館之戰中槍身亡。雖然相馬主計繼任新選組的領袖,但新選組亦旋即隨在榎本武揚開城投降而瓦解。
即使新選組並沒有隨土方歲三之死而結束,但土方歲三之死實質上已經標誌著新選組的敗亡。而雖然在新政府的管治下,武士亦曾以西鄉隆盛為領袖作出叛亂。但那只是復辟失敗,武士的時代其實早已經隨著以「武士精神」為思想的新選組一起逝去。
土方歲三的戰死,事實上已經標誌了以榮譽為先的武士道精神的沒落,以利益為先的現代化資本主義思想勝利。這一個大和民族的意識形態的現代化,就是發生在五稜郭這一個地方。
840日元,可以到一個如此有歴史意義的地方。愛好日本文化的人,應該會覺得這是很值得才對吧。
Tuesday, May 01, 2012
小鋪? — 台灣的樂器店
大約一年前,技術派的重搖滾流行樂隊Mr. Big事隔多年後重組再推出全新大碟,並一如流行樂界慣例舉行巡迴演出為大碟造勢。
在台中巿我本來就沒有很著力的要到結他店去看,這一間att樂器就在本人所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個朝早本人到台中公園看完松鼠之後在找吃的,一不留神就看到了這個小店,當然也要去走一遭。
在香港,先不論門巿形式專營售賣樂器難以找到生存空間,單是租金已經足夠把這類小鋪的所有營運空間扼殺了,更不要說要跟大集團的通利作巿場比拼。而政府還怕你未死得,弄了一個活化工廈計畫,隨時席捲東九龍的所有商營band房,連經營練團等地方租用也不容易啊……
在九十年代初,Mr. Big的掘起是在日本,因此他們舉行巡迴演出的話一定少不了亞洲之行。而事實上,他們在整個亞洲都很受歡迎很有叫座力。然而,在香港,他們的叫座力跟其他亞洲地區相比,又的確是差了一點。雖然Mr. Big在Paul Gilbert的推動下,比很多金屬出身的重搖滾樂隊流行味要重很多,但如果我說,香港大眾應該只能接受To be with you,連Green-tinted sixties mind都接受不了,你就不難估計Mr. Big在香港是「紅極有限」的。
所以他們的巡迴演出沒有香港站也不能說令我感到意外。以他們在台灣的受歡迎程度,加台灣要再加開台中一場,卻可說是令人毫不意外。而我也因此隻身到台中一遊,主要的當然是要一暏Eric Martin、Paul Gilbert、Billy Sheehan及Pat Torpey在台上的風采。然後,也沒有甚麼別的了(難道叫我一個人在夜巿買小吃自high嗎?看一看吃一點看起來的小吃便夠了),當然是逛我最愛逛的結他店喇。
台灣的結他店也有大型一點的。但大型一點的,其實也未發展到像香港的「琴行」那樣,完完全全的集團式經營。店內的店員仍然是比較像「幫手的街坊」多於「受薪的店員」,感覺是很不同的。
ATT吸引力樂器 台中市自由路二段88-8號http://www.attmusic.com.tw/ |
在台中巿我本來就沒有很著力的要到結他店去看,這一間att樂器就在本人所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個朝早本人到台中公園看完松鼠之後在找吃的,一不留神就看到了這個小店,當然也要去走一遭。
台灣的店,一進去老闆或店員就會問你要找甚麼。我每一次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商店,其實內有乾坤,店內連地庫有整整五層,一樓是門巿,二樓混合門巿及教室,三樓只是教室,四樓則是表演場地,而地庫是練團室。聽起來很利害吧,但他卻絕對不是連鎖式的集團經營,賣的除了樂器用品、教學和地方租用,連演出企劃服務也有。作為一間小鋪,在台中地區我想這一間ATT算是很有名吧。跟老闆傾談時,他也提起香港的店很大,我跟他說,台灣結他店的種類較多,要看的話,要跑很多不同的店,在香港去一間就可以(當然,柏斯把Gibson、Epiphone以及Warwick的代理權拿到手,現在又有一點不同了)。都是用半咸淡國語說:我看一看就好。這個店的老闆聽到我 的口音,就問我是不是香港人,他也很久未有到香港。之後 就談起香港樂器店跟台灣的方別。
在香港,先不論門巿形式專營售賣樂器難以找到生存空間,單是租金已經足夠把這類小鋪的所有營運空間扼殺了,更不要說要跟大集團的通利作巿場比拼。而政府還怕你未死得,弄了一個活化工廈計畫,隨時席捲東九龍的所有商營band房,連經營練團等地方租用也不容易啊……
Sunday, April 29, 2012
夢想與快樂
看某電視節目,播出一段以夢想為主題的座談會的對話。台下的觀眾(應為大學生)問台上的嘉賓:「有時候我們實現了夢想後,卻反而感到空虛及失落,沒有預期中的快樂。到底是為甚麼?」
大家都喜歡旅遊,都曾經到過一個自己一直夢想要去遊覽的地方。但當你去到以後,又覺得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漂亮。
夢想要升到某職位,到真的坐上了那一個位子,興奮了下,又發覺一切如常。
沒有預期中的快樂,很多時都因為這一個目標,與其說是一個夢想,不如說是從一開始這都只不過是一個慾望。又或者,這一個夢想,其實早已經變成了偏執。
如果你同意,慾望是一種從本能而來,對某種事物的渴求,那一定是「慾求不滿」。這一刻滿足了,下一刻便又會再次想要這一種滿足。成績、金錢、權力、女人(或男人?),我們夢想得到一定的權力,便又會覺得不足,要追求更多,它只不過是一種慾念。我們因慾念而要追求以上的東西,但那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想要的其實是他們潛藏為我們帶來的榮譽、力量、性滿足,如果我們不需要金錢也何過奢華的生活,酒池肉林醉生夢死,你還會拼命去追找金錢嗎?
「一直以來我的夢想是成為作家。」為甚麼?「我小時候很喜歡寫作,便一直夢想成為作家。」你有拼盡全力去成為一個作家嗎?「有,二十年來一直努力,今天達到了夢想。」高興嗎?「起初挺高興的,但很快便回復平靜。」為甚麼?「也許對於寫作,小時候更熱情吧,可以寫過不停……現在還比較像一份工作,作為職業寫手,也自有苦處令人吃不消。」但你之前可是很拼命要成為作家的呢。「對,一直以來我都對人說這是我的夢想。可能是習慣了,也已經過了太久…我小時候很喜歡寫作……我不知道,好像在我成為作家以前,寫作已經沒有帶給我任何的滿足?有?沒有……不知道,但既然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開始了,便要做到底。」
夢想,應該是會為你帶來快樂的。如果你把慾令標致為夢想,它帶給你的滿足只是片面的,會變質的,而最快感過後剩下的便是空虛。想一想你的夢想對你的意義到底為何,應該才會比較清楚,它是否一個對你有真正意義的夢想吧。
大家都喜歡旅遊,都曾經到過一個自己一直夢想要去遊覽的地方。但當你去到以後,又覺得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漂亮。
夢想要升到某職位,到真的坐上了那一個位子,興奮了下,又發覺一切如常。
沒有預期中的快樂,很多時都因為這一個目標,與其說是一個夢想,不如說是從一開始這都只不過是一個慾望。又或者,這一個夢想,其實早已經變成了偏執。
如果你同意,慾望是一種從本能而來,對某種事物的渴求,那一定是「慾求不滿」。這一刻滿足了,下一刻便又會再次想要這一種滿足。成績、金錢、權力、女人(或男人?),我們夢想得到一定的權力,便又會覺得不足,要追求更多,它只不過是一種慾念。我們因慾念而要追求以上的東西,但那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想要的其實是他們潛藏為我們帶來的榮譽、力量、性滿足,如果我們不需要金錢也何過奢華的生活,酒池肉林醉生夢死,你還會拼命去追找金錢嗎?
「一直以來我的夢想是成為作家。」為甚麼?「我小時候很喜歡寫作,便一直夢想成為作家。」你有拼盡全力去成為一個作家嗎?「有,二十年來一直努力,今天達到了夢想。」高興嗎?「起初挺高興的,但很快便回復平靜。」為甚麼?「也許對於寫作,小時候更熱情吧,可以寫過不停……現在還比較像一份工作,作為職業寫手,也自有苦處令人吃不消。」但你之前可是很拼命要成為作家的呢。「對,一直以來我都對人說這是我的夢想。可能是習慣了,也已經過了太久…我小時候很喜歡寫作……我不知道,好像在我成為作家以前,寫作已經沒有帶給我任何的滿足?有?沒有……不知道,但既然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開始了,便要做到底。」
夢想,應該是會為你帶來快樂的。如果你把慾令標致為夢想,它帶給你的滿足只是片面的,會變質的,而最快感過後剩下的便是空虛。想一想你的夢想對你的意義到底為何,應該才會比較清楚,它是否一個對你有真正意義的夢想吧。
Sunday, April 22, 2012
Borussia Dortmund - Echte Liebe. ♥
We won the bundesliga once again, back to back.
Ask a so-called Football fans (those who only watch and still think EPL is the best league and outclass the rest), how many players of Bayern Munich he/she can name... Neuer, Boateng, Lahm, Schweinswanker, Ribery, Robben, Gomez, Muller...
How many Dortmund players you can named? Maybe Kagawa or Gotze? I'm pretty sure many of those never get to know Nuri Sahin before his transfer to Real Mardrid, and they still have yet watched him play now. (We all know he will only be a bench warmer, yet he is happy to go there and being wasted. Young and future? A 23 years old with no game time. How to grow to be a better player? How many games Xavi has played with the subdued Barca before he's become the best deep lying playmaker? Google Nuri Sahin, it's still all yellow.)
And we won over Bayern for 4 consecutive head-to-head matches and out-run them in the league table for two seasons. The players, the clubs, you say we are no world class, we are not the elites, and we fight as a unit, we play as a team. We are no FC Hollywood, we don't have a player in the class of Arjen Robben but also no player with the ego of Arjen Robben.
We are always the highest attendance European football club. Ups or downs, chasing for the bundesliga or fighting to avoid relegate... and why?
Echte Liebe. ♥
Ask a so-called Football fans (those who only watch and still think EPL is the best league and outclass the rest), how many players of Bayern Munich he/she can name... Neuer, Boateng, Lahm, Schweinswanker, Ribery, Robben, Gomez, Muller...
How many Dortmund players you can named? Maybe Kagawa or Gotze? I'm pretty sure many of those never get to know Nuri Sahin before his transfer to Real Mardrid, and they still have yet watched him play now. (We all know he will only be a bench warmer, yet he is happy to go there and being wasted. Young and future? A 23 years old with no game time. How to grow to be a better player? How many games Xavi has played with the subdued Barca before he's become the best deep lying playmaker? Google Nuri Sahin, it's still all yellow.)
And we won over Bayern for 4 consecutive head-to-head matches and out-run them in the league table for two seasons. The players, the clubs, you say we are no world class, we are not the elites, and we fight as a unit, we play as a team. We are no FC Hollywood, we don't have a player in the class of Arjen Robben but also no player with the ego of Arjen Robben.
We are always the highest attendance European football club. Ups or downs, chasing for the bundesliga or fighting to avoid relegate... and why?
Echte Liebe. ♥
東京冬遊 一 日野巿:日野宿本陣 + 井上源三郎
在資料館離開時拿了單張,單張上有地圖按示如何由新選組資料館走到日野巿另一古跡重鎮日野宿本陣以及沿途一些史跡愛好者會有興趣的地點。
日野巿之行就隨我在日野驛乘電車到涉谷為止。說實話,日野巿這一天可能是我在東京過得太舒適的一天,沒法喇,這就是鄉下地方,沒有那些名勝的遊客味,也沒有東京巿的大都會感。不是天堂勝景,但就是有一股濃厚的人味,雖然我都是走史點,但沿途看到的都是當地人每天生活走過的路,感覺上跟日野人拉起了一抹的似有還無的連繫。
簡單來說,沿這條下坡道直走至第一條大馬路轉右正走便可到日野宿本陣 |
新選組提示路標又出現 |
沿途亦可路過這一個井上源三郎之碑。井上源三郎雖然不是人氣很高很受觀迎的隊士,但他作為近藤試衛館派的重要一員,也是新選組裡的核心幹部之一。就是個人形像不夠突出,沒有受傳播媒體給予很英雄式的刻畫便了 |
來到。館內的情況自己去看便好。先到新選組資料館的話,可以憑票以優惠價參觀日野宿本陣。同樣地,跟很多史蹟一樣,是有導覽的,也是全日語的。而跟我一起參加導覽的是三位日本女學生,應該是初中生喇。在離起脫鞋區要穿鞋的時候,我禮讓地讓她們先穿,其中一位小妹妹穿好後,竟然把我那放得比較遠的鞋拿過來給我穿,太有禮貌了。 |
總有一種感覺,覺得「源先生」跟日野巿有著全等的氣質 |
也有人把農作物放在架上出售,東京都內也不見得只有繁囂啊 |
雖然也實用,一看便知這是甚麼地方︳但說實源先生的資料館的外牆也太欠了一點品味,也是跟他氣質配合之處? |
不比土方資料館小牌 |
我不知道會不會再到日野巿,始終我要到的地方都到過,也不見得再有其他地點我需要再走一遭。不過,心中就是想晚一點再來看一回。可能就是看準土方歲三資料館的開放日再來一遍吧……
Tuesday, April 17, 2012
東京冬遊 一 日野巿:新選組資料館
已經是2012年了,對啊,還在說2010年的事。沒關係,我不介意的話,跟本沒有人會介意吧,返正這躺東京旅遊都是我一個人的事。
新選組資料館絕對是這一程的重頭戲。而最重要的是,在2012年,12月28日是它最後一天的開放時間,之後便會休館至明年的1月2日,本人在回程機票是訂了在1月1日的,錯過了這一天便要下回請早。
新選組資料館按資料說是從「日野駅徒步八分鐘」即可到達。現實?當然是我貪心走多了地方而花了不只八分鐘喇……
例如只是為了好好走過這裡 |
還有天然理心流學咧…… |
多走了路也是與人無尤,但這正是一個人旅遊的樂趣。多走了路,就是多了感受,多了回憶……多美的山路啊 |
一個人繞了一個大圈,終於到了新選組資料館的正門。在門外不停的拍,也不願意走進去,在我拍過不停的期間,有一位老伯突然出現並進入資料館,他可能會奇怪在歲晚這裡還會有遊客出現吧……
很有氣勢 |
可以內進了 |
這是天然理心流練習所用的木刀。現在劍道比賽使用的竹刀是來自新陰流的,是一種大眾化的練習器械,目的是減輕被擊中者所受的傷害,使劍道易於推廣,這跟當年講求實用性的劍術練習很不同。 |
資料很齊全,這裡是京都新選組總部前川宅的地圖,現在成了賣紀念品的地方,詳情可看本人的2009年的京都之旅 |
袖章,又隊中要員島田魁的後人留下之物 |
隊中難得得享天年的幹部永倉新八所著的浪士文久報國記事。雖說永倉跟近藤的關係一直是有點奇怪,近藤對這些試衛館年代的同伴很信賴,但永倉等人又似乎一直對近藤心懷不滿,似乎有一種「你不要當我是家臣!」之類的怨恨,及後更因此與原田一起脫隊。但是,永倉在這些文本中,對近藤、土方以至沖田,似乎是稱許及懷念的。 |
要學天然理心流嗎?哈哈 |
相馬主計肖像。本來係近藤被捕後亦被縛,但近藤協助下得免於
|
相比起在京都的靈山歴史館的莊嚴感,新選組資料館跟日野巿可似說是相當搭調……整個感覺都是很純樸,滿有鄉村氣息。靈山那裡的管員,無論是美女還是老人,就是有一種優越的冰冷感,日野這邊有的都是笑容可掬的大嬸。無論是買票,買紀念品還是協助你拍照,都是那樣的親切。
這是提外話,如果你對新選組感興趣,這裡有關新選組發展的資料未必比你看過的多,不過很多史料實物以及有關新選組跟多摩、日野關係的資料以致多年來在大河劇使用過的新選組道具以及劇照也是很值得一看。
更重要的是,「我曾經到過」,這是很重要的。
以上只是本人所拍的一小部份,有興趣的話,自己去日野巿走一遭吧 :)
Saturday, April 07, 2012
知識與智慧
"Never hate your enemies. It affects your judgment." ~Michael Corleone來自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教父的著名金句。 這些是書本上學不到,在電影卻能學到的人生智慧。
讓我想起這一句對白的,其實是在一些網上科技新聞的留言中,看到不少個別品牌的擁護者大把鞭撻其他品牌。當然,你可能以說那些是「傻仔」喇!但,我認識的人中,有很多很多高學歴的人士,對科技產品又好,對政治民生等議題又好,都會有很偏頗而不理性的看法。
例如,有人因為不喜歡嘈吵,所以對所有遊行示威集會都持全無理性的批評態度,更會從細微細眼的地地方抽秤攻擊(又一次看到和平非暴力跟理性是沒有絕對關係,對嗎?)。就好像你的姪兒因為不喜歡吃薯蓉,便不停批抨以薯蓉作伴菜的牛扒「看起來很醜」、「牛肉不應煮成牛扒」、「這麼多人吃牛扒會令牛瀕臨絕種」之類……甚至那一碟牛扒跟本沒有薯蓉作伴也不放過。
而這個人卻是那些中學時全班同學以至老師都喜愛的品學兼優學生。
我們常常批抨香港的教育制度,德智體群美殘缺不全,著重的只是課本上的智識。而事實上,很多待人處事的智慧、理性的批判思維、對美的觸覺以至情感同理心及內涵,很多很多都是從人文藝術作傳承。
人類的各種智慧、很多時會在歴史故事、藝術作品之中得到反映。課本教你牛頓定律,學會運用這三條定律去計算各種現像,然後又教你相對論;但他沒有告訴你,牛頓在他的鉅著「原理」中表明,他找到這三個定律,但這定律只不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解析不到為何會有這三個定律,他沒法去解釋力的傳遞方式,他只是不懂裝懂。後來,有一個人叫愛因斯坦,他用四維空間及時空扭曲去解釋這種萬有引力作用,他做的是就是要用另一套定律去補充牛頓定律的殘缺。課本沒有告訴你這些偉大科學家窮一生精力所做的,是要追尋一套能夠解釋所有現像的理論,解釋宇宙間萬物都遵理的物理定律,而牛頓定律是解釋不到極微世界內的粒子運動的。
這也就是為可有一個物理成績極其優異的人,曾經跟我說,他認為宇宙學很無聊,只是在不停亂談一些「得把口」的東西,計算眼前現像的課題重要得多。
沒有人文教學,你只會去計算,你不會去思考科學家們的理念,也不會知道牛頓找尋萬有引力的定律的動機本來就是跟「宇宙學」一致。對,你的物理科成績很好,你對你運用牛頓定律去計算的動力很自豪,但你卻看不到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等所有物理學家的求真精神,更惶論你會學習得到這一種精神。
無論是古代的吟遊詩人、或是近代的民歌歌手,他們沒能用口述去傳頌複雜的知識,卻以唱詠散佈各地發生的不同事情,而他們本身也是人文精神傳頌的重要支柱。人類的歴史積存下來的除了知識,還有各種智慧及精神。寒窗二十載,你所得到對批判思考的認識,甚至還不如看一套教父。我們教育的問題,或許就是不懂教曉學生去欣賞好的電影、小說、詩歌以至流行樂吧?
題外話,從鐵達尼號我們看到甚麼?應該是口才是溫女的最重要技能、任何女孩都喜歡有趣的人、夠俊朗的話就算是淑女也會很快願意跟你上床甚至野戰……最後一樣是,有女溫的話,朋友是不重要的。(而重點是,女孩子竟然比男孩子更相信這一點,所以當男孩跟朋友混在一起而冷待了自己,十居其九也會發老脾。所以,她們的淚水,連半滴也不會分給Danny Nucci)
Sunday, March 25, 2012
給所有明天的聚會 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很久沒有看書,昨晚又拿起了由台灣「音速青春」站長陳德政所寫的散文集《給所有明天的聚會》(按:文誤,應為《給所有明日的聚會》,謝留言指正)。
書名來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香蕉」大碟中的一首歌,“All Tomorrow's Parties”。雖說The Velvet音樂中的學院及實驗味道是來自John Cale,Lou Reed帶來的是地道的紐約巿井氣味,但其實Lou Reed也是非常有學養的搖滾樂手。他擁有文學士學位,在他擔任電台主持時大播爵士學,也很喜愛讀書並經常把文學引用在他的作品之中。像大碟中的另一首大談性虐的作品Venus In Furs,便是借用自奧地利作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小說名(歌詞亦提及主角的名字Severin)。
不過,All Tomorrow's Parties卻是由Lou Reed先行,再被其他的創作引用。Cyberpunk巨擘William Gibson便用了這首歌名在他的「大橋三步曲」的最後一部作品之上。(大橋所指的就是連接三藩巿及奧克蘭的海灣大橋)所謂Cyberpunk類型小說,故事環繞的是"high-tect and low-life",「高科技與無道」,當中的無道跟VU那些歌詞充滿毒品、賣淫、性虐、變性的歌詞實在太匹配了吧?
另外借用All Tomorrow's Parties的歌名的就是一個在英國的音樂節。這一個音樂節的目的,就是要走小眾路線。相比起雷丁或Glastonbury那樣大型、大量贊助、越趨主流,All Tomorrow's Parties保持小型的場地,而樂手也沒有甚麼優待,居住的地方跟樂迷沒有兩樣。而這一個音樂節,近年更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行一些音樂節的姊妹活動。而這些活動的名稱”I’ll Be Your Mirror",就是「香蕉」大碟內的另一作品,而它更是All Tomorrow's Parties的Single B-side。
更少人知道的,就是由香港導演余力為執導的2003年作品《明日天涯》,其英文名稱也是All Tomorrow's Parties。是巧合?不見得。余導演在訪問中說明是這個名字是借用The Velvet Undeground的歌,他的前一部作品,有影帝梁家輝演出的《天上人間》,英文名稱是Love Will Tear Us Apart,則是借用了Joy Division的歌名。而兩部電影也是先有英文名,再取一個有意思的中文名稱。提起余力為,作為導演大家可能沒有甚麼印象,作為攝影師這個名字可能更容易令熟悉本地電影的他記起……他在正是《桃姐》的攝影師。
越拉越遠,其實我想說的,是在看著這本書,翻著翻著,越發不習慣。那個時候,看到作者在大談自己的青蒽歲月,說的是Oasis、Spice Girls?好歹也應該是The Clash、Joy Division之類吧?當真是歲月如歌,唱到中段還不自知,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都已經到了那一個有事業、講回憶的年紀。
老了。
書名來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香蕉」大碟中的一首歌,“All Tomorrow's Parties”。雖說The Velvet音樂中的學院及實驗味道是來自John Cale,Lou Reed帶來的是地道的紐約巿井氣味,但其實Lou Reed也是非常有學養的搖滾樂手。他擁有文學士學位,在他擔任電台主持時大播爵士學,也很喜愛讀書並經常把文學引用在他的作品之中。像大碟中的另一首大談性虐的作品Venus In Furs,便是借用自奧地利作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小說名(歌詞亦提及主角的名字Severin)。
不過,All Tomorrow's Parties卻是由Lou Reed先行,再被其他的創作引用。Cyberpunk巨擘William Gibson便用了這首歌名在他的「大橋三步曲」的最後一部作品之上。(大橋所指的就是連接三藩巿及奧克蘭的海灣大橋)所謂Cyberpunk類型小說,故事環繞的是"high-tect and low-life",「高科技與無道」,當中的無道跟VU那些歌詞充滿毒品、賣淫、性虐、變性的歌詞實在太匹配了吧?
另外借用All Tomorrow's Parties的歌名的就是一個在英國的音樂節。這一個音樂節的目的,就是要走小眾路線。相比起雷丁或Glastonbury那樣大型、大量贊助、越趨主流,All Tomorrow's Parties保持小型的場地,而樂手也沒有甚麼優待,居住的地方跟樂迷沒有兩樣。而這一個音樂節,近年更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行一些音樂節的姊妹活動。而這些活動的名稱”I’ll Be Your Mirror",就是「香蕉」大碟內的另一作品,而它更是All Tomorrow's Parties的Single B-side。
更少人知道的,就是由香港導演余力為執導的2003年作品《明日天涯》,其英文名稱也是All Tomorrow's Parties。是巧合?不見得。余導演在訪問中說明是這個名字是借用The Velvet Undeground的歌,他的前一部作品,有影帝梁家輝演出的《天上人間》,英文名稱是Love Will Tear Us Apart,則是借用了Joy Division的歌名。而兩部電影也是先有英文名,再取一個有意思的中文名稱。提起余力為,作為導演大家可能沒有甚麼印象,作為攝影師這個名字可能更容易令熟悉本地電影的他記起……他在正是《桃姐》的攝影師。
越拉越遠,其實我想說的,是在看著這本書,翻著翻著,越發不習慣。那個時候,看到作者在大談自己的青蒽歲月,說的是Oasis、Spice Girls?好歹也應該是The Clash、Joy Division之類吧?當真是歲月如歌,唱到中段還不自知,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都已經到了那一個有事業、講回憶的年紀。
老了。
Won't get fooled again
People cry and scream.
People like to show how much they care.
Next few days, everything fade away.
We never do anything for what we have shown we care.
Talk is cheap.
Action is real but minimal.
The fire will go out soon and people will only cry and scream again about their own interests, their salary, their fucking idols.
And they will never show up until the next fire.
The fire will go out soon and people will only cry and scream again about their own interests, their salary, their fucking idols.
And they will never show up until the next fire.
Douchebags.
Try the best you can. Give more effort than how much you try hard to show to people. Do it when it's the moment, do it when it's not the moment.
Try the best you can. Give more effort than how much you try hard to show to people. Do it when it's the moment, do it when it's not the moment.
Then I'll believe in you.
Monday, March 12, 2012
The Artist 星光夢裡人
我不是電影迷,如果我對你說,本人對此電影向業界的「先烈」作出的致敬有任何感觸,絕對是在騙人。
不過,電影以默片講默片, 對完全沒有接觸過黑白無聲電影又自詡是電影迷的年輕一輩,則倒有一種探險與獵奇的趣味。尤其,雖然同是黑白無聲擠眉弄眼,但褪去了最令年輕人倒胃口的「殘舊」氣味,清晰分明的畫面及配樂,雖非正宗醇酒,但返而不會嚇掉「怕舊愛潮」只會劈酒不愛品酒的年輕人。
故事很簡單,以二、三十年代電影業界背景去講一個在時代變遷中起跌的故事。男、女主角之間的偶遇、在電影工業的一場革命裡分別倒下及起飛,地位對調之下所刻劃的張力及矛盾很緊密也很有效。而電影偶爾的聲效的小技巧運用也很聰明,不難想像所有觀眾都對男主角的夢突然出現聲音感到錯愕而被吸引了吧?更不用說各自向朋友表述結尾電影變回Talkie的用意。
男主角奪得了奧斯卡影帝,事實上演技及個人魅力也不用懷疑,但要說成為影帝,我卻認為是有一點走運了。 故事講的是一個自傲的天皇巨星,但角色的刻劃有天皇巨星的討人歡喜(尤其是那充滿稚氣的笑容,真的很可愛),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自傲固執的人的偏激。雖然是一個很重戲份的角色,但在這一個角色中重要的骨節眼上,就是欠了一點點的深刻。沒有對他自傲的一面有著很深的刻劃,也就令他對默片的執著變得沒有足夠理據去令人認同,只是因為故事情節其實很刻板而令大家都會認同而已。不過,男主角黯淡地面對自己所拍的默片,上映時慘淡收場,承受著自己被淘汰的事實的一段,內歛的演出的確令人心酸。
另一方面,男、女主角的相遇很有趣,每一次重逢亦很浪漫,而女主角的一往情深更令人動容。不過,作為一個男人,我很理解男主角如何對女主角動情,男主角如何每一次看到女主角時心中都有悸動。然而,在他火燒母片的一刻,我不知道他拼命地找甚麼,而最後知道那是女主角跟他的一次合作的母片,更是感到有點突兀。或許,就是欠了交待男主角一直以來對那一段回憶的珍惜。
總而這說,這是任何人看了也會喜歡的電影,每一個角色都討人喜歡,沒有可恨的,只有可愛的。它會令你感到特別,會令你笑,令你心醉,也會令你感動。它不深奧,亦不作深入探討,也充滿娛樂性,所以大家都會喜歡的。
差點忘了,小狗最可愛。 :D
不過,電影以默片講默片, 對完全沒有接觸過黑白無聲電影又自詡是電影迷的年輕一輩,則倒有一種探險與獵奇的趣味。尤其,雖然同是黑白無聲擠眉弄眼,但褪去了最令年輕人倒胃口的「殘舊」氣味,清晰分明的畫面及配樂,雖非正宗醇酒,但返而不會嚇掉「怕舊愛潮」只會劈酒不愛品酒的年輕人。
故事很簡單,以二、三十年代電影業界背景去講一個在時代變遷中起跌的故事。男、女主角之間的偶遇、在電影工業的一場革命裡分別倒下及起飛,地位對調之下所刻劃的張力及矛盾很緊密也很有效。而電影偶爾的聲效的小技巧運用也很聰明,不難想像所有觀眾都對男主角的夢突然出現聲音感到錯愕而被吸引了吧?更不用說各自向朋友表述結尾電影變回Talkie的用意。
男主角奪得了奧斯卡影帝,事實上演技及個人魅力也不用懷疑,但要說成為影帝,我卻認為是有一點走運了。 故事講的是一個自傲的天皇巨星,但角色的刻劃有天皇巨星的討人歡喜(尤其是那充滿稚氣的笑容,真的很可愛),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自傲固執的人的偏激。雖然是一個很重戲份的角色,但在這一個角色中重要的骨節眼上,就是欠了一點點的深刻。沒有對他自傲的一面有著很深的刻劃,也就令他對默片的執著變得沒有足夠理據去令人認同,只是因為故事情節其實很刻板而令大家都會認同而已。不過,男主角黯淡地面對自己所拍的默片,上映時慘淡收場,承受著自己被淘汰的事實的一段,內歛的演出的確令人心酸。
另一方面,男、女主角的相遇很有趣,每一次重逢亦很浪漫,而女主角的一往情深更令人動容。不過,作為一個男人,我很理解男主角如何對女主角動情,男主角如何每一次看到女主角時心中都有悸動。然而,在他火燒母片的一刻,我不知道他拼命地找甚麼,而最後知道那是女主角跟他的一次合作的母片,更是感到有點突兀。或許,就是欠了交待男主角一直以來對那一段回憶的珍惜。
總而這說,這是任何人看了也會喜歡的電影,每一個角色都討人喜歡,沒有可恨的,只有可愛的。它會令你感到特別,會令你笑,令你心醉,也會令你感動。它不深奧,亦不作深入探討,也充滿娛樂性,所以大家都會喜歡的。
差點忘了,小狗最可愛。 :D
Sunday, February 26, 2012
我的音樂口味(三) - 樂迷與消費
沒上班的日子已經快一個月,卻一直因其他工作弄得沒有氣力實行跑步計劃。
好不容易終於也真的開跑了。數天來,隔日跑了兩天,兩天分別跑了五公里左右。對於我這個差不多五年沒有運動過的人,肺功能卻沒有想像中退化得那麼多,起碼跑五公里也不見得氣喘如牛。倒是肌肉耐力真的不夠,跑兩公里左右便酸得一定要停下慢行,休息一會才可再跑。
全都是提外話。
跟喜愛跑步的吾友短成在What's app談起跑步(他參加了三次渣打的全馬,第一次在開跑前一、兩個月左右打籃球弄傷腳,不單要暫停練習,還要帶傷上陣;剛過去的一次因開跑前數天去踢足球觸發骨膜炎,痛得不能參賽。對於這等膠事,本人只能說句:「傻的嗎」),因他一句Born To Run,所以我今早又再次投進The Boss的懷抱,youtube看了數段The boss的現場演出,也翻了一翻村上春樹那一本樂評集「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與其說是樂評,還比較像記事文學吧)
從書名便可以知道,村上老師最投入的音樂仍是爵士樂(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是Duke Ellington創作的Jazz standard)。當然,他也是古典樂愛好者。不過文章十篇中,搖滾樂也有幸佔了兩篇(村上春樹的作品引用的音樂很多,類別也很廣。而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直接用The Beatles歌名作為作品名稱的「挪威的森林」喇)。一篇是有關Beach Boys的Brian Wilson,而另一篇就是談Bruce Springsteen。
先略過村上老師所講有關The boss的一切,不過老師的其中一句實在引起了我的興趣。
「七零年代的搖滾樂可說是在迪斯可與龐克兩種方向之間徘徊遊移。六零年代的搖滾那粗獷的創造性已經成了遙遠的過去式。」
這突然就讓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段時間,我開始接觸Iggy Pop,而且對Iggy的粗獷實在鍾愛。那個時間我聽聞有人在我的背後說:「不明白他為甚麼會喜歡聽那些老人的音樂。」
很有趣,說這一句說話的人,是一個教中文的老師。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學生會問老師:「為甚麼我們要學歴史?」當然,我想我們都知道讀歴史的原因:人類的文明不是一朝而成,是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開始一路發展而得到今天。我們要認識人類今天的文明,不從歴史著手,你是不會知道今天的文明為何會是這個樣子的,也更徨論可以預料將來的發展。
這一直也是我作為一個搖滾樂愛好者對搖滾史特別有興趣的原因。
如果先撇除這一個原因,你說你對流行樂的發展史沒有絲毫興趣,是否那些六零年代的經典搖滾,就不值得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去欣賞嗎?也不見得如此。
不過,不得不承認,支持著流行文化的,其實就是消費。
流行樂某情度上跟潮流服裝沒有分別。我們衣著講求入時,我們很多時說「我喜歡穿某某服飾」,其實當然不是在古往今來的所有服飾中找出我喜歡的。而其實是在入時、容易消費的時裝之中,找出適合我們、能夠跟自己形像搭配的服裝。除此以外,服飾本身的設計以至跟文化的各種關係,其實我們是不關心的。入時不老套、穿起來好看,很足夠。
同樣,我們也會從容易的流行樂入手。現在流行的,聽了聽似乎也合我的心意及情操,我們便穿擇了消費它。既然這麼多人喜歡Lady Gaga,聽了幾下也好像不錯,那麼自己也喜歡Lady Gaga便好了。跟別人喜歡同樣的東西,跟你的社交圈子有同樣的喜好,這是跟得上潮流的方便。
細心一想村上老師那一句有關六零、七零年代的音樂的分別。如果我是活在七零年代,正直龐克及迪斯可的風潮年代,但我對無政府思想嗤之以鼻,也對舞會文化沒有丁點兒興趣。我喜愛的,是粗獷、大無畏、勇於嘗試的創造性,那麼,我活在七零年代、喜愛的卻是六零年代的音樂,也不見得是一件奇怪的事吧?
如果我活在七零年代喜愛是六零年代的搖滾,是不值得奇怪的話,那麼即使我活在二十一世紀,對那些以錄音室技巧加工取代音樂元素、以言不及意的浮誇取代真誠的流行樂,丁點兒興趣都沒有,而投向六零年代的音樂,同樣也不值得奇怪吧。跟得上潮流的方便?我不太需要這一個方便。如果連這一丁點個人口味也不能誠實地保持自我,那麼我對搖滾樂的喜愛也實在太廉價了吧。
只有你把音樂當成一種娛樂消費,才會有這一種非流行不愛的想法。只要你喜歡的是有更多的一點點,你應該可以明白我喜歡那些經典搖滾的原因的。
Friday, February 17, 2012
京阪冬之旅 十五:龍馬、伏見區、寺田屋
紅葉之旅過後,乘電車到伏見區,本來想吃一點在電車站買的甜點會算,想知那東西看似大舊,卻是中空的,沒甚麼咬頭填不飽肚子(味道倒是很不錯),而且也有點毛毛雨,在電車站外看到的一間站內先去吃一個飯。
店內沒有甚麼人客,說實話,這一帶都是很寧靜。
就是沒有甚麼人的住宅區 |
吃飯後,感覺有點失去方向感,要問路又沒有甚麼路人。在水果店向著一個不會英語的婆婆,拿起那本新撰組景點的書,指著寺田屋,婆婆便很友善地指著我要走的方向。
可到龍馬通的大手筋通商店街,同事的手信也是在這裡買的,朱古力店的少女店員聽到我說英語便立即驚惶失措,很好笑 |
走多了一點路,但總而言之,我還是趕及在關門來到了寺田屋 |
龍馬在寺田屋遇襲時,逃走時在後樓梯用左手格了一刀而受傷,因此為手槍上彈時,忙亂兼傷口疼痛,上了兩口子彈便把其他子彈都丟失了。 |
龍馬遇襲前,當時未成婚既龍馬妻子阿龍,係地下澡堂洗澡中,聽到有異樣,連衫都著唔切,一絲不掛走上去二樓通知龍馬逃生……
|
店主自行保留的史蹟,其實我倒有點懷疑…… |
既然在付近,把這東西找出來攝下留念也是要的。說實話,我連鳥羽伏見是否真的打在街道上打巷戰都不知道…… |
Sunday, February 05, 2012
隨談
終於完結了。在舊公司工作了五年有多,終於到了分別的一刻。
心情有點迷糊,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我發現每個人的感覺都有一個循環。我還記得在我高中的時候,開始對每一件事物非常敏感。對事情又很多的看法,有很多的感覺,有得多的執著。而這些看法、感覺、執著,也需要有一個分享的地方。
我要告訴別人我的感覺、執著、看法。
可能只是要抒發,也可能要給自己證明一些甚麼似的。就像你學會了一些新的結他技巧,你便去鑽研、去運用、去表現。
有些人是要證明給別人看, 對自己的大道理在網上侃侃而談,彷似全世界只有他能想到這個想法。
我深信每個人都有經過這樣的一個階段。
不過,我想這一個年輕的階段我已經走過了。
我已經對自己很熟悉。我的看法、想法,跟本不用在腦中思辯、不用再去看看別人的想法再參透出一個屬於我的結論(當然,其實也是一個跟數百萬人所得的相同結論)。我掌握了自己的思巧方式,我對自己的預測、估計比我對作任一個iOS應用的潛在問題或解決方法要了然於胸數萬倍。
或許是我過去很投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想法(苦笑)。我對自己真的有點熟悉得過份,再沒有新鮮感、再沒有好奇。對自己的想法已經再沒有新鮮感,甚至有點生厭。逃避之下,自己已經越來越懶得說出心底話,也對自我的情感變得有點不再敏感。
不惑之年是對的。但我對這種不惑,倒是有一點疑惑……為什麼那些三十有多的人還是像十六歲的時候,可以對說出一些老掉牙的意見有著如此熱情?
我不知道。總之,恁地心情郁悶,聽首歌便可以。
心情有點迷糊,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我發現每個人的感覺都有一個循環。我還記得在我高中的時候,開始對每一件事物非常敏感。對事情又很多的看法,有很多的感覺,有得多的執著。而這些看法、感覺、執著,也需要有一個分享的地方。
我要告訴別人我的感覺、執著、看法。
可能只是要抒發,也可能要給自己證明一些甚麼似的。就像你學會了一些新的結他技巧,你便去鑽研、去運用、去表現。
有些人是要證明給別人看, 對自己的大道理在網上侃侃而談,彷似全世界只有他能想到這個想法。
我深信每個人都有經過這樣的一個階段。
不過,我想這一個年輕的階段我已經走過了。
我已經對自己很熟悉。我的看法、想法,跟本不用在腦中思辯、不用再去看看別人的想法再參透出一個屬於我的結論(當然,其實也是一個跟數百萬人所得的相同結論)。我掌握了自己的思巧方式,我對自己的預測、估計比我對作任一個iOS應用的潛在問題或解決方法要了然於胸數萬倍。
或許是我過去很投入地去了解自己的想法(苦笑)。我對自己真的有點熟悉得過份,再沒有新鮮感、再沒有好奇。對自己的想法已經再沒有新鮮感,甚至有點生厭。逃避之下,自己已經越來越懶得說出心底話,也對自我的情感變得有點不再敏感。
不惑之年是對的。但我對這種不惑,倒是有一點疑惑……為什麼那些三十有多的人還是像十六歲的時候,可以對說出一些老掉牙的意見有著如此熱情?
我不知道。總之,恁地心情郁悶,聽首歌便可以。
Thursday, January 19, 2012
All that Tweet - #FactsWithoutWikipedia
- #FactsWithoutWikipedia Singapore fried rice noodles originated from Singapore
-#FactsWithoutWikipedia "Super Man" Ka-Shing Li married Cathy Chui. His son Richard Li then married Isabella Leong instead.
-#FactsWithoutWikipedia Facebook is a better place to share ideas and thinking than Twitter
-#FactsWithoutWikipedia We all care and love Google+
-#FactsWithoutWikipedia Emile Heskey is the best English striker in 90s and scored more goals than Kobe Bryant.
-#FactsWithoutWikipedia van Bommel is a good footballer. So good that he doesn't care to kick the football at all. He kicks something else.
-#FactsWithoutWikipedia Coldplay, in contrary to its name, play energetic music. Even Billie Joe Armstrong plays their music in tea party.
-
-
-
-
-
-
- #FactsWithoutWikipedia Simple Plan is the punk-est band ever. In certain degree, they invent the 3rd wave punk rock, with tempo under 80bpm.
- #FactsWithoutWikipedia Moses asked God who is the greatest rock guitarist ever. God didn't answer, hummed the riff of Purple Haze, however.
- #FactsWithoutWikipedia Lucifer told god Matt Bellamy is a better guitarist than Joe Satriani. He was then sent to hell and renamed Satanrini
- #FactsWithoutWikipedia Jim Morrison didn't die of that sort of heart attack. I mean, not a bathtub masturbation triggered one.
- #FactsWithoutWikipedia is the dullest trend that twitter ever had
Tuesday, January 17, 2012
直至消失天與地
劇,冇睇。
不過,第一次聽到呢個劇名,心諗,又黎叫《天與地》?
就以本地黎講,唔計學友首天與地,大家記得既話,劉華都投資兼主演拍過一套「參考」荷里活一套由奇雲高士拿主演講緝毒既電影。日本黎講,有一部「天與地」講述戰國軍神上杉謙信一生既歷史小說,先係六十年代被拍成大河劇,以及係九十年代拍成集中講述川中島戰爭既電影。其中,電影版本人小時候係有線電影台睇過,當時我對日本戰國歷史一無所知,但謙信係功敗垂成下單騎突入信玄本陣向信玄揮刀,迫得信玄僅僅以軍配檔格保命一幕,一直記憶猶新。
另外一套,就係由大導奧利華史東執導,票房失收的Heaven & Earth(港譯……咪就係天與地囉)。由湯美李鍾斯及陳沖主演。 呢套天與地與《生於七月十四》同埋《殺戮戰場》被稱為奧利華史東既《越南三步曲》,咁當然,呢一套係大導失手既一部。故事係講飽歷風霜既越南女子陳沖愛上美兵湯美李鍾斯,跟佢去到美國,卻又發現外國既月光並非特別圓,係越南對佢呵護備至既老兵係自己既家反而對自己變得暴戾。
題外話,呢套荷里活《天與地》香港演員高雄亦有份客串(我應該冇記錯的)。邊個高雄?呢,「你的觀察力很強.jpg」……
電影雖然不獲好評,但負責配樂既日本殿堂級New Age音樂人喜多郎就憑呢套電影拎左金球獎最佳配樂。邊個喜多郎呀? 因為鍾意Otis Redding而學結他果個呀……咁講你緊係唔知乜水啦,呢,同beyond合作過整個段長城前奏果個呢……
講完,去片。
雖然完全見我唔到,但我真係兩條片中彈Bass的,係鏡頭既右手邊……
不過,第一次聽到呢個劇名,心諗,又黎叫《天與地》?
就以本地黎講,唔計學友首天與地,大家記得既話,劉華都投資兼主演拍過一套「參考」荷里活一套由奇雲高士拿主演講緝毒既電影。日本黎講,有一部「天與地」講述戰國軍神上杉謙信一生既歷史小說,先係六十年代被拍成大河劇,以及係九十年代拍成集中講述川中島戰爭既電影。其中,電影版本人小時候係有線電影台睇過,當時我對日本戰國歷史一無所知,但謙信係功敗垂成下單騎突入信玄本陣向信玄揮刀,迫得信玄僅僅以軍配檔格保命一幕,一直記憶猶新。
另外一套,就係由大導奧利華史東執導,票房失收的Heaven & Earth(港譯……咪就係天與地囉)。由湯美李鍾斯及陳沖主演。 呢套天與地與《生於七月十四》同埋《殺戮戰場》被稱為奧利華史東既《越南三步曲》,咁當然,呢一套係大導失手既一部。故事係講飽歷風霜既越南女子陳沖愛上美兵湯美李鍾斯,跟佢去到美國,卻又發現外國既月光並非特別圓,係越南對佢呵護備至既老兵係自己既家反而對自己變得暴戾。
題外話,呢套荷里活《天與地》香港演員高雄亦有份客串(我應該冇記錯的)。邊個高雄?呢,「你的觀察力很強.jpg」……
電影雖然不獲好評,但負責配樂既日本殿堂級New Age音樂人喜多郎就憑呢套電影拎左金球獎最佳配樂。邊個喜多郎呀? 因為鍾意Otis Redding而學結他果個呀……咁講你緊係唔知乜水啦,呢,同beyond合作過整個段長城前奏果個呢……
講完,去片。
雖然完全見我唔到,但我真係兩條片中彈Bass的,係鏡頭既右手邊……
Wednesday, January 04, 201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