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搖滾樂手的傳記片向來要求也比較低,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我對搖滾樂的特殊喜愛(當然啦...哈哈),另一點則是,常見都拍得不太好……通常過於把成名的搖滾樂手的生命刻板化。「奮鬥、成功、迷失、死亡」,這種荷里活的處理方式尤其常見於所有名成利就的名人。聽說Jimi Hendrix及Janis Joplin的製作都被停止了,其實我是有點感到高興。至於Mike Myers主演Keith Moon的那一套,還有傳聞中由Johnny Depp去飾演Freddie Mercury,製作到底去到了那一個階段我已沒有再去理會了,至於哈比人Elijah Wood去飾演Iggy Pop前半生那一套,聞說已經中止了製作,可喜可賀。不幸的就是Jim Morrison吧,起碼Oliver Stone那一套,主演的Val Kilmar跟他長得還算相像……哈哈。
話是這樣說,其實我仍然是很喜歡看的,如果那名樂手是我比較喜歡的話。(所以我還沒有看Ray或Johnny Cash,另一方面我始終未提得起勁去看The Doors)
John Lennon的Biopic這不是第一套,不過也只是我看過的第一套。故事集中在Lennon的少年時代,由他5歲的時候開始決定跟隨父親生活,直至他第一次跟團員到漢堡為止。故事集中於描述Lennon的少年時代跟母親及姨媽之間的關係。
我挺喜歡這個比較有主題的手法。例如Paul的出現當然對John在音樂上有影響,但電影始終在重心放在John跟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Paul的出現最重要的還是看到John因為在孩童時代失去了母愛(及父愛),對母親那一種微妙的佔有慾。一個人的人生有很多面,一個傳奇的人的人生有更多面。每一面都是一個故事,一套電影只講一個故事便足夠了。
敘事方面稍有點「兩頭唔到岸」,在嘗試緊密與輕描淡寫之間,有一點找不著邊的感覺,節奏的安排有一點失衡的感到。而令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姨媽的角色。她有最好的演員演出,但角色的神采則喪失於導演的安排。故事很快便投入描寫母親的出面,對Lennon的影響。母親的角色很有力量,也很搶眼,整個角色的性格輪廓、對Lennon的眷戀都很快便刻劃了出來。姨媽的性格在起初的描寫中也很明確,卻欠了一點最重要的內涵 — 在她的嚴格及冷酷中包藏的愛,不輪是對丈夫還是Lennon,就是滲透不了出來,這就令之後他對Lennon遲來的關懷及情感變得太突兀。
故事以外的其他感想,好像有朋友以為John Lennon大談Peace and Love跟他的少年反叛形像不相襯,但事實上Peace and Love這種嬉皮態度,一直都是很反叛反社會,這種Lennon少年時代的所作所為其實是沒有矛盾。
當然,故事歸故事,為了戲劇化一點,很多事情發生的時間都推遲了。
字幕把結他的牌子串錯了,Hofner(因為是德語,其實是Höfner,所以也可以寫作Hoefner)不是Hoffner。
另外,Paul的演員也真的不太Paul了……不過,起碼George仍然是最好看就對了 =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