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6, 2016

David Bowie

I have not really listened to any music from David Bowie for quite some time (The Let's Dance cover by Chic feat Nile Rodgers in Clockenflap 2015 doesn't count). Now I have been looping whatever I have on hand for almost a week.

To be honest, I can hardly be considered a big Bowie fan. With a musical career spanned almost 50 years, I was only born in the middle of it. I'm not really capable to catch up with all his stuff.

But I'm a big fan of the Ziggy and Hunky Dory albums, no questions.

Looping some of his music all this week, it brought me back quite a lot of memories. Not about certain connections to any events of my personal life, but how I have learned my life lessons with his music. It's pretty scary how I have almost forgotten all these.

His music surely taught me something musical. But what I'm talking about here is, not what I have learned about music from his music; it's what I have learned through his music.

Days ago, I read my very own writings about Space Oddity, I wrote it when I was 24, right before my 25th birthday, almost 10 years from now. (It's a bit of embarrassing to read it words by words now. I gave it a quick read nevertheless. After all, everyone should hate your naive younger self. You are a narcissist otherwise) But then I realized how much Space Oddity gave me a chance to really think about what suicide is (With a little help by the novel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too), instead of being told. Also, how artistically Bowie might not want to reveal the demise of Major Tom in Ashes To Ashes... etc.

What else? The uncompromising pursuit of love in "Heroes". The fact about confusion between liking and loving (or, having sex) in Drive in Saturday. The honesty to your own incompetence in Absolute Beginners. The warning of deceiving by your self believing in Quicksand. The nothingness of ones being different to the norm in Lady Stardust... and many more.

There were so many inspirations I have really got from Bowie's music. His music shaped me unquestionably, which I have almost forgotten, unforgivably. I'm almost a bit of angry of myself. Dude, how dare you?

Now everything has come back to me. I am really graceful for all the beautiful music and all the inspirations I have received from Bowie.

And there's one line of lyrics in Let's Dance I simply cannot get rid of for the whole week.

"Because my love for you, would break my heart in two."

It brings tears to my eyes literally. I mean, it's bringing.

Thank you and rest in peace, David Bowie.

Wednesday, July 09, 2014

恩田快人﹣推特系列

 

Judy And Mary既貝司手。記得當年我還是懵懵懂懂時,同人講我鍾意JAM,一位兼職既唱片監製話:「係呀?個Bass好勁抽喎佢地。」果一刻,差不多可以話係我除左「鍾意聽」搖滾學之餘,覺得自己要開始「學下聽」野,唔係做一個普通學迷咁簡單。

係JAM成名之前,據講小恩已經係頗有名既地下樂手,當時佢既樂團JACKS'N'JOKER去到北海道參與電影演出いつかギラギラする日(名導.深作欣二既電影,恕我真係搵唔到中文譯名)而認識到函館人YUKI。當佢聽到YUKI既demo後,決定要另組樂團而退出JNJ。

唔駛講,就係因此組成左JAM。初期一直以恩田為主導(初期錄音以及工資都係小恩自己荷包!),之後慢慢結他手TAKUYA加入創作甚至搶去創作靈魂一職,以至傳不和,呢啲係後話。其實我亦唔係想講JAM歷史,我係想講小恩係手紙をかくよ裡面果手bass。

如果聽小恩係Pop Life大碟以前,佢手Bass早已好強勁,尤其佢係重金屬+叛客底,右手用pick既技巧非常堅實,兩隻手都係高速得黎又準又實淨,實於底子非常深厚既Bass手,而佢亦都有好多有groove又有旋律既bassline,一首歌內既同樣既段落都經常有變化。

但我想講手紙をかくよ既原因係,整個bassline旋律極之甜美流暢,尤其係verse因結他比較收斂所以佢企得較出,盡顯旋律美。到chorus又稍稍退回去丁點俾vocal發揮,結他一出黎拆聲solo(TAKUYA速彈段落彈得有點太模糊了啊!),bass就更低調遷就。

Bass手好講求既就係唔好成日企出黎搏曝光,但一企得黎就唔好浪費表演機會:個intro少少一段,簡直係點石成金。而結他solo後個半截verse,盡顯小恩駕馭旋律能力。除左快、狠、準呢啲技術力之外,呢首流行味咁重既手紙をかくよ完全俾小恩發揮到佢旋律功力一樣咁深厚。

當初我學Bass,其中一個原因就係小恩。

Sunday, July 06, 2014

歌姬﹣推特系列



Why,Annie Lennox 1992年既細碟,收錄係佢首張個人大碟Diva裡面。Diva,查意大利文原指女神。咁當然就唔係指高登仔講果種女神啦﹐係真係有神力果種女神。之後就用黎形容非常受人敬仰既歌劇女歌手,伸延至英語以及其他文化界別,例如流行樂。

Diva翻譯過係中文係叫做歌姬。歌姬一詞,是否被本地媒體濫用我不知道,外國媒體有冇濫用我亦唔知道,但我就見過Diva一詞被用係諸如Madonna、Christina Aguilera以至Beyonce、Lady Gaga身上。

我為人比較守舊,Diva又好歌姬又好,是必需要有一種神力般既誘人魔力。諸位,呢二十幾年黎流樂行界如果只能夠有一個歌姬,呢個人一定係Annie Lennox。

Annie Lennox係成名於八十年代既新浪潮二人樂隊Eurythmics,拍檔係同佢糾纏不清既Dave Stewarts。當Eurythmics陷於「好似解散左」既時候,Annie Lennox遠離樂界去左生女。Diva是為復出後首張個人大碟,第一首歌就係Why。

Annie Lennox話Why佢只係用左十分鐘去寫,當時佢其實係陷於一個創作危機之中:係Eurythmics佢有Dave Stewarts。佢認為Why既歌詞道出左佢離開Eurythmics迫於要個人進行創作既困境;而寫Why呢首歌卻只係用左佢十分鐘左右。

我自己覺得呢首歌,由歌曲至到music video,都為Diva大碟以至Annie Lennox既個人發展生涯一錘定音:Annie Lennox就係歌姬。外表、言行可以浮誇,但內裡不其就流露出複雜、敏感、感人至深既一面。係鏡頭前化粧、撫手弄肢,仍難掩一個深刻微笑既真誠。

歌曲只有AAB三段,華美既修飾下卻係Annie Lennox最不經修飾既心底獨白:十分鐘既原真獨白。Annie以向來戲劇化既演繹,細細唱出心裡面既疑問:最後一段更加仿似隨意叫喊出心底既說話,每次細心去聲都會感動至起雞皮。就係呢一種天賦魔力,是為歌姬應有的神力。

難得我講vocal多呀;又,收撚皮啦Lady Gaga。

Monday, June 02, 2014

亂步關原古戰場 之 五:田中吉政、細川忠興陣跡

田中吉政陣跡,就在家康的最後本陣附近,非常易找。

很多戰國迷相信對田中吉政都沒有明顯的憎惡或喜愛吧


田中吉政作為武將,我大膽說一句:他在日本戰國迷之間總無甚存在感。然而,他可算代表著另一種戰國的生存之道:善觀形勢、擅長保留實力、不為立功以身犯險,平穩之中在安全範圍下取得最大的功勞:關原決戰時他身在前線,作戰經驗豐富又高明的他沒爭取到有赫赫戰功、卻又不如福島正則、井伊直孝及黑田長政般吃過大虧,只隨戰場的形勢而僅慎地前進或後退。

戰後,他成功捕獲石田三成撿了一個便宜大功,被封為筑後守,由十萬石所領大大增至三十二萬石。田中吉政就是不存意氣之爭,冷靜地觀看形勢再採取相應行動,以農民出身,穩穩當當地在戰國中生存及向上爬。

跟田中吉政非常不同的,就是細川忠興。從田中吉政的陣地約走十分鐘便可到細川忠興的陣地,陣跡小小的在樹下不甚起眼。

地方還算優美,不過亦難以平復細川忠興那種偏激的性格

細川家是名門,父親細川藤孝是足利將軍家的家臣。而忠興跟其父細川藤孝一樣,是天下有名的文化人。忠興在戰場上勇猛果敢,性烈如火,對文治派的石田三成痛恨入骨,卻又擅長茶道,是利休七哲之一。在千利休被秀吉下令切復時只有他及古田重然兩名弟子探望,但他一生結的樑子卻又不少,除卻三成,他跟自己的老爸及長子都關係不睦,長子忠隆更與他脫離關係。

細川忠興跟田中吉政一樣都是東軍第二陣都武將,一開戰他便直衝石田三成陣地。石田軍意外的勇猛,被如此氣勢打得焦頭爛額,或許也在細川忠興的意料之外吧。

這個陣所跡的設計倒也配合細川忠興的文化人身份,挺有性格。

細川忠興戰前所領為十二萬石,另為德川家康加封六萬石而一共所領十八萬石。因為力敵石田家部隊的戰功而大幅升至三十九萬石,成為小倉藩的藩祖。

值得一提,細川忠興三子忠利及後因加藤氏被改易,移封熊本巿,所領五十四萬石。作為廣受豐臣恩澤所提拔的大名,細川忠興、黑田長政等跟加藤清正及福島正則這兩個尾張出身、秀吉的「親子」非常則不同,他們對背叛豐臣氏沒有罪惡感,更沒有「在關原把豐臣氏的天下送給德川家康」後才「突然醒覺豐臣氏面臨著被德川氏纖滅的危機」,他們巴不得亦德川治下當個奉祿高但無權力的外樣大名;而加藤清正及福島正則兩家,雖然臣於德川,最後兩家都逃不掉被改易的命運。



Sunday, May 25, 2014

亂步關原古戰場 之 四:德川家康最後陣跡



遊完資料館後,正式向激戰的戰場中央出發之前,先遊歷東軍右側及中軍各部隊的陣地,而最近資料館的,就是德川家康的最後陣地。

遠眺南宮山,桃配山位於照片左下的山麓(這一幀照片其實是離開德川家康本陣後、從細川忠興陣跡到丸山中途所拍)

德川家康本來佈陣於桃配山,選址極壞,原因是桃配山其實為南宮山麓下的一個小山坡,南宮山上佈陣的西軍足有二萬,隨時可以從後進襲德川家康的本陣。

但家康不怕。

南宮山上總計有兩萬五的兵力,差不多就是最後西軍實質誠入作戰的兵力的三分之二。誠如德川家康所堅信,這兩萬五的兵力,直關原合戰結束後,未曾開過一槍。

我說過,其實我至今仍然認為,關原合戰的勝負之差只在一線。誠然,西軍的戰略失誤比東軍要多很多,德川家康的老謀深算比起天生有著人格缺憾的石田三成可靠很多,但很多時候我認為德川家康面對的困難被低估了。

德川家康雖然在秀吉及前田利家死後,成為人望最高的權臣。但天下,仍然是豐臣家的天下。德川家康一邊演戲一邊收買人心,暗中運作拉籠大名,事實上他是在下靶,名正言順的先天之利是在豐臣一方。

而東軍儲大名的作戰能力,大概亦在德川家康的想像以下,加上各路大名都是以利益加盟,他們或是因為爭取功勞而胡亂進攻,又或為了減少損失而胡亂後退,攻守之間絲毫沒有互相協調。相比之下,西軍出陣者都有拼死守護豐臣家的意志。

西軍決戰前從戰略上缺乏統合,然而東軍的戰術統合也意外地鬆散,這也許是德川家康把心力都用在戰略上安穩東軍內的豐臣家大名以及調略西軍內的騎牆派。

因為東軍前線大名表演意外地不濟,兵力有優勢下各個軍團都被打得亂作一團,德川家康惟有把陣地從遙遠指揮的高地桃配山推前數百米到關原盆地之中,以決死之表現激勵東軍將士。而這時亦時西軍分勝負的大好時機,多處狼煙俱被點起,不過松尾山及南宮山上的西軍⋯⋯


我認為,在東軍戰前的調略、及西軍決戰時的奮戰下,最後決定性的亦不過是「毛利兩川」的吉川廣家及小早川秀秋在戰場上的表現,東軍未見得未開打已經穩勝。

再談。

德川老狐!你萬萬想不到四百多年後本陣被西軍的支持者闖入吧?卡吐!



Monday, May 19, 2014

亂步關原古戰場 之 三:關原町歷史民族資料館


繼續向資料館前進。

甚麼都鋪了上一層有關關原合戰的裝飾。

關原町巿役所,down office,我差點就以為它是資料館。看到本多忠勝陣旗及德川家紋吧?往資料館的路上兩邊都是這些陣旗,令人感動。

這個角度看好像很細小,但其實只是角度問題喇⋯⋯右方的是島左近的陣旗。
早上十時許到達資料館,不懂日語的我又把看門的嬸嬸嚇了一跳。另有一位工作人員中年大叔,似乎知道有個不懂日語的訪客,探頭出來張看,我向他點頭示意,他才微微一笑打招呼。

有種自己是「動物園內的動物」的感覺。(笑)

活動陣圖
開戰之初的形勢。又,其實是不準拍照的,就偷一個雞吧⋯⋯
本來我沒有想我看這一個活動陣圖,然而工作人員大叔特意走出來,替我開動活動陣圖,播放英文版的關原之戰經過,而事實亦令人更清楚決戰時各軍團的動向及行軍方向,比只以文字及腦內的想像更能夠具體了解合戰的流程,非常推獎一看。

因為不準拍照的關係,我亦沒有太多照片可以分享。但作為關原合戰的資料館,本來就是日本戰國迷不得不遊的地方。而除了這些有關戰事的資料外,資料館亦有一些其他的網上看不到的東西,例如當時所使用的鐵炮資料(火縄槍及大筒),又或是兵制及陣法,都非常值得一看。

當然喇,紀念品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經想過走一圈再回來買紀念品,亦問了工作人員嬸嬸我是否可以憑票再入場(她說可以)⋯⋯最終仍然是先買紀念品再開拔⋯⋯這實在是比明智光秀更明智的選擇。

德川家既軍旗
德川家康跟很多旗下三河武士信奉的佛教流派為淨土宗。穢土即塵世現世,淨士即死後極樂,這句「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正是要來鼓舞其下將士不怕死地勇敢作戰。 

不過諷刺的是,關原之戰東軍主力的一眾豐臣家大名並無如此氣概,他們大多是投機者或利益主義者,以減底損失站在勝利一方為目標。反而石田家及宇喜多家兩軍,俱深信此戰應為豐臣家死以後已。西軍投入作戰的部隊雖少,但佈陣以及士氣上既優勢,以及作戰的統率以及戰術配合,將東軍打得團團轉。固然,最終既擅戰又狡猾的德川家康,仍然選擇以戰略先行亦成功取勝。但成敗其實亦不過繫於一線,西軍若有多一點運氣,我仍然認為戰情的發展其實不見的是「東軍必勝」。



Sunday, May 18, 2014

亂步關原古戰場 之 二:東首塚、松平忠吉及井伊直政陣跡


我考慮了好幾天,到底這一次關原古戰場的遊記應該以戰爭的發展插下遊點資料去寫,還是按我當天的遊覽次序去寫?

描寫的方式關乎的是行文重點。到底是要強調「關原決戰的經過」還是「遊歷關原戰場」?

我最後還是決定以「遊歷關原戰場」作為重點,只因我認為有興趣看這篇遊記的人,大都對關原決戰的經過非常清楚,返而曾經親身到關原戰場一遊的人比較少,亦更有行文作紀錄的價值。

而且從關原車站出站之後,你亦不愁看不到各陣跡的地圖,就在車站出口的案內所亦有得索取。我約早上十時到達關原車站,當天有一班日本老人的關原旅行團。而案內所的兩位服務員亦是兩位有禮的大嬸,當她們發現我不懂日語時非常詫異,亦很熱心的盡力去解釋遊關原的路線。

我想,來這裡的外國人或許都總會說一點日語吧?

車站外有很多指示牌,簡直是花多眼亂⋯⋯德川家康!黑田長政!竹中重門!我這一刻在關原!巴不到就飛身看遍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單靠指示牌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地圖以及清楚自己的路線

不,目標要明確。在關原佈陣的兵力總計差不多二十萬人,戰場之遼闊沒有很好的路線安排是走不完的。目標很清楚:先由車站到資料館、再到丸山、然後是笹尾山、大谷刑部陣跡、十九女池前一帶再回到車站。沿途則走遍每一個陣跡。

我差點就走過了頭,回頭才發現自己看漏了
這樣,你的第一、二個景點就會是東首塚、松平忠吉及井伊正政陣跡。

大概就是把首級洗淨再作辨認的古井

東首塚顧名思義就是將士的墓地。關原為竹中家的領地,由德川家康下令犬山城主的竹中重門修築,在昭和十七年被移送到名古屋。


松平忠吉及井伊直政的陣跡,就跟東首塚在一起,看到東首塚就不會錯過。

井伊直政為德川四天王中最年輕者,卻又同時深得器重,更是德川家康四子松平忠吉的岳丈。井伊家在德川家康旗下的譜代大名中所領最高,關原前已領十二萬石,更勝三河時期已經跟隨德川家康的譜代大名如本多忠勝及榊原康政。固然,井伊直政文武兼備,除了擅長打仗,仿武田家的山縣景昌自組赤備隊外,外交能力亦很有名,的確是位名將。但井伊直政相比德川家來自三河的忠勇之士,或許是出生的困苦,養成他比那些來自三河的武士對功積有著更強烈的慾望。

關原決戰的清晨,雖然雨勢終於稍息,但毛毛雨勢下整個戰場都被大霧所籠罩,東西軍的部隊都因視野不清而緊守陣地。松平忠吉及井伊直政本來佈陣位於前線軍團之後,但井伊直政成功說服當時只有二十一歲、以關原決戰為初陣的松平忠吉,作為大將應在前線觀戰為名,爭取功勞為實,在沒有軍令下偷偷領著一隊小部隊在濃霧中越過己方先鋒福島正則。

這位德川重臣,為爭功而違反軍令,打響了關原決戰的第一槍。

當關原決戰到達尾聲,背靠天滿山佈陣、不戰的島津軍被三面包圍,開始進行敵中突破,前線的外樣大名們對拼死的島津軍放行時,德川家康派出德川家兩個最強軍團本多忠勝及井伊正直進行狙擊(雖然名為狙擊,但其實退卻中的島津軍當時是正面向德川本陣直衝)。撤退到烏頭坂的島津軍被維果,以島津豐久及家老阿多盛淳作為影武者力戰而死,替島津義弘打開撤退之途。而島津軍在兵力不多的情況下,以所謂的「捨奸」的戰術力保島津義弘。

當井伊正政看到島津豐久被本多忠勝軍討取後,其爭功之心被熾熱然起。卻正中這「捨奸」戰術的下懷,右臂被鐵炮打了一槍,失血昏倒;緊追岳丈步伐的年輕武者松平忠吉亦遭遇同一命運。走運的是本多忠勝,他只因戰馬中槍而墜馬。

關原之戰兩年後井伊直政便因關原的槍傷破傷風病發而死。松平忠吉在關原合戰後由十萬石所領大幅升至五十二萬石,但關原七年後亦以二十八之年齡英年早逝,有說跟關原槍傷有關。


離開東首塚及井伊正直陣跡,繼續向資料館進發。剛到埗的時候,每到的關原每一事一物都實在是感動莫名。


Wednesday, May 14, 2014

亂步關原古戰場 之 一:序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的個人遊,是2009年的初冬,地點是京都。而念頭卻是春天的一個中午想起:「是時候了,這時不去京都更待何時?」

而這四年後的日本中部之旅,則是頗有不同。

卻說在書店看到司馬遼太郎在1966發行的歷史小說《關原》的中譯版(遠流出版社),二話不說便搶到手中,發現裡面有一本小冊子:有關到關原古戰場旅遊的資訊。

是兆頭。

行程的安排都以關原古戰場作為重心:在名古屋中部機場入境,先在名古屋呆一晚,之後遊覽在美濃一帶的名點如國寶犬山城、天下布武的歧阜城等,之後再深入飛驒遊遍高山巿、上高地⋯⋯

之後便到大垣駐紮,第二天早上便乘JR向關原進發。就像西軍的行軍路線一樣。(差不多啦⋯⋯其實JR東海道本線是走中山道,是東軍的進軍路線才對)

關原車站月台,真係遠望都興奮


而最有趣(或曰:柒)的是,我在向關原出發前一晚,才發現我沒有把那份關原古戰場旅游小冊子帶來。

在關原決戰之前,西軍駐守在大垣城,而東軍在先鋒隊攻破西軍織田信秀(即信忠之子,信長之孫,清州會議上的三法師)的歧阜城後,在赤坂佈陣。而最終在大垣城西的關原決戰的原因,是德川家康不欲打攻城戰。

德川家康擅長打原野戰。任誰對戰國歷史有點認識的人,都聽過德川家康自三方原之戰被武田軍擊潰後野戰未嚐一敗。另一方面,攻城是持久戰,德川家康手下一眾豐臣大名都是用計用利下誘入東軍,如果戰事拖長的話,這批看風駛里的大名不一定會繼續支持自己。遲則生變,所以家康很希望可以速戰速決。

德川家康在會津征討之後,再一次引蛇出洞:以進攻大坂為名,引軍西去。而石田三成收到消息後亦再一次被引出,他決定要在中途截擊東軍。

於是西軍連夜在大雨中走迀迴路趕過東軍,在其必經之路關原佈陣。

東軍由赤坂從中山道向不破關進發,佯裝要向大坂進軍,因此可見殿軍都是留守中山道。西軍則由大垣城走向粟原山(圖中右下方入只有小部分入鏡的長宗我部盛親,就是駐守在粟原山),再由南宮山南麓的牧田街道到伊勢街道進入關原(大概就是現「名神高速道路」的路段),搶先佈陣。
摘自司馬遼太郎的《關原》:
關原地形宛如一橢圓托盤,東西長四公里,南北寛二公里,可以充分容納敵我雙方數十萬大軍。 
就像托盤有盤沿一樣,關原的周圍環繞一圈小山。若搶先抵達群山腳下佈陣,就充分佔據了地利。加之,這裡驅馳兵馬的道路四通八達,原野中央,東西貫穿著中山道,北國街道北上通向北方,伊勢街道南下通往南方,關原相當於這些大道的交匯點。這種占交通之便的地形,古來兵法術語稱「衢地」,是適合大會戰的地點。

簡單來說,就是說關原正中央的盤地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單單圍著走一圈的話大約十二公里,不停走又不會累不需休息的話(超人?起碼是肯雅馬拉松跑手。),也需時兩小時,所以旅遊資料是推薦租用單車的。

而我沒有租用單車,我約上午十點到達關原車站,十一點從資料館出發,約四點左右原到車站。

邊走邊看,我遊了足足五小時,路線大概就是由中央的資料館到丸山、再到笹尾山、路過天滿山再到小丘上的大谷吉繼陣跡及墓地、再在松尾山下過走到東軍其他主力的陣地、以本多忠勝在民居中的陣地跡作結。

最後,一點心得分享:
  1. 請安排一整天給關原古戰場
  2. 如果你不想放過大谷吉繼的陣地、墓地以至到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陣地,僅記要早一點出發到關原
  3. 記緊要帶乾糧及水。關原不破町是一個農業小鎮,差不多只有中山道兩傍有吃的賣,其他地方都是住宅或郊外荒地。(如果你走推獎順路的話,只有快結束時才會走到中山道路,雖後才可以看到餐廳或便利店)
  4. 緊記,不要以為陣地是一個接一個很靠近。佈陣的大名都領軍千人以上,陣地是不會貼在一起的。
  5. 如果你要到大谷吉繼的陣地,我仍然不推獎單車遊,而且那是最艱苦難走的一段山路。(我沒有上松尾山)

關原車站:一切都由這裡開始
總之,未到過此間,不是戰國迷。

Friday, April 25, 2014

華麗蟹后﹣推特系列

話說睇呢個紅van,提到Space Oddity「改變左David Bowie一生」。講返1969年,當時David Bowie已經發行過一張唱片,唔成功。而Space Oddity雖然首個商業突破,但其實亦唔算係乜野大成就,最高排過係英國細碟榜第5,美國第124。

然後Bowie再出多一張有收錄Space Oddity既大碟,延續其迷幻民謠風格,亦係不甚成功。但之後Bowie慢慢改變風格,有自己既backing band,音樂風格越來越重型,亦開始身穿女裝,有所謂「以Iggy Pop既演出風格去玩Lou Reed既音樂」。

1972年,Mac Bolan已經開始奇裝異服及化裝上電視及演出。Bowie亦染紅頭髮兼緊身衣扮外星人Ziggy Stardust,發行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Ziggy呢張唱片令Bowie成名,之後既Thin White Duke及柏林三步曲年代持續強勢,甚至可以話柏林三步曲年代係藝術上既頂峰,但真係成為超重量級國際星,係80年代既電子舞曲年代。話雖如此,令Bowie成為經典搖滾一員既,我始終認為係Ziggy年代的。

日本好喜歡Glam Rock年代既David Bowie。一大批既日本八十代出道既流行或搖滾樂手,無謂佢地係玩邊類型既音樂,一樣係深受Glam Rock既影響,發展出視覺系。Bowie可能係Glam Rock大佬,但Mac Bolan卻係Glam Rock係阿爺。

紅van做事用作引子/串連既,係前Glam Rock年代既Bowie,而日本仔既漫畫「20世紀少年」,入面有大量唔同年代既搖滾符號以外,「20世紀少年」就係來自Glam Rock阿爺,Mac Bolan係T. Rex既作品。

再講返轉頭,Bowie等令Glam係七十年代初大行其道,又令到影響佢地既60年代末既Proto-Punk要投入Glam Rock既懷抱去延續其音樂事業,而Bowie亦曾先後替Lou Reed及Iggy Pop監製。而佢幫Iggy Pop渡過難關既故事就更係「感人」。

再講返Glam Rock,雖然Glam era係70年代後半期已經消退,Bowie將Ziggy「殺死」,Mac Bolan等陷入低潮。但除左日本視覺系,重金屬如既Kiss、Motley Crue、新浪漫如Culture Club等,一樣搵到glam rock影子。

又,寶兒定鮑伊?首先,寶兒定鮑兒出道時我唔好話未祟洋媚外,我乜卵都未係啦!寶兒個名細個睇新聞可能睇過兩三次,而由我開始聽寶兒定鮑伊、睇台灣既搖滾文化書時,都係鮑伊。至於港媒由寶兒轉做鮑伊係咪出賣本土(但我唔知咁算奶台定奶共了),可能係。點化解我唔識,去問陳雲根啦。



二十世紀少年,兩個音符就足夠組成一個經典既main riff。





收錄係Ziggy大碟、借講Marc Bolan黎描述Ziggy既歌,demo時叫"He Was Alright (A Song for Marc)."





收錄係Bowie監製既Iggy Pop唱片The Idiot。成為天王巨星後既Bowie,為左幫當年陷入嚴重財困既Iggy Pop,曾翻唱此曲令Iggy收到版稅紓果。

Monday, April 21, 2014

名字也沒有的屍﹣推特系列

我從諗書到工作多年,都冇英文名。小學時我表哥曾經拎本字典出黎俾我揀英文名,我揀左一個同我自己中文名有點關聯既名,但跟本冇用。(我唔知係當年小學生未興用英文名,還是我呢啲山野村夫讀既「鄉校」冇咁西化)我慢慢亦冇乜興趣再用呢個我自己無乜感覺既英文名。

處女座生性挑剔,我亦唔可以話冇諗過改追個英文名,但因為揀唔到鍾意既(又要鍾意又要同自己中文名有關之類),一直都冇。中五畢業前同學突然個個改個英文名黎寫紀念冊,我冇改;中六老外教師英文課第一堂問英文名,我話冇;大學langauge堂問英文名,我都話冇。

第一份工叫阿康,第二份工都係叫阿康。黎到呢一份工,老闆們都係鬼佬,見工問點叫我,我話"hong or yick-hong"。然後IT又走去幫我個network ID用initial,變左YH,HR本身想幫我改,但IT話佢地通常冇英文名既就用initial,算。

老闆個老闆因有份interview,記我叫yick-hong,開頭都咁叫我,份外親切。但之後被老闆改正了,隨波逐流叫我個頭文字。又因為email都係頭文字,我慢慢同其他人自我介紹都係用頭文字,包括之外去美國同啲美國同事我都係咁自我介紹。

我去到美國,第一個官式介紹,係一個product manager,從口音外表應該係一個美國土生土長既印度人,佢個名仍然印度名。佢個名全寫叫Nachiappan,但工作上方便都叫Nachi。佢問我咩名,我話YH,佢再三要我講全名佢知才完事。

而係美國第一天,因為其他iphone app dev都係響三藩巿,而我居然係聖馬刁落腳,所以果邊個手機app大佬(印度人印度名)搵左一個program manager黎關照我,佢口音應該係移民,亦係印度名,叫Gaurav。

招呼左我成日,臨收工前佢走過黎問我咩名,我話YH,佢話唔係要呢個,佢係想知我個名。我話Yick-Hong,佢話得,再話頭文字並唔係我個名,佢唔會用頭文字叫我,佢只會用我個名黎叫我。於是我先突然明白點解Nachi要追問返我個名。

第二日,我就去三藩巿,一波三折下去到office。兩個iOS App dev分別係幾十歲美國大叔同一個三十上下既澳洲人。佢地拉左我去買咖啡,澳洲人問我其實叫咩名,我講佢知兼話佢知因為IT無啦啦用左我頭文字開network ID,方便人認我先介紹自己做YH。

我亦同佢講香港人比較多改個英文名但我冇。佢話係呀,澳洲多亞洲人所以佢都知,佢話你冇咁IT就應該用返你個名,而且你個名都唔難記。又,工作上遇到既亞洲人在美/澳,泡菜㗎佬印度斯里蘭卡邊到都好,好少有人另改英文名而唔用音譯,我諗我都唔駛點「方便啲鬼佬記」了。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