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7, 2009

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婉惜有用嗎?上集

我最喜歡的是你。

但你卻選擇不動聲色地離我而去。你的不辭而別,在我的心中挖下了多大的一個洞。你知道嗎?

你是以為我一定會去找另一個去填補這一個洞,還是你跟本不關心?

你怎麼知道我會?你怎麼知道我不會等你一生一世呢?你怎麼知道我不是除了你誰都不要呢?

這個故事可能沒有下集。

Sunday, October 18, 2009

Man, I dig those rhythm and blues

事件一,多年前,一鷹派唱片公司在棒紅兩名「一無勇力,二無計謀」的二人雜耍組合後聲名大噪,接連再推出三名新人。本人從不知那本雜誌看到這三人的訪問, 雜誌問起這三人最喜歡那類型的音樂,九十年代中後期嘛,最時髦的玩意兒當然要 數R&B。三人不約而同選了R&B為最喜愛的音樂類型,然後記者要三人寫出R&B的全 寫......三人中好像有一個答對了...好像。

話說回頭,我們都知道R&B的全寫是rhythm and blues,但事實上,九十年代中掘起的那一些「篤啪篤啪」rhythm and blues跟我們所認知的rhythm and blues頗有一點距離(這傢伙又在誇大年資了,明明先聽的是「篤啪篤啪」)。而更值得留意的是,老外說rhythm and blues的時候多半不是指「篤啪篤啪」(不過用縮寫則是由來已久,像The Who早期的音樂(1965年左右)便以Maximum R&B來宣傳)。

那麼到底甚麼是指甚麼?

本人一直很強調,當你要清楚了解一個所謂的「音樂類別」,難免也一定要看一點歷史。事實上,所有事件都有前因後果,音樂類別也一樣,一切都是發展及改變而來。而且,同一種事物也會隨所在的時空被賦予不同或全新的意義,尤其是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這裡還包含了很大量的主觀成份。那麼,你真有閒情去了解我眼中的R&B嗎?

Rhythm and Blues所指的,是所有的黑人音樂。「嘩!不是吧!明明還有Gospel、Hip Hop、Soul……」

Rhythm and Blues所指的,是所有的黑人音樂。1948年以前,黑人流行樂被稱為Race Music。戰後大家認為這一個「種族音樂」帶有歧視成份,唱片公司便用Rhythm and Blues去取代Race Music,作為巿場銷售所用的詞彙。

這一種流行樂的風格,它比一般藍調有著更重的拍子,而強拍都在後拍(backbeat,1234中的2、4,很可惜,聽歌只用心在旋律中的諸位,音樂定義性的元素,是拍子及節奏)。後來,白人盜去了Rhythm and Blues,融合了民歌使之變成了rock'n'roll及後來的rock—各種聽起來很型囝的XX搖滾,白人的流派,而巨星Ray Charles、James Brown等等又把Gospel等等其他風格的元素放進Rhythm and Blues,演化出像soul、funk等黑人的流派。

慢慢地,Rhythm and Blues的意義還包含著那一系列由它所衍生的黑人流派音樂。

80年代早期,流行樂進入了後Disco年代,而一直去到現在,與其說R&B是Rhythm and Blues的演化,不如說是儲如Michael Jackson、Prince等把Soul與Disco音樂融合,儘管因膚色的關係他們的音樂仍然被稱為R&B,因在音樂上已經開始變得有一點不同,最明顯的一點是錄音時愛用來自Disco的Drum Machine。到80年代中期,白人流行音樂中的Adult Contemporary潮流(復辟?大概就是那些中間路線,安全、悅耳、不反叛、純粹娛樂的成年人流行曲,其中有一些歌手隨年紀漸長搖滾不起,都會走進這一條富麗堂皇的康莊之路,Elton John、Phil Collins、Rod Stewart都有這一種「叛徒」的味道),竟也影響了黑人音樂。

九十年代開始,這一種新的R&B,在不同的黑人音樂中截取了所需的原素,像Mariah Carey、Whitney Houston那種類Gospelr唱腔,Melisma(即ad lib,不同的音符出現在同一音節),或不停的跟Hip Hop越混越像。不論是巨肺,還是「治療」美音,這一種R&B最講求的,似乎就是時尚感。這一種R&B現在被稱為Contemporary R&B或Urban,音樂的演化亦已經越來越不原始。黑人音樂以往挌倒白人的,就是憑藉其熱情奔放,那一種源起自非洲人原始野性及異國情調,可以強烈舞動的性感。現在,的R&B,在我自己看來,竟也時尚得比白人更時尚,比白人音樂更講求規律化的美感,比白人音樂更安全。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的R&B,聽起來亦只不過是一種有黑人味道的商業流行樂。

為何MJ要漂白自己?當你從音樂的發展趨勢來看,似乎始終非洲跟歐洲的種音樂起源的角力,你喜歡他的野性要把它強搶,他喜愛你的優雅亮麗要學過來……

也許吧。這純粹是本人的意見。

事件二,多年前曖昧女孩跟本人說喜歡陳慧琳的Automatic,說很有R&B的感覺。我反問:「甚麼叫R&B感覺,解釋一下。」然後她發本人脾四。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Music's... music's s'posed to be different than that

"Music's for grooving man, and music's not for puttin' yourself through bad changes, y'know? I mean, you don't have to go take anybody's shit, man, just to like music, y'know what I mean? You don't. So... so if you're getting' more shit than you deserve, you know what to do about it man. Y'know, it's just music. Music's... music's s'posed to be different than that."

Janis Joplin @ Woodstock



到底我有多喜歡音樂?我不知道。就像Janis Joplin說過,她不知道她唱歌唱成怎樣,因為唱的時候她在唱歌「之中」,在其內便不能觀其外。

撫心自問,我跟本沒有聽得很多歌,我也沒有為了音樂而不顧一切,我的生活之中有太多東西排在音樂之前。

不過,有一點我是絕對感到自豪的,是本人非常欣賞自己對喜歡的事物會不停去認識、去學習、去知得更多、去思考更多。那是很多自稱音樂迷都沒有去辦的事,單單是向來喜扮謙虛的我都夠膽承認自己有去辦過,已經夠使我自豪。

如果Janis Joplin不是認認真真的喜歡音樂,去思考一下音樂跟人的關係是甚麼,她會在胡士托的舞上說出這一番話嗎?我不知道。

返正有些空有才能卻沒有靈魂的「救世主」都穿上「膠鎧甲」自稱「音樂人」,仍能登上神檯王座。

「音樂?就是生財工具喇!」

Monday, October 12, 2009

亂買小說

是很不好的。看了一本日本翻譯小說,贏了一些甚麼文學賞的。

內容卻太簡單了一點。一個就簡單的樂團與及初中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這類小說還是比較適合年輕人去看。

不過……

不甘心!人家初中便組團,有人有gibson flying V,有人有fender的strat,練gun and roses的歌……初中生!

本人的青春都浪費到那兒去了?

Tuesday, October 06, 2009

無聊得濟

本人覺得呢個blog就好似亞視,而本人就係亞視入面既監製,不斷推出好有誠意的節目(夾雜住大量水平不能接受的節目),但偏偏冇乜人睇,但隔離台就求其推D野出黎都會有慣性收視。

請以不少於10個字寫出閣下對本blog收視欠佳的原因(如「好悶」、「唔知你講乜」、「睇唔明」、「你d中文唔掂」、「你d英文好差」、「好gap」等俱不接受),email或msn至yickhong at hot"cat" dot com,本人將抽出三位來信觀眾,各得現金獎廿零蚊。

...

好鬼無聊。

Sunday, October 04, 2009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

沒有人不曾聽過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1971年的作品。

這一首歌,本人自小便聽,一直聽到今天,只因我爸有一片American Pie專輯。至於在那個時候我才有開始去了解一下歌詞的內容,我想起碼要去到Madonna翻唱之後吧。還記得,當時報紙的副刊有作者出,當你明白到這一首American Pie是一首搖滾樂的史詩時,你就會明白為何有人會大罵Madonna是蕩婦,不可沾污這一首經典云云。

經Don McLean的証實,歌曲的內容來有關1959年2月3日,巨星Buddy Holly與及另外兩名當時得令的樂手Ritchie Valens以及J. P. Richardson因小型飛機意外而去世的事件。至於歌詞內坊間的各種解讀是否實屬,Don McLean則不置可否。

很多解讀可能是穿鑿附會。但事實上,如果The day the music died正如Don McLean所說,是指59年的那一日,那麼,歌曲被解讀59年至71年的搖滾樂發展史,卻是不用解即便可讀出來的。要解的,也就是歌詞的用字是否真的在引用其他歌名或歌詞,還是「咁啱得咁橋」。



A long, long time ago...
I can still remember how that music used to make me smile.
And I knew if I had my chance,
That I could make those people dance,
And maybe they'd be happy for a while.

That music,其實就是American Pie所要借喻的,那些可以隨之起舞的初期搖滾。要在談到用來跳舞的音樂,大家腦海中可能立刻浮現一些Disco電子音樂。而事實上早期搖滾都是可以用來跳舞的,而Disco音樂亦不過是從搖滾樂衍生出來的東西。搖滾樂來自R&B,就是指加強了節奏的藍調(跟90年代出現的那些溫婉動人的R&B是兩代同名的產物),有節奏感,有律動,有熱情,有能量,那就是59年以前的初期搖滾的面貌。而Don McLean,亦說出當年他已有志要成為一個演出初期搖滾的音樂人。


But February made me shiver,
With every paper I'd deliver,
Bad news on the doorstep... I couldn't take one more step.
I can't remember if I cried
When I read about his widowed bride
But something touched me deep inside, The day the music died.

Buddy Holly等人死於1959年的2月,而Don McLean成為歌手以前的工作就是派報,而在Buddy Holly死後,他懷孕的遺孀亦小產了。而這一天亦被稱為The day the music died。



So...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Them good ol'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g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Bye bye Miss American Pie,就是指那些充滿熱情的初期搖滾已經開始消失,Don McLean要成為一個初期搖滾風格音樂人的希望亦失去,喜歡初期搖滾的人都只能喝著酒去唱老歌了。Buddy Holly的一首That'll be the say有一句歌詞:"That'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Did you write the book of love,
And do you have faith in God above, If the Bible tells you so?
Now do you believe in rock 'n roll?
Can music save your mortal soul?
And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dance real slow?

Well I know you're in love with him,
'Cause I saw you dancing in the gym
You both kicked off your shoes
Man, I dig those rhythm 'n' blues

I was a lonely teenage broncin' buck
With a pink carnation and a pickup truck
But I knew that I was out of luc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I started singing...

今天的搖滾樂都被稱為"Rock","Rock 'n' Roll"通常都用來指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初期搖滾。今天(1971)的搖滾樂己經跳不起舞來,1971,搖滾樂已經先後被那些被稱為民謠搖滾、迷幻搖滾、藝術搖滾所衝擊,搖滾樂再不單純是一種取樂、用來起舞的音樂。又或著,取樂、起舞的初期搖滾已經開始被放棄了,'n'Roll消失了,開始只剩下Rock。

當年(1959以前)大家開始相信Rock 'n' Roll,發現搖滾樂是可以救贖靈魂的音樂,所以大家希望學會跳舞,去取樂,去享受初期搖滾 — 初期搖滾的前身,節奏藍調。這都包括了白人小孩。在搖滾樂誕生以前,白人都不聽黑人音樂。但黑人音樂的能量、熱情及性意味卻漸漸得到要反叛的白人小孩所喜愛,他們喜歡這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禁忌,他們都喜歡節奏藍調,他們喜歡熱情起舞。不過,在The day the music died年以後,連這種音樂都開始被改變。



Now for ten years we've been on our own
And moss grows fat on a rolling stone
But that's not how it used to be
When the jester sang for the King and Queen
In a coat he borrowed from James Dean
And a voice that came from you and me

十年以來我們都失去了Buddy Holly(Now for ten years we've been on our own),開始要說的就是講今天(1971)到底變得怎麼了。

這一段先在說Bob Dylan。

Bob Dylan在1965年發行了Like a Rolling Stone,這一首被喻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其實也只不過是2004年Rolling Stone Magazine自己選出來的,正如Dylan所說,其實也是一時選了這首,一時會選另一首,總之是最偉大之一就好了)。取得成功之後,再發行了另一張非常成功的專輯Blonde on Blonde,之後便因後述的一個原因8年沒有再進行巡迴演出。1970年,Dylan發行了一張被稱為搖滾樂史上三大最差的專輯Self Portrait。那時有人認為,這証明了Dylan不再是那一個世代之聲(Voice of Generation)的Bob Dylan(而Bob Dylan及後自稱是有心要如此擺脫這個一「世代之聲」的「美名」)。這就是為何Don McLean說這一顆滾石,已經生滿青苔,跟以往那個從James Dean借了一件風褸(The Freewheelin' 大碟封面中的Bob Dylan,穿了一件跟James Dean在經典電影Rebel Without a Cause裡很相似的風褸,擺了一個很相似的姿勢),用一把像小狗呻吟的聲音唱著民歌(Voice from you and me)的Bob Dylan很不同。


Oh, and while the King was looking down
The jester stole his thorny crown
The courtroom was adjourned,
No verdict was returned.

The King,就是指Elvis Presley(在華語地方Presley都被稱為貓王,但這不是翻譯過來的外號,歐美就只是很簡單地尊稱Elvis Presley做The King)。在美國,Elvis Presley之後的一代巨星,就是Bob Dylan。說真的,Dylan可能在香港名氣不算響噹噹,但他不單單對搖滾樂的發展影響無遠弗介,他對當時年青人文化及思想的影響力,可能更為深遠,而這就是更少流行樂手所能做到。這裡就是說,The King走下坡時,摘去他頂上桂冠的人,就是Bob Dylan。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但我還是認為末兩句,單單是用來形容Dylan取去The King的頂上桂冠比較好;沒有被裁決是指大家亦都不認為Dylan不值取代Elvis,而這就是樂迷的口味由初期搖滾跳出來的開始。


And while Lennon read a book on Marx,
The quartet practised in the park
And we sang dirges in the dar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We were singing...

這一段本人都不太能解……首先到底是Lennon還是Lenin?既然說是搖滾樂史詩,我們當然取Lennon比較好。總而言,Beatles出現了。Lennon read a book on Marx,大概就可以解譯為John Lennon對的政治思想及世界觀開始被引入The Beatles的音樂當中。我們都知道John Lennon的Imagine,這一首歌講述了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亦充分表達了他的政治思想。Lennon的思想有濃厚的共產主義味道,在網上你很容易找到人們談論有關John Lennon及共產主義或馬克斯拉在一起談論(當時西方國家的年輕人都對馬克斯、毛澤東等社會主義思想很受落)。那麼The quartet解作The Beatles就意思會比較原整(網上有其他的解讀)。至於we sang dirges in the dark,是和The Beatles有關,還是只是一種對the day the music died的回望?甚至是指而家的流行音已經變得像送葬曲一般,長長的演奏而沒有熱情及能量?我亦想不出那一個講法比較合理……全段要表達的,或許就是包括The Beatles(受Dylan影響下)等等開始把搖滾樂變成了藝術,一種知性自我表達的方式而多於給大眾一同取樂的音樂。


Helter Skelter in a summer swelter
The birds flew off with the fallout shelter
Eight miles high and falling fast
It landed foul on the grass
The players tried for a forward pass
With the jester on the sidelines in a cast

Helter Skelter是Bealtes在1968年發行的then White Album內的一首歌,這一首歌是Paul McCartney作為樂評指他只寫情歌的反擊,這是一首經常被指為重金屬搖滾的開山鼻祖。而另一首亦被視為重金屬之始的,是The Who在1967時發行的I Can See For Miles。Paul McCartney在結他雜誌的訪問中,看到Pete Townshend說I Can See For Miles是The Who最嘈吵、最不經修飾的一首歌,於是亦啟發了Paul McCartney弄了這一首Helter Skelter出來。

The birds是指The Byrds。The Byrds在1966年的起飛就是來自一首被認為是有毒害的禁歌(flew off with the fallout shelter),Eight Miles High。這一首Eight Miles Highs本來是在飛機上寫成的,當時樂隊在6-7里高空,但8里聽起來最好,所以就採用了8里。不過,因為那些既拆又嘈吵迷幻感,再加上歌詞的確有濃厚的藥物意味,這一首踢起了迷幻搖滾的歌曲卻被禁了。而The Byrds亦因樂隊人員的變動等問題,再闖不上當年的高峰,在71年的時間,曾經八里高的The Byrds很快已經跌了下來(falling fast),包括有樂隊成員因為藥物而被捕(landed foul on the grass)。

Bob Dylan在1966年發生了一樁電單車意外,使他休息了好一陣子,亦沒有進行巡迴演出(on the sidelines in a cast)。而這個時候,就是其他樂手搶灘的好機會了(The players tried for a forward pass)。題外話,Dylan在這一樁意外之前,已經因為成名所帶來工作不斷、演出不斷、創作等等壓力而開始抖不過氣,需要不停使用藥物來對抗壓力及疲累(就是吞食安非他命),在電影I'm not there中,這一段時期就是Cate Blanchett所演出的一段。


Now the half-time air was sweet perfume
While sergeants played a marching tune
We all got up to dance Oh, but we never got the chance
'Cause the players tried to take the field,
The marching band refused to yield.
Do you recall what was revealed, The day the music died?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台譯:花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團)是Beatles在1967年發行的唱片,它有可能是史上第一張被正式定義為概念大碟的唱片,而這一張唱片亦使迷幻搖滾大行其道,初期搖滾或R&B已經離開主導位置越來越遠,不能隨之起舞(We all got up to chance but we never got the chance)。而當時,即使其他樂隊如何努力,依然動搖不了The Beatles主宰著搖滾樂(The marching band refused to yield),把搖滾樂的走向從初期搖滾的核心越拉越遠。




And there we were all in one place
A generation lost in space
With no time left to start again
So come on Jack be nimble Jack be quick
Jack Flash sat on a candlestick
'Cause fire is the devil's only friend

這一段前半有一點抽像,但大家都非常肯定……Woodstock。1969年8月15至18日,胡士托音樂節將嬉皮士文化推至高峰。五十萬人參與,台上台下每一個人都「high」了起來……所有能喝下肚的東西都滲有藥物……花之孩子,嬉皮士,就是被稱為「失落的世代」(The Lost Generation)。直到今天,到底胡士托對人們來說有甚麼意義,依然是各有看法,是文化活動?是音樂會?是嘉年華?是暴動?。但這一連三天(或四)的音樂表演,影響力仍然存在,仍然標誌著搖滾樂的動員力量,以及對人的思想及生活有著濃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胡士托,宣示了搖滾樂已經進入了迷幻年代,當年的初期搖滾已經不可以重來(No time left to start again)。

Jack Flash很明顯就是The Rolling Stones的登場。Jumpin' Jack Flash是The Stones其中一首最有名的作品,在1968年發行。之後都似乎是在描述The Stone,暗示著The Stones的Candlestick Park Concert。



And as I watched him on the stage
My hands were clenched in fists of rage
No angel born in hell
Could break that Satan's spell
And as the flames climbed high into the night
To light the sacrificial rite
I saw Satan laughing with deligh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He was singing...

進場的是The Rolling Stones,這裡就是說胡士托之後,Rolling Stones組職了另一個免費的大型戶外演唱會,Altamont Free Concert。如果你已經看了Taking Woodstock,這一個就是片末Michael Lang所說的他的下一項工作。而這一個演唱會最著名的,卻不是任何音樂演出。1969年12月6日,Altamont Free Concert的保安,是Hells Angels,地獄天使,一個誇國的飛車黨組織。
一名黑人18歲青年,Meredith Hunter,據說當時已經用藥,跟其他人一樣希望爬上台去接觸The Rolling Stones。當時的保安Hells Angels上前制止,而混亂及打鬥中Hunter取出了一支手槍,據說他更曾經開槍,一名叫做Alan Passaro的地獄天使隨後連刺五刀將他刺死(To light the sacrificial rite)。而事後因各方的証據,Alan Passaro被判斷為自衛殺人,被撤銷控罪。當時台上的Mick Jagger及其他Stones都沒有發現這件事,演出沒有中斷(Could break that Satan's spell),在Hunter被殺的一刻仍然在擺弄出各種動作及繼續演出(I saw Satan laughing with delight)。這次事件被攝入鏡頭入內,收錄在紀錄片Gimme Shelter。新生的搖滾樂,已經顯示出其暴力的一面。



I met a girl who sang the blues
And I asked her for some happy news
But she just smiled and turned away

Janis Joplin。當年所謂的3J之一,3J是指三名分別死於27歲的搖滾樂手,另外的還有Jimi Hendrix及Jim Morrison。Janis Joplin去世的日子是1970年10月4日。Don McLean曾經希望這一位藍調女王可以帶來一點初期搖滾的能量,不過Joplin卻英年早逝。


I went down to the sacred store
Where I'd heard the music years before
But the man there said the music wouldn't play

有說sacred store是指Fillmore Auditorium (West),一個著名的搖滾樂場地,大部份六十年代的巨星都曾經在Fillmore演出,而且在六十年代亦成為了如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等迷幻搖滾樂手的表演場地,你可以長到十多分鐘長的結他獨奏,但在那處亦再聽不到初期搖滾(But the man there said the music wouldn't play)。



And in the streets the children screamed
The lovers cried and the poets dreamed
But not a word was spoken,
The church bells all were broken

很抽象的一段,不過太概也是以教堂的鐘借喻抒發初期搖滾樂已經再不會被捧出來了吧。搖滾樂已經變成了孩子的尖叫、戀人的哭聲以及詩人的夢,再不歡愉再不洋溢快樂再不能起舞。



And the three men I admire most
The Father, Son and Holy Ghost
They caught the last train for the coas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And they were singing...

聖父、聖子、聖靈,大概就是Buddy Holly、Ritchie Valens和J. P. Richardson,乘車到彼岸就有歸西(went west)的意思。而當這三人都退場,初期搖滾亦隨之而不復見。


能有人對自己所喜愛的音樂,關切、了解得如此之深,對自己喜愛的音樂的發展感受之強烈、對自己喜愛的歌曲了解之深,甚至單單是那一份「意欲」,這不就是真真正正的「喜歡」、「深愛」嗎?這些人,包括Don McLean、每一個真誠的樂迷。

當然還包括我喇……嘩哈哈哈!

有一樣自己真的喜愛的嗜好,不是太好了嗎?

Copyright 林記 ever and forever

Feel free to distribute with the following copyright message attached:

Writtien by YH Lam. Original Posted at www.yickhong.blogspot.com

wibiya widget